信息时代本科口译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9-09-10李俊
李俊
摘 要: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教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为口译课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视野。笔者分析了传统本科生口译课教学模式的的不足,以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口译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对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口译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步伐逐渐加快,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各个层次的口译人才需求也不断扩大,国内培养口译人才的高校也逐渐增多。然而,目前的本科口译课程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课堂讲授的传统口译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特别是以网络为背景的社交媒体和学习网站为口译教学模式提供了新视野。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翻转课堂的使用可以弥补传统口译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的缺点,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打造一种适合口译教学特点的翻转课堂,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协助学习、和情境学习的教学方式,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2 传统口译课教学模式的不足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的口译课都是采用传统教与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与口译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需求有很大的冲突。主要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时间有限。现阶段在大学本科开设的口译课程多数是一个学期,课时在32-36节不等。在如此少的课时内要完成大量的词汇信息输入、口译技能的消化及模块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有限的课时与口译技能内化所需要的大量时间相矛盾。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目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听课,并没有带着兴趣或问题去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的学习都是独自作战,没有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互动与交流,缺少协作学习。
(3)学习资源有限。当前的口译课堂采用传统教材加黑板。这样的课堂信息量十分有限,仅有文字和音频资料无法满足口译教学的需求。学生需要丰富的多媒体材料及多元输入,比如相关模块的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练习题库、语料资源等。
(4)学生缺乏情境学习。传统的口译课堂上,很难实现各种口译场合的模拟,无法置身于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因此,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3 口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需要与同伴,教师、所学专业的从业人员互动、分享、从中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理解,并主动建构自己所学的内容,才能习得知识(Comas-Quinn et al.2009;Fosnot 1996;Kaufman 2004; Vygotsky 1978))。
情境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必须在接近于真实工作或任务的情境中,通过主动探索和互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能有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地构建知识,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则借助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的优势,打造翻转课堂,帮助学生实现了在真实的活动场景中,主动探索知识,并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实现知识的构建。
4 口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本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计了混合式的口译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学习时间的翻转,课堂主体的翻转以及学生认知维度的翻转。
4.1 课前阶段(线上自主学习)
課前准备阶段的任务类型有三种。
第一种是知识学习型。首先课前教师制作微课或选取网课,之后选择学习平台,在平台上发布微课或提供网课资源,同时布置学习任务、预留测验题目,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网课或微课,完成测试题。学生在课外完成记忆复述等浅层的简单的学习活动。
第二种是技能训练型。分脑记忆能力是口译必备技能。这种技能需要在课后加强训练,因此影子训练打卡应是每周必须的作业。学生自主打卡并录音,通过微信群或其他学习平台上传给老师。
第三种是情景任务型。教师课前进行任务设计,提供一个活动情景,或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生生协作和搜索平台的网络资源,寻找相关信息并解决这个任务。
4.2 课中阶段(线下协作训练)
这部分的活动主要有答疑、讨论与情景训练。学生在课上这个阶段向老师提出自主学习时产生的问题,教师则针对学生提问及课前测试情况对学生进行答疑指导。课堂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协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明确的任务与目标并有明晰的设计与指导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更好地完成本章节的学习任务。讨论之后应该进行口译技能训练即情景训练,如模拟接待外国访问团来校参观。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如外宾,校长,等不同身份。学生完成训练后,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并听取老师的点评与总结。在整个课中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并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
4.3 课后阶段(线上互动复习提升)
课后教师根据当堂内容,发布作业公告,引导学生巩固提升。教师设计小组模拟场景并布置课后的训练任务。学生则完成模拟训练,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互动交流,并上传作业。教师针对作业进行评价指导。
5 结语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社交媒体与传统的面授课堂相结合,形成了混合式的口译教学模式,将课堂进行了翻转,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获取信息、感知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渠道,突破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境和实训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协作性,为口译教学和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探索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卫红.网络环境下口译课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J]上海翻译 2014(3)51-54.
[2] 赖祎华,祝伟国.互联网+交替传译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 [J]外语电化教学 2018(8) 78-83.
[3] 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 [J]现代教育技术 2016(9)18-24.
[4] 李向东,韩琪.社会建构主义与情境学习理论观照下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理据与设计[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3)62-68.
[5] 苏涛.基于翻转课堂的口译多模态模式研究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7)158-160.
[6] 宋世俊,冉茂瑜,罗燕.我国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16)229-234.
[7] 孙莹丽.混合式教学应重视教学设计[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5) 107.
[8] 王洪林.基于“翻转课堂”的口译教学行动研究 [J] 中国翻译. 2015(01) 59-62.
[9] 王剑娜.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口译教学探索 [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105-111.
[10] 赵彦.信息化时代下口译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J] 现代交际 2017(8) 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