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读写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翁碧若
翁碧若
◆摘 要: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建立学习型班级组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探索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读写教学中的应用:将思维导图用于语文任务型阅读;将思维导图用于加强合作会话;将思维导图用于语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读写教学;初中语文;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材种类的不断扩大和内容的加深,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大,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容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思维导图可以在此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一、将思维导图用于语文任务型阅读
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的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同时,它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人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并对问题加以延伸。因为思维导图能把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外显出来,所以学习者可以无限制地使自己原来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得以重现,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拿出来与别人进行共享、交流,进而进行反思、总结,从而使学习者对于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活动能够有更深刻的了解,使其综合思维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并逐渐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和自主学习的学习者。同时,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求学生对知识注入更多的自我思考,调动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语文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思维导图用于任务型阅读时,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整篇阅读文章。
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二、将思维导图用于加强合作会话
我们如道,语文学习不只是词组的积累,同时也是一种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在讨论中将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便能够得到较好的思维成果。在语文课堂会话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借助于思维导图,让会话的效果更突出,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教学的主体。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为例运用思維导图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将学生分为五组,选出组长和绘制人;其次,让每组学生利用课文的环境、人物、情节和主题分析课文,谈论绘制出思维导图;最后由组长上台演示并讲解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如下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将思维导图用于语文写作教学
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的信息搜集,整理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倘若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将主题集中在一起,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用导图形式将思路理清,从而可以达到扩展思维,对写作内容有话可说的效果。然后,教师再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自己所做的补充整合为一个清晰全面的网络图,在讨论结束时及时地呈现在屏幕上,添加一些常用句型及相关词语,为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这就形成了一种学生间、师生间的及时交流,从而使写作教学成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都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学命题作文《成长中的那盏灯》写作指导时,我运用了思维导图。首先把写作任务出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从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的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将思考的结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并用不同的线条标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正及反思考的路线。接着,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很快就有学生从红绿灯联想到了杨震、许衡;从台灯想到了最美环卫工人;从黑暗想到了守灯人。最后在讨论结束后,于是就产生了思维导图(如下图)。
有了这样的准备工作,再进行作文的构思立意就不会缺乏素材,也不会觉得思维凌乱、不知从何下手。“素材丰富”达到“广思”,“视角独特”达到“异思”,“发散合理”和“感悟真切”达到“深思”的目的。
实践表明,运用思维导图于语文读写教学中,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另外,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此论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语言教学研究——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子课题《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读写互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8YQJK272-16)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