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捕捉生活闪光的瞬间
2019-09-10袁淑敏陈国强袁恒淼高东云
袁淑敏 陈国强 袁恒淼 高东云
记得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了美,而是缺少发现。”换言之,就是缺少观察。同样,另一位法国大作家福楼拜也说过:“观察的第一个性质,就是要有一双好眼睛。如果一种坏习惯迷乱了眼睛,事物就看不清楚了。”
不管是罗丹还是福楼拜,他们都告诉我们:要睁开眼睛,用心观察周围的一切。而表现在同学们身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周围本应感知的事物却熟视无睹,抓不住其中的闪光点,这样的同学就不善于观察,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缺少生气。诸如此类:有的同学只观不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认真思考、调查研究。有的同学凭空臆想,写起文章就闭门造车,写出的文章自然是张冠李戴,缺少真情。
由此可以看出:写好一篇习作就必须拥有一双慧眼,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小到一只蜜蜂,大到观察社会、人生、我们周围的一切,深入了解我们的生活,那样,我们中学生的文章就有了活力、生气,有了深度,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其实,大家知道,只要你运用感觉之网,就不难捞起生活中的珍珠,如何抓住每一个瞬间,捕捉每一个细节,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做法。
第一:课堂上积极引导。
我想:课堂45分钟是训练学生养成良好观察习惯的重要场所。当然,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让学生观察,这种方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作文课上,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让同学们观察后写下来,效果很好。李晨同学这样写到:
她扎着两个羊角小辫,高高地翘着,好神气哟!她的脸胖乎乎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她有一双黑葡萄的大眼睛,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还有两个小酒窝呢!也许是第一次上台的缘故,她的脸微微发红,有些羞涩。
你看,这几十个字,不是很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充满朝气、性格活泼的女孩吗?写酒窝、写脸红羞涩,不都是小作者敏锐的眼光捕到的吗?
在课堂上,不一定是作文课,只要有机会,就可以训练大家的观察力,我还曾设计过许多题目:《正眼看老师》《写写我的同桌》《自习静悄悄》等,结果,同学们都能写出许多独到之处,实践证明:课堂对于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观察周围的一切。
只有将自己融入社会之中,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确是五彩缤纷的,有快乐也有无奈,所以,我们的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看看美好的大自然,体验体验斑斓的生活,还可以通过愈来愈多的宣传媒体,如: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观察社会、思索人生,从而养成边观察、边思考、边检验、边实践的好习惯。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拘泥于第一课堂,应当开拓第二课堂。
为此,我因地制宜,一次次练兵,巧定题目、巧选题材、巧用媒体。
我让同学们走进自然: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我以《门前柳青青》为题,有同学这样描绘:
柳树底部比较粗且粗糙,像是爬满了皱纹,越往上树干越绿,越往上越光滑,而且颜色由青黑变为淡绿。它的枝条,一根根下垂着。你瞧,枝条上还有一点点绿意,是那样的小,那样的惹人喜爱。阳光照耀,枝条发着绿莹莹的光,那点点绿影像绿珍珠,整株垂柳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短短100多个字,写出了初春垂柳的姿态,尤其是枝条上的绿色,小作者不经过仔细观察,是很难写出的。我们不但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更要走进生活,观察社会。
针对我新湖镇中心小学地处商业街,我们写过:《新湖有条商业街》《说说俺那村庄》《宅院新变化》《生活,让我心动》等。有同学写出了他人令人自己难以形容的目光;悟出了人要面对现实,战胜自己,走出自我,多么深刻!有同學写文《晴姐》写出了她不向生活屈服,同困难和命运斗争,如愿考上大学。
多年来,我始终坚持让学生“我来观察,我来思考,我写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放出眼光,自己去看、思索。时光如梭,岁月流逝,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有很多学生来信谈到观察习惯对于他们写作的影响,其中一个学生写到:“老师,我写的《修鞋老人》发表了,多亏您平时的指点,让我们养成了爱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谢谢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