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经典阅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9-09-10朱桂莲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经典阅读有效教学

朱桂莲

摘 要:经典阅读作为一种读者与经典文本之间超越时空局限的特殊对话和意义重建,在教学环境下强调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和文本的可对话性,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还存在着诸如功利性培养课程计划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冲突、长期理论灌输教学模式与学生阅读习惯缺失、教师的知识结构局限和教学支撑技术落后等方面的困境。结合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实际条件,实施经典阅读为主的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需要变革教学观念和模式,创新课程设计,提升教师经典阅读水平,制定经典阅读有效教学的评价效度和改善教学的技术和手段。

关键词:经典阅读;思想政治理论;有效教学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汉初名臣陆贾也曾劝诫汉高祖刘邦:可以马上打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这些都表明,意识形态对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作为对大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旨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与共识,因而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然而,尽管众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殚精竭虑、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并改进教学方法,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为人所病诟[1]。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共识,经典阅读也许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途径。

一、充分认识经典阅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优质教学,旨在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内涵发展[2]。从教学设计的视角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基本要义涉及:促进学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和运用,能真正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三者匹配。经典阅读,作为一种读者与经典文本之间超越时空局限的特殊对话和意义重建,在教学环境下强调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和文本的可对话性,强调意义生成学习,无疑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经典文本所承载的信息与阅读活动的对话本质,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建立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而认同作为一种情感心理,其理性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要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获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了解,尽管可以通过向他们灌输从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整理出来的原理和观点的方式来实现,但这些原理与观点缺少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经验的共鸣,而多少显得有些教条和空洞,因而也常常不被学生接受,或者虚假接受。作为承载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观点的经典文本,真实地用语言文字表达了文本作者的“知情意”,大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与文本作者直接对话,无疑是获得对马克思主义认知和了解的最正确、最必要的途径,因为阅读的本质是读者与文本互动、互证的对话和意义重建。换句话说,大学生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时,会从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审美能力、生活经验、艺术趣味、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地把自己的“知情意”与文本中的“知情意”相互沟通、比照和印证,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理解和共鸣。这种认知认同是非强迫灌输的,因而也是真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供给学生阅读的经典文本是在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理念下选择的,其中有教师的主导性参与,所以,经典阅读不仅是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一种可能路径。

(二)经典阅读具有意义生成学习的功能,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递而是通过意义生成的方式获得的,正如奥苏贝尔在《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中指出,知识是一种依托于认知心理过程的有意义产品,其关乎逻辑的意义观念和相关背景观念之间的互动,是在特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发生的,也是在意义学习或者获得与保持知识的心理“定势”中发生的[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视野中的经典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和以意义构建为指归的学习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意义生成学习功能。换句话說,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知识积累,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多层面的质疑、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中,完成新旧知识的整合和意义生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转变为具有创造性的意义生成者,教师也由单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递者转变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统一于这一阅读活动中。从这一角度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忽视了经典阅读,实际上就停留在了“教”与“学”相互脱离的层面。

(三)国外以经典阅读为主的意识形态共识教育经验,启示我们不可忽视经典阅读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重视意识形态共识和文化认同教育,通过教育铸造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是许多国家非常明确地教育理念。美国大学是把通识教育作为向精英阶层进行社会文化和西方价值认同教育的主要途径的。通过通识教育,使得精英阶层突破门户和专业局限,在沟通传统与当代和分享普遍的文化和精神的基础上,成为社会文化和西方价值认同的中坚。无论美国各大学所开设的通识教育形式有多大差异,西方文明经典阅读都是其内容的核心。以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课程为例,全校本科生都必须选修的通识课程“人文经典”,研读内容从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当代的德里达、哈贝马斯,重点在于研读经典著作的永恒价值[4]。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研读,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被培养成为既具有广博的文化教养,又掌握专业技能的人,也正是这样的经典研读,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美国精英的强烈文化认同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有效教学,切不可忽视经典阅读的重要性。

二、深刻反思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经典阅读所面临的的问题

毫无疑问,经典阅读活动的对话性本质在提升教师、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和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功能,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不可忽视的方法和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经典阅读教学的实施,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

(一)功利性培养课程计划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冲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通识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般在第一、二学年开设。为了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大多数学校的周课时安排为:《近现代史纲要》2课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课时。由于我国大学通行的本科生培养是采取学年制与学分制的结合,一般来说,在校大学生的学年课程安排平均不少于10门,课时量每周不少于20学时,再加上实验课、实践课、社团活动,学生们自主掌控的学习时间其实非常有限。再考虑到各门功课的作业,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准备,能留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时间少的可怜。对于周4课时的思想政治理论程来说,意味着一周内需要完成的阅读量是能够满足4课时教学主题的计划安排的,这是很不现实的。因为经典阅读需要的是理解和思考,是一种缓慢教学。正因为常常面临学生没有阅读布置的文本,使得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无法实施,许多试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经典阅读教学的老师,不得不放弃对这一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践运用。

(二)长期理论灌输教学模式与学生阅读习惯缺失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主要途径,一直倍受中央高层重视。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发挥,教育部不仅组织众多专家教授编写了全国统编教材,对教师在课堂上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作出严格的教学纪律规定,而且多次下发文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最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这些诸多的举措背后,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能在学生头脑中自发生成,需要灌输。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灌输,所以,理论灌输也就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模式。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被教师的讲授占据,学生则事不关己,只是来到教室应付教师的考勤。课后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教材内容,是失去背景意义和文本作者“知情意”的、通过教材的系统化而显得有些教条、空洞的、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根本无力阅读的原理和理论。在灌输理论的思维下,大多数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对学生认知、意义生成的重要性,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材料;习惯于长期被灌输的学生,也没能养成阅读习惯,即便有教师偶尔布置了阅读任务,大多数学生也是没有完成。

(三)教师的知识结构局限

教学视野下的经典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良好的阅读沟通能力,而且要有非常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改变人类现实世界的伟大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包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的作品,还包含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作品;从内容上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实践,还涉及对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质疑;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理解,不仅要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需要来解读,也需要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中去解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的,他们有学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经济学、哲学等等专业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把握和文本理解,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这也限制了他们在教学中展开经典阅读教学的尝试。

(四)教育支撑技术的落后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经典阅读教学,需要一系列的教学技术支撑。因为面对几千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所要阅读的经典文本,仅仅依靠图书馆藏书是远远不够的,也不可能每次上课前把要阅读的文本复印给学生。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使用如Blackboard等先进技术平台,事先把课程所需要阅读的文本上传,提供给选课的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远程阅读。但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在先进的教学技术平台使用方面,都还比较落后。这无疑也会限制经典阅读教学的实施。

三、经典阅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经典阅读,以经典阅读促进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观念的变革,更是是教学设计的创新。需要结合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实际条件,以教学观念创新和教学手段方法改进为支撑,设计经典阅读为主的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方案。

(一)变革教学观念和模式,创新课程设计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是以“灌输”理论为假设前提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灌输,才能进入学生的头脑。事实上,这一理论假设前提否定了學生的接受心理机制,低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宣讲,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结构、知识经验,都会有一个自我印证、思想碰撞、选择接受的过程。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学无法提供给学生一个反复的思想印证、碰撞的教学情景和过程,学生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论认知和意义生成的,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接受和认同。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着眼于如何适应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对思想政治课统编教材进行加工改造和整体设计,将其变为学生可阅读、可对话的文本,让学生自己在原始性的文本阅读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基于经典阅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设计,应该遵循如下原则:一是要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安排教学内容,选择经典文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结合统编教材的纲目,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至少应该阅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自然辩证法》等文本;政治经济学部分,至少应该阅读《资本论》第一卷,《〈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文本;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至少应该阅读《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文本。二是要注重给学生了解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动态,阅读内容应该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作品,既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构建和解构,也包括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及其批判的文献。三是要注重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视角,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逻辑联系。说到底,学习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资本主义和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否则,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生命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应该给予正面的回答。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在给学生阅读的文本中体现这一视角。

(二)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经典阅读水平

毋庸置疑,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仍然是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不仅主导着课程的进度和内容的安排,而且也是学生和文本对话的参与者、解惑者、引导者。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理解程度,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形色色的思潮、观点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对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释世界资本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能力,都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经典阅读水平。一是要创造条件,分批次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经典阅读培训。尽管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教师进行经典阅读培训,不应该停留在仅仅帮助教师了解和熟悉经典文本,而是要让教师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是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好的同时,能够完成课程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所以,如何把教学目标渗透到有效的讲授、倾听、赏识、提问、追问、补充、互动等教学技巧中,这才是提升教师经典阅读水平的重点。二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对经典文本的阅读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其深度和广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为各种观点的汇集、碰撞、争鸣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讨论,实际上也是自己作为读者与其他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发生在教师间的意义生成学习过程。三是开展经常性的日常经典阅读活动。利用教学研讨时间,经常性地集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鼓励教师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经典著作展开对话。

(三)制定经典阅读有效教学的评价效度

尽管有效教学的实施在本质上取决于教师能够建立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经验的能力,但其前提是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针对全校本科学生所开设的通识课程,同时开班学习的人数众多,参与教学的教师也不止一个。而经典阅读是一种缓慢的、耗时耗精力的学习活动,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时间精力参与教学活动,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课程教学和考试评估的要求和标准,只是某几个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则很难贯彻实施下去。因为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他们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在乎的是怎样以较少的付出获得较高的分数。只有当经典阅读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统一要求,对所有的学生都有约束力的时候,才有可能促使学生去做閱读。也只有当经典阅读成为一种课程的主要形式时,学生才有可能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研究把握课程教学和考试评估改革方向,着眼于学生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的基础上,集体备课,制定相对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典阅读教学大纲,讨论规划每一次课的主题、目标和要阅读哪些文本,制定有效的考试成绩评定标准,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量化每一次的作业、讨论的分值,优化交流、反馈和评价手段,促进阅读教学有效展开。

(四)改善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技术和手段

经典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Blackboard等现代技术的教学平台。因为Blackboard、MOOC等现代技术的教学平台,具有强大的教学资源整合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就上传教学大纲、经典阅读文本、布置作业、组织在线考试、答疑和讨论教学内容等;可以让学生通过平台事先阅读文本,讨论学习内容[5]。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事先阅读了文本,带着问题上课堂,保证课堂的“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得以顺利展开,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秦绍德.有感于大学校长上思政课[N].文汇报,2014-04-28.

[2] 盛群力.论有效教学的十个要义—教学设计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3] David P.Ausubel.The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f Knowledge: A Cognitive View[M].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10:5-6.

[4] 易涤非.通识教育、媒体责任与美国意识形态建设——从两份哈钦斯报告说起[J].红旗文稿,2014,(7).

[5] 顾正位,等.基于Blackboard的网络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7).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经典阅读有效教学
试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社会实践教学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强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