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驱动和赛教融合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创新

2019-09-10李长福

关键词:学科竞赛课程教学艺术设计

李长福

摘 要:通过分析社会需求和艺术设计专业常规课堂教学的困惑,阐述在学科竞赛引领下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的優势和特色,以此寻求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以学科竞赛融入艺术设计常规课堂教学为契机窥探设计学科实践型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学科竞赛;艺术设计;课程教学

一般地方性高等院校的育人实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所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性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创建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赛教融合的教学形式能够在课堂教学操作中演习专业理论,并在赛事典型案例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让教学过程和内容“落地”,教学和学习的目标就可以和社会需求有效的结合[1]。

一、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之困惑

地方性高校中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正处于一个改革和探索期。通常在实践教学中会强调学生的自我思索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的塑造……,所以会在教学中会尽可能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实际”的项目和案例,无论是假题真做,还是真题真做,总之就是要让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结合,基于社会需求驱动课堂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着众多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方法就是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从而让理论的讲解有的放矢,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在实际设计任务中摸索、梳理、归纳和总结与之对应的理论知识。但是实际的设计项目会因为设计周期、时效等客观元素而不能喝课堂完全融合,所以一般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往往是假题真做,即便是真题真做也会因为设计周期和沟通等因素不能真正实施和采用。

大多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虽然都在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其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由老师为主导,首先是理论讲解,之后再普遍理论的统筹下结合案例进行设计操作。这样的教学构成会让多门课程理论有很多重叠又相互割裂。如书法的中会讲授字的历史及渊源,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招贴设计等课程也有涉及。每一门课程都在强调理论的完整性,课程有各自的要求和单一的指向性,虽然理论和操作是对接的,但是理论的反复重叠让学生感到乏味,同事这样被动的接受理论接收让学生的能动性学习积极性被消磨。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前期案例项目调研一般是老师将相关数据罗列甚至已经做出梳理、总结和归纳,再加上一成不变的学习场所(教室)致使学生所设计出的作品打上同一性米字格“模子”的印记。因循导矩的教学让学生创新性设计思维不能良好的发挥,很多设计的可能性未去尝试,学生不能够完全发挥全部潜能。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在强调实践,但是实质上是一种虚假,是一种表象。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基于社会需求去认识自己的能力,让其自己主动的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开拓自己的潜能。以便于学生能够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出适合自己将来就业和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储备。所以很多学生急切的希望知道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的高低。但是在以班级为范围的设计比拼难以产生全面的认识自我的效果——班级同学之间的较量,其范围太小,不足以衡量自己的设计水平在同龄人中的层次;并且设计项目成果得不到客观的评判(课程分数虽然有一定参考作用,但是打分的标准往往是以任课老师的个人喜好去定,主观性较强;并且大部分的设计专业的课程评分标准都规定要参照出勤、平时作业以及结课作业等综合因素,这些综合因素的参杂不能公正的体现出作品的优劣。),不能有效获得受众对设计作品的反馈,更不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这些都会让学生对设计预期、过程、结构都是迷茫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老师的主导下人云亦云。

二、设计竞赛为导向的艺术设计教学契合社会需求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性是其基本属性,以社会需求驱动为基础艺术设计课堂实践性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不断完善。而以设计类专业竞赛引导课堂的实践教学是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的一种实践较强、易于操作,且能符合社会需求、认识行业发展趋势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有自身自然天成的优势,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和社会世界需求。

首先,将常规的课堂教学依托于专业赛事,以竞赛中的设计案例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能让设计作品有了实际目标和根源,有了客观的评价和有价值的反馈。在比赛中把学生带入到项目中去,改变以往虚拟设计项目中消极应付了事的前期设计调研,设计前期的大数据的获取和信息梳理等辅助工作变的更加的主动。让学生能主动关注用户的感受,会试图以受众和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将自己的固执放在用户的身上,就会清晰的指导客户需要什么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被动的数据灌输和理论讲授方式,让知识获得的途径和形式产生多样化,由老师的主导到老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在主动探索中产生缤彩各异的创意切入点和着力点,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保证了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通过自我学习而不断进步。

其次,设计竞赛引导下的设计课堂能让专业理论得到消化和反刍,在设计中不仅能够向前看,还能够向后看。在设计比赛中由结果产生反思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途径。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很丰富也很便捷,尤其是在设计专业的高年级的教学中,手机已经占领了课堂。传统讲授结合发达的自媒体媒体然学生在设计之后有所思考,这样才能够在反复中有所顿悟,不断的完善自己。参加学科竞赛,针对参赛作品的个案理论的剖析加上学生自己由一而三的去主动找差距和总结优势,再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反复尝试和应用。能够让艺术设计教学从设计概念出发,保证设计沿着正确的轨道前提下,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同时让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自我摸索的乐趣中找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去做设计,保证了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职场中找到自我价值。

再次,专业教学中的赛事导入,利于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并且团队多元化的交流协作会让设计产生更多的可能。一般的设计课堂教学都只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也是在被动的等待老师的指导意见,同学之间又鲜有主动的意见交流,这样单一的的指导思想会让教学中所产出的作品趋向单一,甚至雷同。但是在以学科竞赛引导的设计教学中,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切磋和交流变成常态化。尤其是在方案深化的过程中,不同角度的剖析,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所长,会让设计一直处于不断趋向完善的过程中。而不是闷头一股脑儿的向下挖掘自己的所想,这样是不会出现好的作品的,只有在埋头苦干的同时还有关注四周才可能有好的结果。设计中常态化的设计交流和融合,能让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的碰撞中相互磨合和妥协,让设计不断的完整的同时还能够让设计成果产生多样化的可能。学生能够在“与他人分享”中不断成长,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同时,在坚持自己的意见时,要证明自己的设计意图的可行性时也能够让其工匠精神得到培养。在设计课堂以团队合作形似参赛可以从而让学生就业的基本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最后,赛事能够让学生获得信心和成就感。以学生的课堂作业参赛,获奖就意味着这些课堂作业得到了认可。无论是自己获奖还是同学获奖都会让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知道自己在专业学习道路上努力的方向。同时,专业赛事获奖,能够让学生敢于直面社会,对将来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在比赛中知彼知己,从而不畏惧,不怯懦,在心理上做好了走入职场的准备[2]。

三、基于学科竞赛构建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首先,以实际需求为基础就要将基础理论知识打散重构,在多样性交流中构建多样性知识融合的教学形式。

引入专业赛事的设计课堂理论教学是围绕个案进行理论的渗透,将设计理论融合在案例中打散重构,进行点对点的分析。这样的理论讲解不仅能作为支撑后期设计,还能让学生在实际的设计项目实践中不断的根据各自需求主动去完善理论体系。在动手去做的过程中不断自主探寻专业理论上的支持。这样可以打破因“常规”所产生的趋同性,在设计作品中能够创作出具有共性中个异性,从而产生更多的创造性、可能性,让更多具有不同角度的创意产生。

专业赛事导入课堂设计教学会发生更多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和对碰能让不同个体因知识构成、教育经历、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差异性充分展现出来,在交流和合作中融合、碰撞和妥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意能力。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将设计意图展示出来,试着触摸彼此,共同去认识和了解设计对象,也许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迸发出更多新鲜的创意思路[3]。主动出击与外界交流,打破各自为中心的壁垒,对统一理论不同解读和剖析能让相同的设计任务、一个创意在不同的团队和设计者手中产生不同的呈现效果,就会造就出很多意想不到的设计作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课堂教学效果也就自然会提高许多,参加的赛事也就会获得好成绩,形成良性循环。

以学科竞赛引导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和教室,充分使用各种现代交流手段和方式与老师、同学甚至是兄弟院校的朋友进行交流。甚至是和自己交流,参加专业赛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向前看,看前人的成功,探索前方,预测自己的成果。还可以让学生往后看,总结自己的得与失败。这种在实战中的针对性讨论、研究和烦死,在反复揣摩、推敲过程中,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突破[4]。

其次,融合贯通各门课程理论知识,打破课程“内容”的限制,让教师、学生不停断的去寻找“合适”的……

教师要课程内容为基础寻找合适的赛事,能够和课堂契合的赛事进行课堂的引导。随着设计行业的成熟,设计类竞赛不仅门类众多,完全可以找到和以符合课程的专业赛事或者是招标的商业案例。目前成针对大学生设计竞赛就有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金犊奖(时报金犊奖)、靳埭强设计奖、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等赛事,还有各种专业赛事和招标商业设计任务。任课老师完全可以从众多的专业赛事中甄选出适合课程的设计任务为契机开展课堂教学。将常规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和专业学科竞赛案例挂钩,能够在让学生将孤立的课程知识带入到综合的设计实践中,有倾向和重点的解读课程任务和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还要以课堂教学的时间为基础寻找合适的时间。通常的艺术设计课程是阶段性上课,固定的时间段(一般是4、5周,40到60课时),每一门课程教学都有固定时间,有对应的课堂教学进度计划、任务及标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不能脱离教学计划、无视课程标准。所以在将专业赛事和专业课程融合就必须遵循原有课程的“要求”,从而保证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单位时间内,赛事设计任务的强度远远高于常规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学生能积极调整心态,调动情绪,迅速的启动设计任务,快速的投入到设计任务中去。

学生要找到适合的自己的小伙伴,组建一个合适的团队,才能为后期的设计开展打下好的基础。还要引导学生寻找赛事的过往。设计是一个要不断回顾的过程,参加赛事就要对这项比赛过去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反应某些现象的切入点,提起开始“做”的劲头来,避免了面对新设计任务的最开始完全不知道从何入手的尴尬。在寻找赛事过往获奖作品时,让学生在过往作品中找到与自己构思相符或相似的作品,借用“已有之物”的形象言明自己作品的“视觉化”,之后在进行对自己作品的创作就会变的容易许多,如颜色、构图等等。这样还可以让学生在和自己团队成员、老师之间的沟通构建了一个具体的桥梁,可以通过具体的画面表述自己的设计意图,从而为进一步的创意视觉化奠定基础,这样还可以将有限的上课时间无限的延展到课堂之外。

最后,以平常心去历练,以赛促学、促教。

以课程为基础参加专业赛事,不是为比赛而参赛,失败是正常,学生可以以平常心对待设计任务。解读身边同龄人的设计,反刍自己的设计,可以从中汲取最真切的经验。也许有迷途的时候,但是这种“脱线”之后的回归正轨,可以让上次毫无收获的弯路显得弥足珍贵,再次的开始是建立在上一次的偏离路线所带回来的“特产”的基础上是能够让学生借助“偏离”的地方发现新的东西。以为身边的同学获奖作品会让他们感受到了获奖可能性,建立了信心,进而讓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在平常心中学生材可以找到差距,获取专业能力培养的社会需求信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储备社会需求的设计知识技能。在参加比赛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思路,保证自己的设计创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积极的态度能让学生主动的加强交流,在信息的互通中获取最新的设计动态,从而让自己的所学“落地”,[5]进而让参加专业赛事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平常心能让教师在参加比赛过程中想方设法守护住课堂的“脊柱”。尽管在以课堂为基础参加专业赛事中会根据赛事的要求和变化不断去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法、理念,无论如何调整和变化还是要遵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授课,从而做到“以赛促教”。在专业赛事中,将市场所需的设计及趋向与课堂相结合,让课堂所教授的知识是学生将来能用到的,能成为学生在设计道路上征服客户的有效武器。

正因为有所不足和缺憾才会印象深刻,参赛未获奖反而会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这种不完美的结局在平常心态下会留下更真实和完整的印象,更有利于对设计成果的“二次审视”。在平常心下可以让教师、学生在“二次审视”作品时能够“不忘初心”,有意识的想想是怎么一步一步做出个个作品的,这样才能找到设计的那个“点”,认识创意意图和最终作品之间到底还有多大的空隙没有被填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创意切入点的的“眼光”,塑造出他们切实落实創意到造型上的“匠心”。

四、结语

构建以社会需求为驱动,专业竞赛引导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意义上让艺术设计教学是以“实际”为目,让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立符合社会需求,保证学生就业、创业道路的畅通。但是在以专业赛事为导向的艺术设计实践性教学过程中也要处理好基础课程和赛事项目衔接的问题,不能偃苗助长,忽视了设计的基础能力培养,尤其是低年级的基础课。同时,在以专业竞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教学中,还要随时根据设计赛事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去协调和更新课程要求,保证让社会需求驱动整个设计教学过程。

专业赛事中的设计项目能让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将教学目的从“传授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让教学方法由“灌输式”转为“探索式”,从而让学习从“消极应付”变为“主动探寻”,以参加专业赛事为契机不断的调整和改变,找到契合自己和社会需求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总之,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融合专业赛事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是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春潮.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128-129.

[2] 张肃.基于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8):88.

[3] [日]佐藤大,用设计解决问题[M].邓超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191.

[4] 杨球旺,王洪亮.艺术设计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1,(7):1168-169.

[5] 袁佩.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8):147-148.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课程教学艺术设计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