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互联网+”视域下的“精至与共”阅读课堂模式

2019-09-10麻庭富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建构互联网+交流

何谓“精至”?《现代汉语词典》中“精”是指提炼出来的精华,具有完美、最好的意思;“至”是到、到达的意思。此处“精至”是指把精华非常准确、精确地用到教学之中。“与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生成教学资源,共同增长学识,共同提高能力。“精至與共”课堂教学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精华精准地落实至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精彩纷呈,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在精确掌握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精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与形式,准确把握学生表现,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的精准要求,实现班级内授课的差异化教学,达成“学习有动力、课堂有活力、师生长能力”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共同生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目标。

(一)三位一体建构“与共”教学机理

在“互联网+”视域下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是知识构建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互联网+”是教学信息的媒介,学生、教师与媒介三位一体。这种模式资讯丰富,覆盖面广,立体直观,交互性强,反馈及时。其运作机理可用图1进行解读[2]109-111。

(二)三个环节建构阅读教学链条

根据三位一体的建构机理,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形成了在阅读教学中设置“精当试学”“精准共学”“精细延学”的三个环节,实现差异化学习。其基本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2]109-111。

(三)五大步骤建构“精至与共”课堂

依托强大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我们以“五精五共”构建“精至与共”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投入的学习状态,最终达成“学习有动力、课堂有活力、师生长能力”[3]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共同生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五精五共”指精导激趣共境(识学)、精学悟语共鸣(独学)、精问合作共舞(论学)、精点展示共生(展学)、精练迁移共进(验学)。

1精导激趣共境

精导激趣共境(识学3—5分钟)做到目标明确,以任务导学。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或设置疑问,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氛围)或生活情境中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兴趣,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神女峰》一课的激趣导入为例。

师:“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陆游的《三峡歌》生动地描写了三峡两岸的优美景色,为我们展现了巫山云雨的奇妙景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三峡风景)。而巫山云雨的奇妙景观尽在一片巨石神女峰中。这片巨石突兀地立于长江巫峡北岸,常年有云霞遮绕,因其形状像一个女子的身姿而衍生出许多神话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最为著名,它把神女峰又叫作“望夫石”。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传说?

学生回答,略。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望夫石等同于神女峰的思维固化了,它成了守节、忠贞的象征。1981年,舒婷乘船游三峡,看到神女峰又有何感想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舒婷的《神女峰》。

此导入既切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之心,让学生带着几分新奇、几分兴奋、几分激情、几分自豪进入学习状态。在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后,教师顺势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精学悟语共鸣

精学悟语共鸣(独学8—10分钟),以问题为指向,让学生自主学习。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习惯和能力。如《神女峰》一课,笔者设置了以下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学习。

(1)感受性朗读(自由放声诵读):你觉得《神女峰》是一首怎样的诗?请用一句话表达出自己初步阅读的体验(这是一首具有独特感染力的诗,是一首很伤感且朦胧的诗……)。

(2)研学性品读:对于《神女峰》,你最想深入探究的主题是什么?是丰富的意象,是细腻的语言,是特别的结构,还是复杂的情感?与全班同学分享你对此诗初步探学的成果。

这是“精至与共”阅读课堂的自主探究阶段。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预习或自习,是学生以导学案为“拐杖”,带着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任务(预设问题),在相应的时间内进行阅读、思考、分析,主动找出自己的疑惑(问题),并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积极、自觉地探索,从而得出自己的理解的过程。因此,学生的自主探究水平成为“精至与共”课堂的能力支撑,其高低决定了后续教学活动的质量,为后续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奠定了基础。

3精问合作共舞

精问合作共舞(论学8—10分钟)要做到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以《神女峰》教学为例。学生从语言、意象、结构、情感四个方面进行独思探学后,按照自主探究的相同主题组成合作互学小组,交流探讨各自的疑问。如果是小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作为本组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小组交流、探讨后,教师将各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如下所示,六个问题中品味语言的有①③⑤⑥,探究意象的有②,领悟情感的有④),并通过投影仪展示。每个小组在这些问题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①“美丽的梦”为何会留下“美丽的忧伤”?

② 怎样理解诗中“神女”的意象?

③ 诗人对神女峰是什么态度?哪些诗句可以证明?

④ 诗人对神女峰的定位,反映出怎样的爱情观?诗人还在其他的哪些诗作中也体现了这样的爱情观?

⑤ 怎样理解“新的背叛”?

⑥ 怎样理解“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句话的含义?

我们追求的不是将课堂封闭在个人的系统之中,而是采用“任务驱动、因疑而奇、合作探究”的形式,在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下寻求建构意义的契机。因此,同伴互助探究成为建构“精至与共”课堂的生成机制:不同学生建构知识的方式不同,对同一问题也往往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会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路径。他们相互启迪,不仅共享了思想方法、体验感悟、人生经历,还共生了情感交流沟通能力、异质启迪融合创新能力,促进了生命情感的共生、共长。

4精点展示共生

精点展示共生(展学8—10分钟),做到反馈交流,差异拓展,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课堂集中展示交流。根据前一阶段学生对《神女峰》所选问题的合作探讨情况,每组选出一个中心发言人向全班陈述观点,交流、分享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教师适时适当地予以导航、点拨。

课堂展示交流是建构“精至与共”阅读课堂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动力的最好手段,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求。成功的课堂展示交流不仅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更需要学生运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评价他人的发言,进而完善、提升自己的理解。课堂的展示交流,既能释放、展示个体,又能充实和完善个体,凝聚了课堂上众人的智慧和情感,拓宽了同伴合作探究的渠道,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同时,在课堂集中展示、交流也最能直观展示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是教师了解学情的直接途径,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5精練迁移共进

精练迁移共进(验学5—8分钟),做到当堂强化,达标拓展。以《神女峰》教学为例。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全诗的主旨、抒情的最高峰句——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师:“与其……不如”这个选择句式,哪层的意思更重要?为什么?

迁移验学:“与其……不如”的句式就像一架人道价值的天平,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请仿照这个句式,给神女或给现代女性写两句话。 在“精至与共”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觉使用“互联网+”进行相关课外知识的延伸和迁移阅读,将基础达标练习、拓展提升练习、迁移运用练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层精练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遗漏,根据达标检测的数据,为学生的反思提供依据,及时调整方法,改变策略,深化阅读教学。

总之,以“互联网+”为支撑,在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环节中营造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落实生本理念,通过自主学习的自探质疑、同伴互助的探究生成、小组合作的展示交流、达标迁移的跟进练习等关键因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淀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获得最佳阅读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麻庭富.“互联网+”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9(7):45-48.

[2]麻庭富.领悟三环五步共生教学 打造高效精彩课堂:基于“互联网+”构建“三环五步共生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师资建设,2017(7):109-111.

[3]沈伟,濮芳瑾.以“三力”助推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5):81.【课堂研究·特设专栏:HPM课例研究(之七)】

猜你喜欢

建构互联网+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交流平台
建构游戏玩不够
交流平台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