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阳羡历史 展陶都风华
2019-09-10宗伟方丁燕平
宗伟方 丁燕平
档案编研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地方建设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以1990年宜兴市档案馆编制《档案馆全宗指南》《兰台芳草——宜兴档案工作论文汇编》等内部工具书和专业参考资料为起点,到2006年正式编辑出版《宜兴历史上的今天》一书,宜兴档案编研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截至2018年,宜兴市档案馆共公开出版编研成果《砂海撷英》《闲品阳羡》《宜兴家谱提要》《宜兴科举考》等15种,计255万字,另外还组织《宜兴科教名人》《宜兴籍大学校长》等专题展陈,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回望十余年的档案编研工作,平均每年出版书籍一本以上,可谓成果颇丰,有8件作品获评江苏省档案文化精品奖,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
一、立足资源,形成编研征集良性互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馆藏资源是档案编研工作开展的基础,直接决定着编研工作的内容和质量。宜兴档案编研工作首先是围绕档案馆原有馆藏档案展开,并以此为起点,开展特色档案征集,拾遗补阙,调整馆藏结构,进一步丰富馆藏。形成了一个以“征”辅“编”,以“编”促“征”的双赢局面。
1.陶艺名人档案的征集。宜兴,作为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和陶艺文化是宜兴的一大特色,也是宜兴传统文化中最为独特的瑰宝。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加强陶艺文化档案管理,保护宜兴特有的陶艺财富,宜兴馆开展陶艺名人档案的专题征集,征集对象为从事陶瓷艺术设计、制作、教学、研究的具有高级工艺美术师及以上职称的专技人员、专家学者。该工作得到了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和陶艺大师们的大力支持,在开始征集工作的2011年度,就征集到100多位陶艺名人的档案材料。征集的内容丰富,有陶艺大师们的著作、创作手稿、宣传报道、荣誉等;载体多样,有文字、有视频、有照片、有奖牌,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在此次集中征集的基础上,结集出版了《宜兴名人档案陶艺卷》,此书的发行进一步提升了陶艺大师们对于捐赠档案材料的积极性,更好地丰富和完善了陶艺名人档案。
2.家谱档案的征集。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历史渊源、繁衍播迁、血脉世系的珍贵典籍,是中華民族史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区域史或地方史不可或缺的基本史料。多年来,宜兴馆一直致力于宜兴本土家谱的专题征集,共征集到有关宜兴的家谱近200套。在征集家谱的同时,编辑出版《宜兴家谱提要》《宜兴家谱提要续编》,作为民众查找家谱的参考书,极大地方便了民众对于家谱的查阅,也触动他们在续修家谱时主动将新修家谱捐赠进馆。至2018年底,宜兴馆藏家谱已达109个姓氏554套5160册,成为名副其实的家谱档案中心。
二、紧贴实际,提高编研服务社会水平
1.档案编研要紧跟本地经济发展。多年来,宜兴档案编研工作充分挖掘馆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宜兴的城市建设、旅游宣传、茶业推广等。2008年,宜兴市档案局馆编纂出版《闲品阳羡——历史名人与宜兴文化遗存散考》,全面、客观地阐述了有关历史人物与宜兴文化遗产的渊源。2009年,出版《翰墨宜兴——历代宜兴书画人物与书画文化简述》,细细梳理了宜兴书画文化传承发展脉络,充分展示了宜兴1700多年深厚的书画文化底蕴。这两本书也成为开展宜兴市东氿湿地公园规划布置,宜兴市博物馆、美术馆布展工作的参考书、工具书。2010年,档案局馆协助宜兴市阳羡茶文化博物馆开展茶博馆的展陈布置以及《阳羡问茶》的编纂工作,按时间脉络细述阳羡茶由发轫至勃兴,由萌芽至繁荣的发展变迁故事,挖掘阳羡茶与文人墨客的美谈佳话。
2.档案编研要重点服务文化建设。宜兴历史上曾是吴、越、楚多种文化交汇之地,有众多的文物古迹,独特的文化个性,文化底蕴非常丰富,是著名的“教授之乡”“书画之乡”“院士之乡”“大学校长摇篮”。2011年,宜兴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宜兴历史文化丛书)共十册结集出版,堪称宜兴文化史上的人文“百科全书”,宜兴馆主编的《教授之乡学人荟萃》名列其间,该书收集整理了近现代宜兴130多位科技、教育、文化艺术、新闻等领域的杰出乡贤,记述他们的生平简历,反映他们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体现出宜兴浓厚的“耕读传家”文化传统和良好的基础教育。
3.档案编研要凸显本地“陶都风味”。宜兴素有“陶的古都”之称,近600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和繁衍了独具特色的宜兴陶瓷和陶瓷艺术,造就了一大批陶瓷艺术大家。宜兴档案的编研工作也紧紧围绕独特的“陶都”文化和著名的陶瓷艺人展开,凸显“陶都”味道。十余年来,出版的作品有梳理宜兴当代紫砂名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宜兴陶艺大师》《砂海撷英》,有展现宜兴紫砂大家与文人书画名家互动创作的《翰墨金砂》,有反映馆藏陶艺名人档案情况的《宜兴名人档案——陶艺卷》,有讲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故事的《电影<顾景舟>》。
4.档案编研要顺应群众所思所需。我是谁?我的先辈们来自于哪里?是什么样的因缘际会来到这里?对于先祖多是外迁而来的宜兴各姓氏家族而言,寻根问祖、厘清血脉成了文化上的自觉。近年来,宜兴大地悄然掀起续修家谱、修建祠堂的热潮。宜兴馆在民间收集、官方征集等多途径接收家谱的基础上,先后编写了《宜兴家谱提要》《宜兴家谱提要续编》,收录了馆藏100多个姓氏、300多套家谱目录,并把每个姓氏在宜兴的由来、世系和历史名人等进行系统整理和合理编排,为宜兴本土乃至周边地区开展家谱续修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参考。
三、内外结合,保持编研工作可持续态势
1.依托自身力量,建好队伍。编研工作的主体是编研人员,近年来,宜兴市档案馆注重编研队伍的培养,选调精干的业务能手充实编研队伍,重视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编研人员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宜兴历史上的今天》以来,宜兴市档案馆独立编纂出版的书目就有8本,且多为精品力作。尤其是2017年出版的《宜兴科举考》一书,认真、严谨地考证了1300多年的科举史中有关宜兴的进士,初步得出“宜兴诞生过548名进士”的结论,这个数字现已成为宜兴对外宣传的基础数据。
2.巧借各种力量,形成合力。近年来,档案局馆在依托本部门人员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的基础上,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同开发档案资源,进行档案文献编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0年,档案局馆与宜兴市房产管理处合作编辑《宜兴名胜古迹汇萃》;2005年,档案局馆与无锡市史志办联合出版了《宜兴陶艺大师》专辑;2015年,宜兴举办第八届陶瓷艺术节暨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活动,恰逢省档案局在倡导拍摄10部民国电影,宜兴市档案馆借此东风,精心组织,主导拍摄电影《顾景舟》,同年10月22日成功举行首映礼,这也是“宜兴第八届陶瓷艺术节暨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活动的重头戏之一;2016年,档案局馆协助杨巷镇政府编纂出版《梦里亭故园杨巷》。
3.发掘社会力量,多出成果。宜兴,人文荟萃,有着诸多爱好研究陶瓷文化、茶文化的社会人士,宜兴馆重视与他们的友好合作,更好地融合资源,深化档案编研。《阳羡问茶》是档案局馆协助宜兴阳羡茶文化博物馆编辑出版;《砂海撷英》《翰墨金砂》是档案局馆与紫砂界有识之士的合作产物;《岳飞在宜兴》是档案局馆与宜兴市岳飞思想研究会合作编撰;此外,还与有关单位合作出版了《太湖西线第一城》《宜兴之窗》等书。
回首十余年的档案编研工作,几多付出几多收获。宜兴市档案馆有总量超百万的丰富馆藏,有高素养的编研队伍,档案编研之路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