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应从学生立场出发
2019-09-10吴宏
吴宏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继而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大有裨益。本文以此为基础,就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展开探析,旨在为今后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核心素养
顾名思义,群文阅读是通过多篇阅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相比于传统阅读模式的应用,群文阅读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教师改善其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当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些因素的存在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就阅读教学的现阶段发展而言,加强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作为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引导学生进行多篇相互关联文章的阅读,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群文阅读。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拓展学生阅读教学的阅读方式,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意义重大。
合理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 通过对多篇相关联文章的阅读,可以在一定层面上通过阅读量的提升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阅读作为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式,其在历史长河的磨砺中也展现了其不俗的价值。在当下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课文阅读仍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仅就教材的阅读容量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小学的语文教材共有12册,学生在小学期间的总阅读量大概在15万字。在六年的小学学习过程中,这区区15万字显然是不够的。而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便是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有效保障,通过对学生阅读数量的提升,丰富并拓展学生的阅读覆盖面,这对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都十分关键。
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模式存有很多的不足,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在短时间内完成文章的阅读,而课堂的主要时间都被用来课文的解读。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自然不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而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使得学生的阅读数量骤然提升,而与之相伴的是学生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积极性的提升。
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而对于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落实在阅读质量的提升。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其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路径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 群文阅读能够高效开展的前提便是阅读文章的选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围绕教学的整體,选择多篇具有相同内涵的文章进行集聚,而后展开阅读。这种方式既有效的避免了阅读内容的杂乱无章,同又强化了学生对于所学主题的理解。作为教师应在正式阅读教学开展之前,就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阅读主题的寻找为后续阅读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就阅读文章的选择范围而言也相对的广泛,丰富的课外读物和延伸阅读均是理想的阅读材料。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就文章的内容、背景以及表达方式进行思考与解读。这对于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也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根据结构层次设计与组合文章 在文章筛选结束之后,文章结构的设计也十分重要。如果将所筛选的文章一股脑的抛给学生,自然无法起到理想的阅读效果。所以,教师应将素材进行一定顺序的排列,以此来获取更佳的阅读效果。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可通过对文章主题及特点的把握,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的阅读,如我们在读“反复结构类的童话故事”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小壁虎借尾巴》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同时进行结构的理解与明晰。此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文章的结构进行分享与交流,通过不同声音与想法的交汇,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于所阅读文章的理解。这种一篇带多篇式的阅读教学,也正是群文阅读的精髓虽在。通过群文阅读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阅读质量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设计问题 学生的思考过程便是自身的成长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设计问题的环节便显得意义非凡。在通过“一篇带多篇”式阅读方式的开展,学生已经对于所阅读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进行阅读问题的设置。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问题的设计环节中,问题所应涉及的内容也不能局限于某一篇文章。更多的是希望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将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有效的衔接,引发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整体思考。
结束语
小学阅读教学的开展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实现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受制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阅读的质量都差强人意。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便是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升级与优化。通过一个主题的拓展进行多篇文章的顺序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延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