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9-09-10王靖月
王靖月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护理当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对其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收的冠心病94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按照抽签法的方式将其分成2组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共有47例.参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身体功能、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实验组总依从率46(97.87%)高于参照组总依从率38(80.85%),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护理前实验组与参照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46(97.87)例,参照组护理满意度37(78.72)例,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可全面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治疗依从性;优质护理;冠心病;护理效果;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7-0099-03
冠心病疾病多半发于中老年患者身上,其自身比较敏感与脆弱,极易产生多种负面情绪,开展优质护理,通过全面改善其护理质量,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具有显著效果.本次研究内容旨在探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特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收的94例冠心病患者,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94例冠心病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后开展此次研究,采用按照抽签法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实验组(47例)、参照组(47例).
实验組年龄:44岁至74岁,(62.49±3.23)周岁为平均年龄;病程时间:2年至10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35±0.75)年;参照组年龄:43岁至75岁,(62.52±3.27)周岁为平均年龄;病程时间:1年至9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39±0.77)年.观察组和参照组年龄、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经对比,其结果为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1)94例患者符合《冠心病世界卫生组织》[1]中的诊断标准者.(2)临床资料完整者.(3)意识清晰、沟通无障碍者.
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突然急性心肌梗死者.(2)器质性障碍与其他病变者.(3)无法配合研究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患者所处环境进行定期清洁,维持其病房的舒适与温馨,对可能存在的并发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定时给予患者体位进行改变,避免患者发生压疮等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针对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主要方式分为以下几点:(1)帮助患者熟悉医院以及病房环境,对其全面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可采取宣传册或者讲座的形式进行.与患者交流过程期间需保持温柔的态度,获取患者的信任,消除其不安心理.(2)对患者以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对其内心错误的疾病认知进行全面引导,从而建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全面提高患者总体依从性[2].另外可同时给予患者讲解一些调节自身情绪的方式,逐渐放松心态,舒缓紧绷神经.(3)很多患者因疾病会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不仅对其生活质量具有影响,对其睡眠质量也会造成干扰,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可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鼓励与疏导,同时开展一些适当的身体活动,对降低血栓以及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改善作用[3].针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可告知患者睡前6小时左右不可饮用浓茶或咖啡等饮品,病对其病房的温度与湿度进行控制,使患者身处舒适环境,从而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态与睡眠质量,采用院制评分表,共100分,每项50分满,分数越高标明患者改善情况越好;治疗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一般依从、完全不依从,总依从率等于完全依从加一般依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30分满,分数越低标明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越好;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总满意度等于非常满意(90分以上)加一般满意(89分以下70分以上)之和,不满意为69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字 ±S,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或计数资料(%,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方法分别选择t检验或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患者之间对比的各项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实验组总依从率46(97.87%)高于参照组总依从率38(80.85%),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护理前实验组与参照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身体功能(36.59±6.57)分、睡眠质量(37.69±6.97)明显高于参照组身体功能(25.15±4.67)分、睡眠质量(25.32±4.76)分,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4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46(97.87)例,参照组护理满意度37(78.72)例,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由于冠心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导致其血流阻力变大,对其心脏的血液流通造成影响,从而形成一种缺血性心脏病,该种疾病在临床当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发病因素是因患者缺血、缺氧所致,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胸痛、气促等症状,长此以往患者极易出现多种不良情绪[5].不良情绪对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增多具有严重影响,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血小板聚集异常、皮质醇激素分泌功能亢进等等症状,严重可发生血管收缩、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6].
临床虽然对于冠心病没有根治的措施,也没有对其疾病预防的方式,但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从而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改善[7].在临床总体的护理过程当中,心理干预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是护理工作的主要方向,也是稳定患者病情主要措施.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是在以往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最优质的生活方式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基础,给予全面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感到舒适,增强患者精神层面的丰富,从而降低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总体临床治疗依从性.该种护理干预措施是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措施,可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的基本需求,确保患者能够保持身体的舒适以及自身心理状态的转变,并且对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也具有重要作用.李庆玲研究当中提出[8],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全面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改善其睡眠质量,其临床满意度高达96.00%,护理依从性也相对较高,以上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依从性均高达97.87%,其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提升,自身身体功能以及睡眠质量也具有显著改善,由此可见,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从开展优质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并可全面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稳定患者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可广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杨丽丽.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29(13):269-269.
〔2〕洪清雅.優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245-246.
〔3〕杨万千.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7(23).
〔4〕付明艳.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0).
〔5〕陈慧娟.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7):98-99.
〔6〕王玉.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浅析[J].当代医学,2017,23(19).
〔7〕袁红.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治疗依从性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a01):273-273.
〔8〕李庆玲.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