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结合点,打造教育共同体

2019-09-10徐小琴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结合点

徐小琴

摘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针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系统、科学的培养计划,全面推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深入合作,以此来建立选择多元、渠道互通以及机制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上述形势下,打造开放、合作、交流的教育模式,深入研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结合点就成为教育事业研究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家校社”教育的结合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提出几点构建“家校社”协同教育的措施与建议,旨在提高我校作为家庭教育项目学校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家校社;结合点;协同教育;教育共同体

《教育部关于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个地区应当全面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进程中的作用,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以此来建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充分整合的协同教育。纵观全球先进的教育理念,共同责任理论、全景教育理念、多元智力理论、教育生态系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充分整合的教育共同体。综合参考我国教育事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致力于寻找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结合点,真正打造三者深入合作的教育网络。

1 家长权利结合点——主动向家长放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均建立了家长委员会,但家长群体本身参与的有效性、主动性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给予家长的权利不足,家长感觉自身在教育中的权重不足,久而久之,参与的过程难免应付了事。这就需要学校给予家长充分的权利,充分发挥家长参与管理、监督学校教育工作的作用。例如,西方国家通常会颁布诸多的法律法规,基于立法的层面来针对家长的权利、义务进行有效的保护。对学校来说,应当给予家长委员会全面的放权,定期召开家委会议,全面审议学校教学计划、工作计划,共同研究各种重大问题,同时给予家长委员会充足的权利,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协商,以此来建立信任、尊重、理解的家校互动氛围,使得家长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

2 交流沟通结合点——建立多元化交流平台

要想有效建立“家校社”的教育共同体,就必然需要建立交流沟通结合点,通过多元化交流平台,全面加强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互联网+”时代,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为家校社之间的深入合作提供了诸多条件、便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家校社教育合作必然会转变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各个学校需要综合参考当前实际,综合利用电子信箱、家校路路通、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建立家校社教育合作的新枢纽。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各种教育信息的发布,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均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中进行教育方面的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各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此来形成良好的教育交流氛围,达成共同的教育意见,通过教育网络平台来促成三者之间进行多元的互动交流,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建共享。

3 学校家庭结合点——提升家庭教育综合能力

众所周知,家庭本身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在教育方面的综合能力自然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要想有效保障“家校社”协同教育的质量,提升家庭教育综合能力就成为重要的基础。一方面,提升家长综合素质。对广大家长来说,应当主动通过自身的行为来针对学生各种能力进行培养,思想方面应当与时俱进,尽可能保持较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家长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不仅包含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同时还应当涵盖家庭内部简单维修能力、美化能力、烹饪能力以及卫生能力,并且还包含社交能力、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除此之外,家长还需要高度重视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包括遵守职業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比如,日常生活中,家长自身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得学生能够各种书籍中获取价值观,逐渐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提升家长教育艺术。首先,家长应当积极做好表率作用,进一步发扬家庭民主的氛围,在家庭中家长应当经常性的与长辈交流,避免长辈存在过于溺爱的现象,尽可能在家庭教育方面形成统一的认知。其次,家长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对家庭持有责任感,尽可能做好爱家庭、爱孩子,文明礼仪、乐于担当。最后,家长应当做到严中有爱、循循善诱。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时刻爱护学生自尊心,尽可能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同时大力宣传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4 社会支持结合点——建立协同教育体系

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方面的分工不同,对应的优劣势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要想构建家校社教育网络,就需要建立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建立社会支持结合点,使得三者能够共同承担起学生教育的相关职责,通过互相促进、互相配合,进一步提升教育的质量。一方面,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入整合。学校与家庭均是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两者之间既存在矛盾也存在合作,构建家校社教育网络的进程中,应当主动解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并全面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加强教育的成效。对学校来说,应当主动实现教育模式从强制性朝着民主型的转变,可以主动利用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沟通,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之间相处更为和谐、融洽。班主任还应当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具体来说,班主任应当不定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利用微信、电话以及联系群等模式进行深入的交流,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做正反两方面的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表现好的方面,又要指出其缺点和需要改正的方面。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味地否定,防止加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大力发挥社会环境教育作用。对于社会来说,积极向上的教育观念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才可以真正孕育出正确、积极的教育观,而也只有正确的教育观才可以积极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针对社会中充斥的各种不健康教育观,政府应当主动利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干预各种不良教育观的传播。与此同时,正确、积极的教育观形成还需要依靠广大社会媒体的支持,各个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者与宣传者,其应当主动发挥自身喉舌作用,积极宣传正确、积极的价值理念,使得社会中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除此之外,社会环境教育作用的发挥同样也离不开各个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通过发挥组织成员和团体成员的力量,广泛动员社会群众参与到社会正确教育观的树立过程中来,进一步提升社会教育的覆盖范围。

综上所述,家校社协同教育的开展是一项系统、(下转页)

(上接页)漫长、复杂的工程,短时间内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基于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需要致力于寻找家校社教育之间的结合点,通过主动向家长放权、建立多元化交流平台、提升家庭教育综合能力以及建立协同教育体系,以此来整合三方教育力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贺书霞.产教融合与多元参与:职教共同体融合关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7).

[2] 赵宝珊.基于资源整合的社区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5).

[3] 陈莺.终身教育共同体建设现状与路径、机制思考——以江苏常州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

[4] 周珏.手牵手,打造教育共同体——关于南京市银城小学“家长学校”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7(9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结合点
写作要找到“结合点”
三年级读写联动教学方法初探
找准读写结合点,进行读写结合指导
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探讨
找准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随文练笔
多元价值评判中的教学新格局论
“三项工程”与新兴合训专业建设的结合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四维同步推进法”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