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众狂欢

2019-09-10王一婷

成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巴赫金百年孤独

王一婷

摘 要:《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它以拉丁美洲宏阔的历史作为背景,书写了布恩迪亚一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史诗性的笔调描绘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贡多的百年兴衰。同时,《百年孤独》也是一部极具狂欢化色彩的文学巨著,本文将从狂欢化的视角入手,分析小说中的典型狂欢场景、狂欢式人物以及狂欢化的写作手法。

关键词:狂欢化;百年孤独;巴赫金

1 狂欢化诗学

中世纪的欧洲有大量狂欢性质的节日,人们聚在广场上载歌载舞、饮酒取乐。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不应该仅作狭义理解,他在文献中明确地指出,“狂欢节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颠覆等级制,主张平等的对话精神,坚持开放性,强调未完成性、变易性、双重性,崇尚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摧毁一切与变更一切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①而狂欢化,更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事件和地点,它具有了更普遍的意义,影响遍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2 典型狂欢化场景

2.1 广场

广场是《百年孤独》中最典型的狂欢地点,每到狂欢节,马贡多人就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狂欢庆典。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场景是,狂欢节时雷梅苔丝坐在花车上穿过人群,陌生的女王乘坐金轿子出现,奥雷良诺请女王和雷梅苔丝坐在一起,马贡多的繁华和奢侈在这场游行中达到了顶峰,潜藏的危机也暴露出来。马尔克斯随即对狂欢进行了异化,狂欢气氛达到最高点时,自由党人的高呼引来政府军在广场上向群众开火,奢靡的狂欢忽然变成了屠杀的狂欢,一瞬间“地上躺着死者和伤者:九个小丑、四个哥伦比亚人、十七个纸牌老K、一个魔鬼、三个乐师、两个法国绅士和三个日本皇后”②而在广场上示威的三千多名工人遭到了更加残忍的屠杀,尸体在一夜间被装上火车扔进大海。马尔克斯魔幻化而又不失真实的描写,将政府和帝国主义对拉美血腥殖民的暴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2.2 客厅

《百年孤独》中的狂欢场景不仅局限于广场,布恩迪亚家族热情好客的传统使家中客厅变成了另一个狂欢的去处。乌尔苏娜持家时,在新装修好的客厅摆上自动钢琴,设下盛大的宴会邀请友人来家做客;奥雷良诺第二在客厅给爱女梅梅举办宴会,一口气邀请了近百人;香蕉热时期,布恩迪亚家族的客厅成了招待外国人的酒馆;而在上校的十七个儿子风闻特典消息回家时,奥雷良诺第二又以此为由大肆庆祝,将家里搅得一团糟。人们在客厅里跳舞、大吃大喝、嬉笑打闹,让这个家总是充满狂欢的气息。

2.3 游艺场

除了这两处着重描写的地点,马贡多的卡塔林诺游艺场也是狂欢重镇。每当象征着外界的吉普赛人到来,游艺场里总洋溢着狂欢的气氛。军人、工人、商贩、妓女、杂耍艺人齐聚一堂,挣脱了日常身份的束缚,在这里享受精神和肉体上的狂欢。游艺场里的活动不受官方约束,游离在生活正轨之外,没有严格的道德尊严界线,也是一处典型的狂欢化场景。

3 狂欢式人物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塑造了一批懂得及时享乐的狂欢化人物,布恩迪亚家族几乎就由这两种极端人物构成。“骗子、小丑、傻瓜是生活在民间广场上的狂欢化人物,他们处在生活与舞台的交界处”③奥雷良诺第二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丑式狂欢化人物。他在狂欢节庆典上扮成狮子,带回了女王菲南达,却因为忍受不了妻子的冷僻和情人偷欢,布恩迪亚家族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就此揭开帷幕。

奥雷良诺第二有着超乎常人的食欲和色欲,他和情人佩特拉的激情导致家畜疯狂地繁殖,使他不得不另辟一处畜牧场来装家里的牛羊。奥雷良诺第二靠着这些牲口赚的钱发了大财,在家中举办了接连不断的宴会,拿出大笔钱财支持革命,甚至用纸币贴满房子的墙壁。但奥雷良诺第二过去并不是一个纵欲的人,仅因为暴富而陷入狂欢的泥沼,所以,当一场大雨将畜牧场毁于一旦时,他逐渐变回了以前那个常人。

另一个狂欢式人物则与其他人不同,她本身并不狂欢,但她给周围的人带来了狂欢,她就是俏姑娘雷梅苔丝。讨厌陈规又不晓事理的她总是令人为之倾倒,在香蕉热时期,她违反乌尔苏娜的禁令到客厅里时,总会引起外国人的骚乱;她和女伴在香蕉园闲逛时,留下的气味令工人们发狂;甚至有人因为她轻率的拒绝心碎而死。

雷梅苔丝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充斥着狂欢的气息,这在她飞升之前尤为明显。但这种狂欢很快也异化成了血腥的狂欢:一个偷窥她洗澡的男人因为屋顶坍塌墜亡;香蕉园里非礼她的工人当晚被马踩死。雷梅苔丝的诱惑成为了一种死亡征兆。

4 狂欢化写作手法

巴赫金反对形而上学的一元权威,强调以狂欢的思维结构颠覆常规的思维结构;反对文学的单色调,主张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寻求多种因素不同寻常的综合,如口语、俚语、行话、方言等各种语言、反讽、夸张、调侃、讽刺、幽默等各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小说中对宗教的嘲讽与戏谑更是颠覆人们的认知。菲南达笃信宗教,招致旁人的嘲笑和家族的噩运;十七位奥雷良诺兄弟的暗杀者都是瞄准他们额头上的十字将他们枪毙的。更为讽刺的是,乌尔苏娜向圣·约瑟石膏像祈求让家里像以前那样穷困,但石膏像破碎后掉出大量金币。

5 结语

《百年孤独》中的狂欢场景、狂欢式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写作手法,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狂欢化的氛围。它将狂欢化与尖锐的现实社会题材、拉美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运用狂欢化手段来描绘布恩蒂亚家族和马贡多的兴衰史,反映了拉丁美洲广阔的社会历史。不同于拉伯雷笔下的狂欢化,《百年孤独》中的狂欢化立足于拉丁美洲人民的现实生活和作家本人的日常生活,将拉丁美洲的民间神话传说的非理性、超现实因素融入其中,使得作品充满魔幻色彩。同时,这种狂欢化更是体现出马尔克斯对过去历史问题的关注和对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渴望。

参考文献:

[1]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南海出版社.

[2]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巴赫金百年孤独
狂欢生活中的亲昵化人际关系建构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库切《内陆深处》的狂欢化色彩
闽西地域文化濡染的“百年孤独”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中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戍边老兵魏德友:在无人区坚守“百年孤独”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
从主题学看《百年孤独》与《俄狄浦斯王》
从某娱乐节目看网站自制脱口秀节目的狂欢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