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同课同构中看教师的专业素养

2019-09-10唐晓兰

成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效果小学数学

唐晓兰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诸多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同课同构”这一教学方法即为其中之一。该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为: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反复的教学试课,根据学生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从而将学生的失误率降低。本文立足于“同课同构”教学理念,探究分析该教学方法下的教学效果,努力寻求适合“同课同构”教学模式下,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旨在全面且有效提升教师对自身教学的统筹布局。

关键词:同课同构;小学数学;教育理念;教育任务;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取得巨大的成果,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学生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家長配合度不断提高,素质化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拓展。但这对于我国庞大的教育需求来说,仍是远远不足的,教师需要不断对学生学习方式和自身教学方式改良优化。作为教师,不仅仅要以教学者的眼光去看待自身的教学工作,更要本着教学研究的态度去进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研究。“同课同构”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法。

1 同课同构的意义所在

“同课同构”这一教学方法主要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那么我们可从小学数学教师的日常课程流程来看,其大致为:备课—上课—总结。我们可从这三个流程入手,进一步分析其意义所在。

1.1 备课

就这一阶段的教学来说,“同课同构”要求教师们一起备课、试课,在确定教学计划后,由多位教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课件资源进行教学。类似于这样的备课方式,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化,并且可以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分工处理,大大优化了教师的备课效率,使教师对于科学备课的认知更进一步。除此之外,多为教师的思想融合,课程资源将会带有多种特色化思想,可以进一步满足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这一环节内教师们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了更进一步的满足。

1.2 上课

上课这一个阶段是最为考验一个教师的环节,任何一名教师都会有独属于他自身的特色,尽管用着同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师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教师独有的教学特色和鲜明的人格魅力都会成为影响授课质量的因素。教师要利用这一优势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最大化的确保师生的教学交互以及学生的问题反馈,这样一来课程教学才能真正彰显出其意义。

1.3 总结

对于教师而言,进行教学总结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自身专业素质的不二法宝。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同等情况下的对照,更能彰显出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强弱,这也能进一步保障教师对于自身能力的认知和定位,从而可以更好帮助教师成长学习。在经过多为教师的相互交流、反思对比之后,对于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归纳总结,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领悟到教学的意义和真谛。

2 尊重多元素差异性发展,同中存异

同课同构,指的是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资源上的相同,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来说,“同构”教学肯定是难以满足的。同中有异,求同存异才是最大化解决教学问题的正道。其具体实践方法如下:

2.1 求同存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同样的教学思路,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材料,但是学生在上课时给与教师的反馈,却是截然不同的。这意味这什么呢?首先,学生的资质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师要充分认知且尊重这一差异;其次,学生自身对于该项科目的喜爱程度和关注程度的差异,也将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同。最后,各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将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落实。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这一些问题。

2.2 尊重合理差异,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

对于教学目标实现差异的原因来说,出去学生这一不可控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之间的差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有一些教师经验丰富,在进行教学时很容易就能吸引其学生的注意力,而有一些年轻教师大多顾着知识点的灌输传授,从而忽略了学生接纳的程度。种种因素,都说明着“同课同构”也会产生相对应的差异,为人师者必先学,教师也应该不断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3 同课同构对教师素养的提升作用点

3.1 “同课同构”将教师备课与总结这两个环节的优势发展到了极致,教师在同构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将各自的优势都共享学习,这一环节中形成的思维碰撞,将对教师教学体系的优化更新产生巨大的收益。除此之外,其拓宽了教育者的教学视野以及教育受众的接纳思维,其在交流中促进了教师这一个大群体的共同提升,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3.2 “同课同构”在教学实践中还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了自身指教思路以及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自身执教体系的构建也是颇有裨益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丰富自身的教学理论,从而得出更多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时效性。除此之外,其传达着一种“合作中竞争,竞争中进步”的理念,帮助教师在同课同构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引发智慧和思维的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祖庆. 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异课同构——教师成长三部曲[J].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1):12-13.

[2] 仝建. 师徒同课同构,迥异教学效果之追因[J]. 中国数学教育, 2015(z2):57-59.

[3] 李敏敏. 同课同构,让教学由“细流”汇聚成“汪洋”[J]. 内蒙古教育, 2012(18):62-63.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教学效果小学数学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