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的研究
2019-09-10许锦云
许锦云
摘 要:当前,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对如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的研究做出了贡献。综合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产生了积极作用。适而有度地把综合实践活动融入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能够促进学生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能力;数学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下文简称为《指南》)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探究活动的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探究活动的教学融为一体。”从《指南》的精神理念可知,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应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同时通过学科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能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同样经历着学习——巩固——生成的过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数学计算知识的教学活动,能使抽象的数学计算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信息;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当中能把单一知识的学习转化为丰富多彩的知识探秘活动;能把抽象演绎为具体,化静为动;能调动学生的多种认知感官,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数学计算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所以,巧妙地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计算教学活动融合,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更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在教授小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口诀计算”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没有照本宣科、机械式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指导学生开展了以“我怎样应用乘法口诀计算生活问题”为主题的、探究应用乘法口诀提升自我计算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题生成课中自发组合、成立探究小组,自主商议活动探究主题,在教师的引导或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双休日为活动时间,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涉足于超市商品、市场买卖、物品统计等生活情景里,去收集各种各样可以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数学资源,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得出提升乘法计算技能的方法。通过一系列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把“用乘法口诀计算”这一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融入现实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过程中,让文字表述的抽象计算知识和技能方法的理解溶于综合实践活动,鲜活而深刻地呈现给学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发展
如果说数学课程的教学是一种“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种自主学习。随着“研学后教”教育教学的开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正快速发展。充分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具备的实践性、综合性教育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能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目标有着深切的影响。
在教授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下册“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以这样一道练习题进行课堂导入:“一位老爷爷,他到2013年2月28日只过了18个生日,请大家算一算老爷爷今年有多少岁?”供学生选择的答案是A:73歲;B:72岁。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反映出其解题思考的能力。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是因为闰年和平年的因素导致老爷爷只过了18个生日的答案,那么就重蹈了“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了。笔者没有这样做,而是给学生设置悬念,提出学习启示:“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了18个生日吗?老爷爷的年龄到底是多少岁?我们去探究与年月日相关的知识吧。”
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展开了专题讨论,商议着寻求新知的途径,设计着怎样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收集、查阅多年的年历表,分析历年每个月份的天数,对比历年二月份天数的差别等知识点的获得方案。学生主动展开解决老爷爷岁数问题的学习行动,给“年、月、日”的教学打开了“研学后教”教学探究活动之门。
数学知识引导课与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贯通融合,为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创设了灵活生动的情境,更为呆板的教学模式注入鲜活的教学元素,逐步实现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发展的目标。
三、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数学教学内容当中几何图形的知识、可能性的推测等很多方面的学习都必须具备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学好,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直接决定着其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和思考,没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学习数学就会困难重重、倍感吃力。所以,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信息资源来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在有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探求数学知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将会得到飞跃提升,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能力方面的发展就水到渠成。
在教授小学四年级“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内容时,教师已运用实物进行了演示和直观教学,但因学生的几何空间思维各异,有些学生对实物换化成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开发。学生在此知识点上遇到了学习的“瓶颈”,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决此“瓶颈”问题就恰到好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与他人合作探究和自我钻研思考的实践学习体验过程中得到思维开发,空间想象力在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三角体、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各面结构特征的认识得以深化,由其衍生出来的平面图形的空间想象力思维得以形成。
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理解创新能力发展
学生是否具备学习的创新能力,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综合素养。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它具有活动内容的系统性和主题活动的完整性。学生经历“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四个基本环节的过程,就是培养其数学创新能力的最好时机。“研学后教”的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探究或自我钻研思考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并感悟知识的真谛,进而发展个体理解创新能力。
在教授小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以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的模式作引导,首先通过汽车行驶和风扇转动这两种生活实物的运动情景给学生进行看、听、摸等触感活动,让学生感知汽车行驶和风扇旋转的运动轨迹和路径。然后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想知道汽车和风扇运动的奥秘吗?你了解过它们运动的科学原理吗?在数学领域里这两种运动现象称作什么?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同样的运动形式呢?它给人们的发明创造有什么启示?”一系列研究问题的提出,立即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认知动机,学生产生了迫切求知的愿望,寻求数学真谛的动机在学生心中扎根。笔者把准备好的《平移与旋转》研学案发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上,要求学生开展“探秘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自主研学获得更多平移与旋转相关知识。学生进行了“平移的路径与方向”“旋转的方向轨迹”“生活中做平移或旋转运动的物体有哪些”“平移和旋转原理启发人们创造了什么”等一系列综合实践与数学知识探究活动。
通过活动,学生不但深入细致地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数学知识,更拓宽了与此现象息息相关的发明创造知识方面的视野,从而让学生的理解创新能力在灵动的综合实践与数学探究活动过程当中发展。
适而有度地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成为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勇者,更能够促进和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的研究需要教师用心努力、持之以恒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