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不良校园贷的问题与对策

2019-09-10诸小妮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大学生

摘  要:文章结合不良校园贷发生的案例及相关调查数据,对大学生使用校园贷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从大学生自身、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剖析不良校园贷存在的原因,并围绕大学生、家庭、社会等三个方面提出抵制不良校园贷的具体措施,通过提倡理性消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网贷平台的管理,增强家校联动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风险甄别能力,减少不良校园贷危害。

关键词:大学生;不良校园贷;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7-0071-04

一、校园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贷管理研究中心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经常会出现经济压力大,手头资金不足的情况。在他们缓解经济压力的具体途径中,中小额信贷贷款占5.33%,网络贷款占比3.44%。为了解在校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的状况,课题组于2017年8月—2018年11月,对东莞市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及个案访谈。其中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进行个案访谈多起,有效收集访谈案例8起。

校园贷的发展现状:课题调查结果显示,77.98%的学生没有使用校园贷,22.02%的学生使用过校园贷款。在使用过校园贷款的学生中,11.31%的学生每月使用一次校园贷款。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使用“校园贷”的比例相对较小,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自身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但消费需求却比较旺盛的群体,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进行盲目从众消费、虚荣攀比消费或者求异消费。因此,缺乏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在提前消费、信用消费的消费意识下,很容易想到能够通过校园贷款平台,利用分期贷款的方式帮助自己解决高额一次付清和入不敷出的消费情况。

另一组调查数据调查显示:51.79%的学生表示身边有同学使用过校园贷,甚至有2.38%的同学周围有人做校园贷的代理或中介。就调查结果的分析而言,目前学生使用校园贷的频率相对较低,但大多数学生都对校园贷有所了解、有所接触,甚至有学生为校园贷做中介,这为校园贷进入学生日常生活,为学生超前消费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商家为促进消费,对各种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吸引学生眼球,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的攀比心理,诱导学生不合理消费。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导致大学生使用校园贷频率的增加,使校园贷在学校的熟知度及使用率呈增长之势。

校园贷的产生一方面给学生带来便利,缓解学生暂时的经济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不良校园贷的危害最为显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另一重要场所,校园贷也借助网络平台而大肆兴起。由于校园贷市场缺乏监管、发展不规范等原因,一些不良校园贷趁机利用虚假噱头引诱大学生发生借贷,使他们陷入校园不良贷款的圈套,从而酿发悲剧。以下通过几个典型案例说明校园贷的问题——不良校园贷。

由于校园贷市场可观,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想打入校园,抢占学生市场,这也使得不良校园贷趁机而入,给学生、学校和家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麻烦和不可预测的损害,甚至危及学生的生命,酿成悲剧。因此,分析不良校园贷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学生鉴别的能力,减少不良校园贷引发的悲剧,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良校园贷产生的原因

校园贷款正逐步进入大学生的生活,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觀念,如超前消费、信用消费等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这种新的消费模式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尤其是近年来,校园贷市场份额的扩大,一些不良校园贷趁机打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诱导学生陷入其中,从威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不良校园贷引发的种种严重后果,文章试图从大学生这一内因和家庭、社会等外因多方面分析不良校园贷产生的原因。

1.学生层面

不良校园贷的对象和目标是在校大学生,大学生自身因素是不良校园贷产生的重要方面。

1.大学生识别校园贷风险的能力有限。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浅,他们往往从表面看事物,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故面对纷繁复杂的校园贷市场,常掉入不良校园贷的陷阱,危及财产及生命安全。根据研究调查,大多数学生对校园贷有一定的了解,但校园贷的本质并没有深入了解。同时根据“您所在学校有关于校园贷的注意事项宣传吗”的问题调查表明,有34.5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没有详细做过相关宣传,自己也没有深入了解校园贷的相关知识。因此,大学生对校园贷风险的识别能力低,许多大学生对校园贷的风险和后果缺乏认识。不良校园贷款正是利用学生识别能力弱的特点,诱使学生使用不良校园贷。

2.大学生理性消费意识薄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近年来,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已成为人们新的消费模式,在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调查中,有超过50%的学生使用校园贷进行网上购物。此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探索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新事物。校园贷作为超前消费的一种选择,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消费模式。但大学生尚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理性消费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诱导,从而引发不合理消费。不良校园贷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诱导学生超前消费,通过诱导学生借钱而获得利益。大学生一般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许多学生都是依靠父母的生活费。理性消费意识的淡薄易引发学生的不合理消费,容易让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我,陷入不良校园贷,危及自身。

2.家庭层面

(1)家庭环境。调查发现,家庭债务占月收入比例越高的学生,越有可能选择使用校园贷。且城市家庭负债资金占月收入比重的容忍度和接受程度相对高于农村家庭,城市家庭的孩子使用校园贷的可能性比农村孩子要大。原因是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总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在家庭借贷环境成长下的学生,对校园贷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使用校园贷以解决暂时的经济困难。而且生活在城市中的家庭,借贷方式多、途径广,更容易通过借贷获得一定的经济帮助,缓解或分解经济压力。

(2)家庭条件。学生消费理念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家庭收入、家庭支出等具体情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多种商品和广告,激发了人们不同程度的消费热情和欲望。大学生处于生命探索早期阶段,各种价值观仍处于形成期,容易受到影响。在消费欲望的驱动下,大学生易盲目消费,但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往往通过校园贷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从而为校园贷提供市场。

(3)父母消费观念。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会临时接受祖辈和亲友的照顾,文化素质较低。他们是在一个不受限制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部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只能通过物质来满足孩子,但是过度的物质反而会让孩子更多的投入到虚拟世界,并且很难抵制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诱惑。更容易接触校园贷。父母忽视照顾,监护和预防意识薄弱,留守儿童易受意外伤害,难以抵御网络上的各种诱惑,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不法分子甚至可利用原生家庭的经济问题诱导留守儿童走进校园贷的陷阱。

3.社会层面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步为新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平台。众多校园贷借助互联网平台,轻而易举地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因为校园贷良莠不齐、校园贷市场缺乏监管等问题引发不良校园贷,危害学生财产和人生安全。

(1)校园贷良莠不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校园贷作为学生超前消费的选择之一,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然而,随着校园贷市场份额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贷款平台瞄准了大学生,造成了校园贷市场的混乱。事实上,校园贷是高利贷的衍生,也是变相高利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园贷款风险的核心不仅在于校园诈骗,还在于高利贷和暴力催债。这些方面最终指向了资金来源的关键点,风险往往是由于资金来源不合规、违法,导致资金成本高、风险控制能力不强等问题,进而出现高利贷、高坏账和暴力催债等问题。同时,一些校园贷款平台的贷款程序是违法的,贷款过程更有可能采取非现场申请的形式。学生只需要简单地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证明即可。甚至有的网站要求提供贷款人的裸照及老师或家长的电话等信息,而无须任何抵押就能放款,且贷款数目较为随意,少则几百元,多则数万元。这些不良校园贷的出现导致了校园贷市场的混乱,学生往往陷入其中。

(2)校园贷的监管力度不够。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校园贷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贷款信息都是从网上传播的。但有关部门的监管却不到位,远远跟不上校园贷发展的脚步。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部门对于放贷行为没有执照要求,对于一些网络借贷,没有特别严格的标准。而且法律制度不健全,许多平台都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在工商局注册的是电商公司,实际上却是分期放贷公司。这些种种,都导致了校园贷肆无忌惮地发展。第二,缺乏各平台统一的征信体系。在放款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信用评估,了解学生的信用状况,导致学生借东家钱填西家款。于是利息越滚越多,导致大学生在多个平台进行多次分期贷款,而无法自拔,最终给学生自身带来严重后果。第三,相关部门对于各贷款平台的监管没有落到实处。平台的实际操作、资金运营、放贷去处等没有审核跟进的流程,从而导致校园贷坏账率上升,产生了平台对借贷人进行各种非法、暴力等催债方式。

三、抵制不良校园贷的具体措施

1.大学生自身完善

(1)提高对不良校园贷的甄别能力。大学生进行贷款前,应认真审查平台的运营资格、仔细阅读借贷条款,防止自己上当受骗。同时,对于自身有很大风险的不良借贷方式,应坚决抵制,勇于拒绝。如裸贷这一方式,虽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简单的借到大量金钱,但这种借贷方式对借贷者来說存在着巨大风险,一旦自身裸照被流传,其引发的后果将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大学生应提高警惕,提高对不良校园贷的甄别能力,认清不良校园贷的本质,防止掉入其陷阱。

(2)树立科学消费观。科学的消费观有以下三点要求:第一,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提倡积极和合理的消费,而不是过度消费或抑制消费。第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盲目从众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此,要加强自身的辨别能力、理性分析能力,风险意识与信用意识,坚持个人从实际出发,理性消费。第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但这种精神,可以促进学生树立不浪费的消费精神。因此,为了加强对校园贷风险甄别的能力,大学生要树立科学消费观,保持清醒头脑、理性消费。

2.家校联动

(1)增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首先,高校应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信息收集。新生入学时,新生及家长对学校环境具有强烈的了解意愿,在学生入学报到时,以书面、短信等方式推送高校的办公电话,并及时登记好家长的联系方式,方便与家长进行沟通。其次,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微家访”。高校教职工可在学生入校之始,借助微信、QQ等网络通讯工具,对学生进行一次“微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把握学生家长的工作、收入情况,为进一步的“微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在这基础上,高校教职工可根据家庭情况,有选择地对不良校园贷问题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2)构建家校联动平台,全方位抵制不良校园贷。家校联动平台的搭建主体既可以是高校教职工,也可以由具有相应知识及爱好的家长来共同搭建。通过形式多样的平台,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向学生家长推送校园贷的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不良校园贷的本质,以及陷入不良校园贷的后果。同时,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多向交流,通过家校联动平台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校园贷风险的认识及对不良校园贷的甄别能力。构建“全程立体互动式”的家校联动平台,不仅让家长了解不良校园贷、关注学生成长,而且调动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良好环境。

3.社会方面

(1)建立统一明确的规范制度,完善相关法律监督制度。2017年6月,CBRC、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以加强对校园贷款平台的监管,使校园贷款行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一通知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校园贷的规范化、制度化,减少不良校园贷引发的悲剧。但应该看到,这只是开始,在未来校园贷的发展运营中,相关法律制度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需更加明确校园贷的意义所在,让校园贷在统一明确的制度规范下运营,从而有效减少不良校园贷的出现。

(2)确定平台的法律地位。6月28日,CBRC联合教育部、人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的网贷业务,并逐步消化存量业务。同时鼓励银行和其他合格放贷主体进入高校,并明确互联网平台可以提供助贷等服务。这份文件从资金来源上对校园贷款的合法性进行了界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校园贷的合理地位,并对不良校园贷进行了清理。在以后的校园贷治理中,一方面要增强对校园贷的规范和管制,让校园贷在合理的规章制度中运营;另一方面要及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校园贷,从根源上减少不良校园贷。

(3)整合平台,为大学生借贷提供安全便利的条件。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开展更多相关的讲座和宣传活动。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高校开展学生助学、创业等金融产品,为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的金融服务,合理设置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如建设银行发布的校园贷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以及中国银行推出的小额信用贷款“中银E贷·校园贷”产品等。

参考文献:

[1]舒涛,付轲.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借贷畸形消费现象探析——基于某学生深陷P2P网络借贷困境案例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6(3).

[2]郑春梅,贾珊珊.国内外校园贷平台比较及规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

[3]李栋.广州400多名大学生陷“培训贷”骗局[N].广州日报,2017-05-05.

[4]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8)[R].北京: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2018-12-28.

[5]“校园贷”成校园“高利贷”揭校园贷利滚利陷阱[EB/OL].(2017-04-19)[2019-06-21].http://www.sohu.com/a/134999238_375673.

(责任编辑  杨慧芝)

作者简介:诸小妮,(1978- )女,广东河源人,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东省高校思政研究会课题“大学生‘校园贷’的风险甄别与有效干预的研究---以东莞市在校大学生为例”(课题编号:2017SZY044)的成果。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