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学策略
2019-09-10李小雅
李小雅
摘 要:中学道德与教学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习惯、促进学生优良品格形成的学科。但是,在当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过于追求应试教育效果,忽视情感教学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大教学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真正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因此,编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针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中学;情感教学;策略
引言: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情感关系密切,借助情感教学,教师能够转变以往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有效地借助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有效地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情感教学是现阶段任课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在本文中,编者将从自己的教学经历出发,简单地探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教学情感,引导学生真正掌握道德与法治理论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还原具体的情感情境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进入中学后,学生的自我情感开始慢慢形成,学生能够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得情感感悟【1】。为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学时,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营造具体的情境,能够有效地在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下促进学生对情感的把握,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由于中学阶段学生情感较为脆弱,教师通过还原教材情境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避免陷入情感误区。
例如,在完成中学道德与法治“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于消费者这一定义较为模糊,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却一直都扮演者消费者的角色。因此,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我创设性地将教室装扮成为一个书店,邀请学生演绎书籍购买这一情境:学生在购买时想使用书店在美团上推出的满减优惠券,但是在付款时“老板”却不承认这一优惠券。在此基础上,我提问学生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会怎么做?并由此引入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课程教学内容。简单地还原课程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还加深了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应对生活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二、刺激学生个人情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每个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都会对课程进行简单的课程重要性判断,倘若学生对课程判定为不重要,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将大打折扣【2】。因此,教师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对学生带来的帮助,同时也有效地推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学发展。
例如,在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关于公共设施一章知识点时,为了通过学生的情感带动情感教学效率的提升,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校园内乱丢垃圾的现象,要求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显然,在学生收集这些现象时,学生看到了干净的地面布满垃圾的场面、同时也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发现整个校园乱丢垃圾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居然是李垃圾桶最近的地方。通过这些实践,我让学生思考假如自己作为校园环卫人员,看到这些场景时会有哪些情绪,由此激发学生的个人道德情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在进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的口头授课总是有些苍白无力,无法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浓郁的情感。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声音、视频、图片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带给学生的情感冲击,有效地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理解。与此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學技术能够弥补教师在教学时教学材料不足的现状,以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捍卫国家主权”时,我从网络上筛选了一些其他国家对于相关主权问题的发言,在课堂上利用投影仪播放给学生观看。视频经过了一些简单的处理,学生足够直接地了解一些发言人的观点。在视频播放结束后,学生对于一些曲解中国主权问题的言论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表示自古以来香港都是中国的领土。我借助这些视频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是希望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国家主权意识,有效地推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教学视频的使用还有效地缓解了课堂的枯燥性,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为构建高效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奠基了良好的前提。
四、结束语
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能够结合自己特有的情感完成课程学习,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人优良品德的形成与培养。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带着情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地转变以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刘欣雨.让“情感”在德育中绽放——情感陶冶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56-58.
[2]王群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巧妙融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9,000(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