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报道动词的显化翻译

2019-09-10裴宇雨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8期
关键词:骆驼祥子

【摘要】本研究基于《骆驼祥子》同源多译语料库,考察两位译者在报道动词显化翻译中展现出的译者风格差异。通过对比源文本和两个译本中报道动词的频次、种类、高频报道动词、显性报道动词与隐性报道动词,研究发现两个译本虽然均呈现显化趋势,但二者在显化程度和显化方式上不尽相同:葛译本显化程度更高,在显化方式上注重复合词和“say”的使用,并且隐性词转换明显;施译本更遵从源文的表达,显化方式上偏好单语类词,隐性词的使用上更接近源文。

【关键词】译者风格;报道动词;显化

【作者简介】裴宇雨,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近年来译者风格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译者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策略与方法的应用以及翻译文本的语言应用等方面所表现的个性化特征”(胡开宝、谢丽欣,2017:12)。众多学者利用语料库对译本规律性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研究内容上看,这些研究主要考察译者惯用的语言方式,包括形式、语言、叙事或综合类参数(刘泽权、王梦瑶,2017;王青、刘莉,2014;李德凤等,2018)。黄立波(2011)认为译者风格研究不仅包括译者惯用的语言方式,翻译中的显化、简化和范化等共性特征也是译者风格的表现。然而就翻译显化而言,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位学者基于该视角研究了译者风格。翻译显化能彰显译者风格,不同译者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显化翻译策略,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源文的理解和诠释的程度、方式不尽相同,由此反映出不同的显化特征,展现不同的译者风格。

报道动词在小说中具有显现当时语言环境、表明说话人心理活动和反映人际关系的作用。因此,在小说的翻译中,报道动词的翻译尤其重要。不同译者对同一报道动词的翻译不尽相同,而这些形式和词义明晰度等差异均是译者风格的体现。本研究将从报道动词着手,探讨施晓菁、葛浩文两个译者在同源作品《骆驼祥子》中如何体现个人风格。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语料包括《骆驼祥子》源文及施晓菁、葛浩文的两个英译本。本研究从组合方式来上将报道动词分为单语类和复合类;从话语方式来看,我们将报道动词分为显性和隐性。研究参数包括:报道动词的频次、报道动词种类、源文本和两个译本中的高频词、显性词与隐性词。首先,利用AntConc3.2.1w分别对源文本和译本进行检索,以引号为检索词,找出源文和譯文中所有的带有引号的句子。然后将三个语料中出现的报道动词分别建立三个txt文档,然后人工进行总频次统计。接着对三个文档中的报道动词进行种类统计,并进一步划分为单语类报道动词和复合类报道动词。最后,按照显性词和隐性词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三、分析讨论

1.报道动词总体显化情况分析。

根据表1,《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总字数均高于源文本,且葛译本字数最多,超出源文8000多字。我们一般认为译文文字数量大于源文,主要原因在于显化(胡开宝、朱一凡,2008)。就报道动词而言,源文中报道动词的标准化频次为20.05/每万词,两个译本的标准化频次高于源文本,这说明报道动词的使用上两个译本呈现出显化。我们将源文本与译文对比后发现,在源文本省略报道动词的情况下,译者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译文中添加信息。虽然两译本都展现出显化特征,但两译本在显化程度上呈现出区别,葛译本总字数和报道动词使用频数高于施译本。施译本更遵从源文的表达,葛译本更注重译文的可理解性。

2.源文和译本中的报道动词种类对比。根据表2,两个译本的报道动词种类都高于源文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翻译显化。但两个译者在显化的方式上各有特点:葛译本注重复合类报道动词显化,施译本倾向单语类报道动词。

葛译本多使用复合类报道动词,如say with a smile, say happily等,这种形式有利于降低报道动词本身的难度和所承载的信息量,使译本通俗易懂。施译本更倾向使用单语类词显化源文信息,译文风格简洁凝练,增加了语言美感。

3.源文和译本中的高频报道动词对比。通过高频词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观察到译文词汇使用的典型特征。我们对重复出现5次以上的高频报道动词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两个译本高频词数量均高于源文本,且出现的高频词均涵盖了原文中的高频词。这说明译者在遵循源文语义的同时,根据个人理解在译文中添加报道动词。两译本在报道动词的使用和添加上各有特点:葛译本大量使用“say”,标准化频次高达9.55/每万字,远高于源文本和施译本;施译本除了“say”之外,也注重“tell”“reply”等的应用。源文中有大量表示言语但省略了报道动词的报道句,因此为了增强译本的连贯性,译者会倾向于在译文中添加一些报道动词。葛译本在处理这类情况的时候,更加频繁地添加报道动词,但添加的报道动词比较单一,“say”使用的频率高;施译本相对于葛译本,在添加词的数量上稍低,但是词汇种类更加丰富。

4.显性词与隐性词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译本隐性词个数和总标准频次均远低于源文,两个译本中仅仅有四个隐性词,源文中其他隐性报道动词在译文中找不到完全对应词语,这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这些隐性的话语方式进行了显化处理,换成了更加明显的表示说话的引导词。施译本隐性词使用频率高于葛译本,且在表示“点头”“笑”的对应翻译上高于施译本。在一些源文使用隐性词的情况下,施译本选择遵从源文的翻译,葛译本用语义更明晰的词进行替换。

四、结论

本文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对源文本和两个译本进行综合研究发现,葛译本和施译本作为翻译文本特征显著,在报道动词使用上呈现不同程度的显化。但是二者在显化的程度和方式上具有一定差异,葛译本显化程度更高,文本通俗易懂,而施译本比较遵从源文的表达,语言简练。

全面和系统考察著名译者的风格, 有助于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借鉴,促进中国文学“走出去”(张丹丹,刘泽权,2016)。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葛浩文、施晓菁两位译者在同一源文本中展现出的译者风格,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分析造成译者风格差异的原因,如时代因素、读者定位等。

参考文献:

[1]胡开宝,谢丽欣.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内涵与路径[J].中国翻译,2017:12-18,128.

[2]胡开宝,朱一凡.基于语料库的莎剧《哈姆雷特》汉译文本中显化现象及其动因研究[J].外语研究,2008(2):72-80,112.

[3]黄立波.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文体学探讨——以《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转换为例[J].中国外语,2011(6):100-106.

[4]李德凤,贺文照,侯林平.蓝诗玲翻译风格库助研究[J].外语教学, 2018:70-76.

[5]刘泽权,王梦瑶.量性结合的《老人与海》及其六译本风格对比考察[J].外语教学,2017(5):73-79.

[6]王青,刘莉.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词汇型式化在《尤利西斯》汉译本中的体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2):66-71.

[7]张丹丹,刘泽权.基于语境的《红楼梦》报道动词翻译显化研究——以王熙凤的话语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4):124-134, 151.

猜你喜欢

骆驼祥子
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因素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唤醒沉睡在《骆驼祥子》里的写作精灵
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看歌剧《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老舍笔下的一场精神革命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婚恋悲剧
《骆驼祥子》两译本习语翻译比较分析
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研究
老舍《骆驼祥子》中二强子人物形象叙事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