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辅导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2019-09-10吴羡仪
吴羡仪
摘 要:心理辅导与德育教育有密切的联系,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可以优化德育教育效果。文章首先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现状进行介绍,分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深度结合策略,以期为心理辅导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辅导;小学德育;德育教育
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小学德育教育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因方法不得当,影响德育工作实际成效。为了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做出有效引导,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动态,巧妙融入心理辅导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同时,融合心理辅导工作也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获得健康、阳光的成长。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现状
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上一些负面信息,再加上其本身是非分辨能力较弱,容易陷入思想和心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而且当代学生从小接触网络环境,思想较为活跃,面对现实问题,通常能够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些是富有新意的观点,有些则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需要对其做出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另一方面,当代小学学生自尊心较强,在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管理模式下,一味采取批评指正的方法,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抵抗心理,甚至演化为师生矛盾或教师与家长的矛盾,不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总体而言,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寻求工作创新路径,积极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才能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其中,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的配合开展,是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路径。只有从心理层面展开深层次的剖析,选择恰当的德育教育方法,才能提高德育教育效率,获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二、小学德育教育结合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性
小学德育教育结合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形成乐观、友善、奋进等积极品质,从而由内而外的产生上进动力。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相结合,可以对德育教育体系做出进一步完善,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 从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来看,其本身包含许多心理辅导的内容,比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自主意识,引导学生融入集体生活,学会与人相处等。但是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性格差异。只有采取合适的心理辅导方法,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走出误区,获得健康成长。
3. 将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也能够满足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需求。以往的小学德育教育方式较为单一,除了课堂教育外,主要通过升旗仪式、班会、学校座谈会等途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通过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开展心理测评活动了解学生的身心动态,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三、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深度结合策略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内容的结合
心理辅导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需要将心理辅导渗透到德育教育的各个方面,从内容到方法,从实践到评价,从而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深度结合。首先,从心理辅导内容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来看,应充分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心理辅导内容。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和世界六个层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使其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教材采取螺旋上升的内容编排方式,除了传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内容外,还涉及法治教育的内容。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心理辅导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与国家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可以通过渗透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身承担的建设祖国的重任,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方法的结合
针对以往德育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结合心理辅导的方法,创新德育教育形式。比如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会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沟通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分析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辅导策略。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从心理辅导中得到多方面借鉴,具体包括:1. 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具体情境下思考问题,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与学生开展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所学的指导和帮助。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平时的德育教育活动,都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让学生主导德育教育的过程。教师则应发挥辅助作用,给予学生学习方法、活动策划等方面的建议,充分释放学生的主动性。3. 推行个性化教学,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改变以往死板的教育形式。比如发挥德优生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学生团体活动。对于切实存在身心问题的学生,则应采取一对一指导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引导,帮助其改变错误的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石,学会理性对待现实问题。
(三)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实践的结合
在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与心理辅导实践相结合,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从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融入情况来看,之所以没有直接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编入德育教材,主要是为了避免增加学生负担。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侧重于心理辅导实践,采取教条式教育方法也难以起到有效作用。因此,心理辅导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应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以主题讨论、辩论赛、知识讲座、文体活动等多种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为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从节能环保、家乡变化等题材选择主题,设计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外实践方案,并通过亲身实践,深刻认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主动养成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等良好习惯。通过广泛开展实践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
(四)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评价的结合
对于小学德育教育而言,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才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此方面,可以结合心理辅导评价方法,以心理测评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层次的了解。适合小学生的心理测评问卷有很多,教師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也可以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共同完成问卷填写。对于心理测评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制定教育引导方案,在家长配合下共同提升教育成效。此外,也可以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采取心理辅导评价方法,可以弥补传统德育教育评价方法单一的问题,同时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德育教育的实际开展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辅导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多方面意义,可以弥补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不足。通过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深度结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身心动态,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产生深刻理解,主动发展自身的积极品质。在此情况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丕禄.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上),2017(04).
[2]高繁华.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J].新课程(上),2016(12).
[3]李劲松.用科学发展观调控小学德育管理工作[J].新课程导学,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