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在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王丽霞左怡静
王丽霞 左怡静
【摘要】本文使用半结构化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等研究工具,针对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大学二年级经济系两个班级的听力课情况,对采取多模态听力课和未采取多模态听力课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调研结果显示,采取多模态方式的班级,学生普遍提高了英语听力课的积极性,也改善了视听说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基本技能;而未进行多模态方式学习的班级,对待英语听力课态度较为消极。上课配合程度较低。研究表明,多模态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改变之前对于英语学科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领悟学习方法。该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多模态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视听说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升课堂活跃程度,促进英语听力课堂生态趋于健康发展。
【关键词】多模态;英语听力课;认知语言学
【作者简介】王丽霞(1960.09-),汉族,女,天津河西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左怡静(1986.07-),汉族,女,河北邯郸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社会与文化。
【基金项目】2017年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多模态理论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71365801B)。
一、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和通信技术的升级,大学英语听力课程对教师的课堂教授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教育部于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教学的难度等级分为一般、较高和更高三个层次。分层教学的提出,使得很多高校无法通过过去单一的培养方案和比较过时的教材来满足最新一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此大背景下,积极展开教研,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手边素材和可轻易获得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组织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活动。
20世纪末期,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该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多媒体诸如PPT课件、视听材料、教师的肢体动作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21世纪初期,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提出多模态应当被应用于实际的高校语言教学中,倡议应当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中。但是这一阶段只是针对读写课程有了一定的研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更为抵触的英语听力课堂如何应用多模态,则未有进一步研究。但是随着各项相关技术的日臻完善,学生听力课堂中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多模态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S.D.Krashen (2007)在该领域的研究开展得相对早一些,基于认知输入假设理论,认识到人类依靠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来学习语言。因此,如何理解信息的意义和内容成为语言学习最关键的因素。国内来说,对于多模态理论的研究比较晚。其中,胡壮麟(2007)侧重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方面的研究;顾曰国(2007)最终明确了“多媒体”和“多模态”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认为多媒体学习是依赖于多个逻辑媒介的学习方式,而多模态学习则是通过人类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等来进行学习的过程。
总而言之,多模态教学研究与读写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目前相对比较多,但是针对大学英语听力课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缺乏活力的原因分析
1.学生不能听懂听力录音的内容。大多数三本院校学生英语基本功较差,在高中阶段学习中没有积累一定的语音语调基础,甚至是音标基础。对很多大学本科阶段应掌握的单词发音不熟悉,自己不能正确朗读,这直接造成了学生对于大学阶段所学课文录音内容的不熟悉,甚至听不懂。在此次的实证研究中,很多学生认为自身英语听力水平无法达到本科教材课文内容的难度,因此在听力课期间,表现得较为不积极,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2.对英语听力失去信心,上课缺乏兴趣。英语听力与其他教学过程相似,都需要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才能进一步刺激学生加深和强化所学内容。然而,由于基础薄弱,在英语听力考试中常常不能考取比较理想的分数,直接造成学生无法获得成功体验,继而丧失对该学科的兴趣,上课也随之提不起精神。大学阶段学习生活较高中而言,缺乏家长和教师的督促,加之意志力不够坚强是大学生心理特征之一,学生进入大学更容易放松对自身学习上的要求。这几方面因素导致学生上听力课缺乏兴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從教师方面来看,没有及时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授课模式,几十年如一日,教师对于课上监管和课下备课苦不堪言,在讲台上演独角戏,教学效果得不到明显改善,常常只限于自我感动阶段。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结合多模态的理论基础和自己班级学生水平实际,改善教学方式,重新构建听力课堂的良好生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加强听力练习,再设置合理的考试水平难度,进而使学生活动成功体验,形成良性循环。
三、多模态在听力课堂上的应用
1.课内应用。
(1)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教材进行扩展训练:主要是运用沪江英语、可可英语、TED演讲等平台,课前下载听力音频材料或者跟课本主题相关的英语短视频材料,课上给学生播放,增加学生课堂听力训练内容。利用10-15分钟时间播放材料,最好不好给字幕,等学生听过几遍之后,再加入字幕进行单词和词组的讲解。
(2)合理利用教室多媒体资源:备课阶段为学生准备与课本主题有关的英文电影片段、歌曲等资源。由于课时有限,课上只播放视频片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英文语感,也不会耽误整体教学进度。这种方式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受到学生的欢迎。选择时长在30分钟以内并与课文主题有关的电影片段,事先找到英文字幕中有用的句型和词组,在播放片段时适时停顿进行讲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记住重点句型和词组。
2.课外应用。
(1)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训练和作业:学期初要求学生自由分组,教师每周制定主题,要求学生每节听力课后以小组为单位,以录音的形式上交每周的口语训练作业,提高教师电子邮箱收作业这种方式的利用率。教师每周进行作业抽查,结合每组情况给分。
(2)善于利用微信群组功能:教师根据学生分组,要求每组除了完成主体口语训练之外,还要进行英语配音练习,主要使用的是“英语趣配音”手机应用程序。随着手机应用和微信的普及,学生能够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完成听力课后作业。由于趣味性强,学生普遍反映非常喜欢配音这一形式来锻炼听说能力。另外,每周日晚上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配音作业交给学委,学委集中交给教师。教师在手机端随时检查配音作业,每周评出最佳配音的小组,可以在平时成绩权重中对该部分作业有所体现。
四、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分析
1.调查问卷分析。本次调研问卷的调研对象为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2016级经济系某两个班级,人数共计53人。调研时间为2018年6月,共设15个问题。此次调查问卷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于英语听力课的多模态教学形式的态度方面。其中,对于“你认为自己存在的听力障碍主要在哪些方面”这一题目,80%的学生认为词汇量不足是主要原因,排在第二位的是语音语调不熟悉,该原因占据总数的60%。另外,“练习英语的材料,你一般会选择以下哪些”这一题目中,55%的学生认为应当在英语课中播放VOA慢速英语或者VOA、BBC的其他英语节目。在“你希望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题中,70%的学生选择了“多种模式教学,例如英语影视赏析或者丰富的课下配音练习”这一选项。
综上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英语听力课的需求已经从之前传统模式的需求转变为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重感官来获得语言感知的需求。
2.半结构化访谈分析。
此次访谈共设计以下5个问题:
①请评价一下上学期的听力课。
②配音作业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③配音作业中最难以操作的是哪一部分?
④还有哪些授课形式是你觉得可以接受的?
⑤对其他听力课学生的建议?
筆者找到这两个班级中的4个学生代表进行此次访谈,大部分学生表示配音作业对他们帮助极大,尤其是对他们的口语提升和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理解。同时,还能提升对于英语的兴趣,作业形式可操作性强,易于课下完成。对今后听力课的建议这一问题,多数学生表示应当结合实际有效安排上课内容,使课堂内容紧凑而不生硬,结合语音室多媒体条件,有意识让学生多看一些英语母语国家的小视频,增加对这门语言的理解。
五、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和学习,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组在前阶段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
1.合理化建议: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15道题,我们从学生听力练习习惯、听力水平、听力障碍分析、对课堂多模态教学方式的建议等角度,项目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适当增加互联网和多媒体等工具的使用。
(2)增加学生课堂参与。
(3)课后充分利用微信社交平台,扩充教学内容。
(4)课上使用英文电影赏析时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以及所播放电影和教学内容相关性,避免形成学生只记得电影情节却没有学到语言知识点的现象。
(5)课后对于微信等多媒体平台的口语作业、配音作业要及时进行内容反馈以及监督。
2.主要创新点。
(1)利用微信平台解决部分课后作业的发布、收集和检查工作。不仅完成课上任务,也可以在课下通过群组功能上交学生语音作业,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学生兴趣。
(2)除了完成教学计划,在班级展开丰富多彩的翻转课堂活动,比如“英语配音秀”和“英文小短剧”等活动,并作为作业发布。学生通过2分钟左右的英语原文视频完成属于自己的“英文电影片段”,对英语语言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六、结语
通过项目组成员将近两年的调查研究,该项目最终取得了珍贵的教学科研成果:多模态教学应用于听力教学,显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消极态度,特别是大学之前十年为了应付高考,对英语学科产生的厌恶情绪。最终能够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改善听力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模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多模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由于课题组成员普遍比较年轻,因此缺乏丰富的科研经验,理论素养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对该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不足。少数青年教师在调查问卷设计之初,由于缺乏全局意识,也给课题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是课题组教师积极讨论和修改,最终使得该课题得以顺利进行。希望该项目可以为新时代的高校英语听力教学贡献绵薄之力,真正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吕梁.论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3):58-59.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1).
[3]胡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7(2).
[4]陈晶.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