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译介与苏州城市文化名片
2019-09-10罗晓佳
【摘要】昆曲发源于苏州的千灯古镇,从此昆曲与苏州结下不解之缘。作为一座既现代又古老的文化名城,苏州的一张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便是昆曲。打造好昆曲这一文化名片,也就为苏州城市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而打造好昆曲名片,不仅要求打造好昆曲的国内戏剧舞台形象,还应该打造好昆曲的国际戏剧舞台形象,这就需要专门的翻译家们团结合作贡献才智。
【关键词】昆曲;译介;苏州;城市文化名片
【作者简介】罗晓佳(1981-),女,四川宜宾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引言
昆曲(Kun Opera),又被称为昆腔和昆剧,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千灯古镇,创始人是苏州昆山区的顾坚,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初具雏形,首先在江浙地区广为流传,后来渐渐走向全国。昆曲的舞台元素多样,包括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昆曲曲调婉转细腻、演员歌声温文尔雅。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包括鼓、板、曲笛、三弦等,“中州韵”是其主要的唱念方言。因为昆曲的独特民族特色与悠久的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1年将其放在“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里。
一、苏州与昆曲
地处华东地区、江南地区的苏州,因其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的条件,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又是一座不容小觑的现代化、国际化程度颇高的现代城市。苏州文化又称为吴文化,历史悠久,橫贯古今大约历经了2500年的历史。吴方言是苏州的主要方言。昆曲发源于苏州,昆曲更是苏州这个历史名城的一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
早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在苏州昆山、太仓一带,昆曲就已经广为流传,昆曲戏迷也有相当数量,在苏州古城区进行的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是当时的年度盛会。在昆曲的发展最鼎盛的时候,从苏州开始,逐渐蔓延到全国各大城市,将近两百年左右,昆曲都独占鳌头。昆曲的繁荣发展,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昆曲演员,也催生了学多著名的昆曲剧作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昆曲艺术臻品。这些著名的剧本包括《牡丹亭》《邯郸记》《窦娥冤》《占花魁》《玉簪记》《长生殿》《西厢记》《十五贯》《桃花扇》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汤显祖的《牡丹亭》。著名作家白先勇与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合作,共同倾心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多场,场场爆满。“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曾经荣登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这个国际著名的艺术舞台,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谈起昆曲,人们也会谈起它的发源地苏州,正是苏州的特色文化润养了昆曲的优雅。
二、汤显祖《牡丹亭》简介及《皂罗袍》原文
许多中外学者会把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和我国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媲美,因为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弘扬人文主义,宣扬对真正的爱情、自由、自我价值等等的信念。汤显祖的生卒年代是1550年至1616年,莎士比亚的生卒年代是1564年至1616年,他们几乎是属于统一时代的人,汤显祖比莎士比亚大十五岁,而巧合的是,两人于同一年去世。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因为他们都是为人文主义而创作的。在封建社会礼教盛行的宋朝,汤显祖的《牡丹亭》大胆地将闺门少女的爱情故事搬上中国富绅家庭舞台和民间露天舞台,向世人宣扬了一种追求“为追求真爱和自由不惜失去生命”人文主义思想,这极大地挑战了当时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和思考,引领一些中国有识青年对自我和社会的反思。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里面著名选段是第十场《游园惊梦》,而《游园惊梦》中又以《皂罗袍》最为出名。《皂罗袍》原文如下: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汤显祖著)
三、《牡丹亭》的主要译本
在国内外众多翻译家的努力下,《牡丹亭》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全译本、选译本和改译本。其中,比较著名的主要译本如下。
1.Cyril Birch译本。Cyril Birch,中文名为伯奇,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教授,也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汉学家,他是第一个将《牡丹亭》全文翻译成英文的外国译者。他的译本是现在西方阅读量最大的译本,该译本采用的是翻译的归化策略下的意译翻译方法,摆脱了传统的格律和韵脚的桎梏,用流利、地道的英语将具有古代格律诗特点的《牡丹亭》的唱词和说词,翻译成了自由诗体。这种译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在于,没有格律诗的限制,译本的行为会更自由,表达更流畅,表意更贴切;缺点在于抛弃了格律和韵脚,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把原作的格律音韵美翻译出来,这对于原文的形式来说,是一定程度上的不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特色的对外译介也会受阻,不知情的英语母语读者在阅读该译本的时候,感受不到原作的音韵美,还误以为原作就是自由诗。
2.张光前译本。国内学者翻译家张光前教授翻译的《牡丹亭》是第二个全文英译本。不同于伯奇教授,张教授是对中国古籍翻译研究颇深的双语译者,汉语古典文学作品英译和英汉对比是他的研究领域。张教授精通英文,并且古文功底扎实,其译本自然会更倾向于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民族特色译介出去。为了让英语母语读者更容易接受,张教授运用了他们非常熟悉的莎翁的素体诗的形式来翻译《牡丹亭》,并运用抑扬格的诗歌节奏来处理译本的格律问题。这种翻译法,也是归化策略下的意译翻译了。用目的语读者熟悉的文学形式,翻译源语文本,旨在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格律体唱词和说词适当本地化,目的是让《牡丹亭》更容易被英语母语读者或听众所接受。适当的本地化,是昆曲走向国际市场初期必经之路。
3.汪榕培的译本。汪榕培教授,上海人,著名的英语教育家、翻译家。从小热爱京剧、昆曲和评弹,作为一位英语学界的专家,他也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感兴趣。能够在中英文诗词翻译中游刃有余的译者,一定需要非常广博的词汇量,否则不容易找到两种语言间在韵律和意义方面的妙合之词。对典籍翻译的不断探索的过程又成就了汪教授另外一个身份:词汇学家。这一切,为汪教授胜任昆曲的英语翻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皂罗袍》的原文,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格律词曲的写作风格,在翻译的时候,可以按照中国古代格律诗词的翻译原则,进行翻译,也对应地翻译成英文的格律诗形式。汪榕培教授的厉害之处在于,在《牡丹亭》的翻译中,他采用英语押韵的传统格律诗形式来将原文中的唱词和诗体内容进行翻译。这样翻译,一方面做到的意义的准确传达,另外一方面也将原文的格律特色和音韵美传达给了英语母语受众,实现了将中国古典诗词的音韵美对外成功译介的目的。汪榕培教授的《皂罗袍》译本如下:
(To the tune of Zaoluopao)
The flowers glitter brightly in the air,
Around the wells and walls deserted here and there.
Where is the “pleasant day and pretty sight”?
Who can enjoy “contentment and delight”?
Mom and Dad have never mentioned such pretty sights.
The clouds at dawn and the rain at dusk,
The bowers in the evening rays,
The threads of shower in gales of wind,
The painted boat in hazy sprays:
All are foreign to secluded maids.
(汪榕培译)
对于负载有大量文化信息的语句,汪榕培译本采用的是归化策略下的意译原则,例如最后三行唱词的翻译,基本都是采用归化的意译翻译的。对于比较简明易懂的语句,该译本采用的是异化策略下的直译原则,尽量在保证目的语读者能够读懂的基础上,尽量对其输入中国古典文化的异域元素,让其体会中国曲艺的民族特色,例如第一和第二行唱词的翻译。因此,汪榕培译本体现了翻译的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的相互融合和相互补充的特点。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该译本有少量变格和破格的地方,并且,第五行唱词是六音步,但是,该译本大部分唱词采用的仍然是英语格律诗的五音步抑扬格的格律形式进行的翻译,因此,可以说,它仍然是格律比较严谨的格律诗译本。并且该译本也注意了英语韵脚的体现。原文的韵脚形式是:aaaaaaa,译本的韵脚形式是aabbcdcecc。为了排版美观的需要,对于“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两行唱词,译本把它处理成了四行唱词,应该是因为译文句子略显冗长,这样排版会好看一些,所以,原文有七行唱词,而译文有九行唱词。
四、昆曲的译介策略与苏州文化的传承
当今世界,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地增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文化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国际文艺爱好者的关注,毕竟,具有民族特色的,才是最有吸引力的。苏州,这个既现代又古老的城市,应该把昆曲这张文化名片打造好,才不辜负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好,才不辜负国家的期待。
首先,应该加大文艺基础设施投入,在苏州市区和千灯古镇打造一些昆曲表演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团队,比如建造昆曲院或者昆曲茶楼,成立地方昆曲团,定期进行昆曲经典曲目的演出,配合适当的宣传,形成城市的昆曲文化氛围。
其次,像苏州评弹学校一样,建立苏州昆曲学校,培养后续的昆曲人才,这样才能让昆曲事业蒸蒸日上,后续后人。
再次,利用苏州发展良好的旅游事业,在类似昆曲博物馆等热门旅游景点宣传昆曲,打造昆曲周边产品,加深外地游客对昆曲的印象,比如,印有昆曲舞台人物的团扇、绣有昆曲人物的苏绣、适当公开免费的昆曲经典选段的汇演、印有昆曲人物的明信片等等。
最后,组织专门的昆曲研究人员和昆曲翻译人员,对昆曲的各种文本资料进行优质翻译,把昆曲搬上国际舞台。这里涉及的文本翻译,分类非常细致,比如,宣传手册、微信公众号、海报广告、文学剧本、演员表、舞台说明、台词、唱词等等,不同类型的文本,翻译策略和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宣传手册、海报广告的翻译,重在言简意赅,具有商业诱导性;微信公众号是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解说性推文,既有注解性,也有广告性,还应该注意文本网络语言的特点;文学剧本的翻译,是作为阅读材料发放给观众的,弥补舞台的时空局限造成的理解空缺,重在详细的注解,以化解文化差异、增进理解;演员表和舞台说明也需要言简意赅,表意清楚;台词由于受到舞台时空的限制,具有简要性和即时性,所以,应该翻译地言简意赅;唱词的翻译,类似古诗词的翻译,重在体现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同时也要恰如其分地达意。
五、结束语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昆曲作为古老的地方戏曲,在老一辈昆曲艺术家的坚持下,历经各种坎坷,在今天仍然被观众喜欢,正是观众的这种热爱,昆曲才能继续发扬光大,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因此,昆曲的传承与译介,离不开国家层面、苏州城市、昆曲艺术家们和昆曲翻译家们和其他相关各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汪榕培,张玲主编.汤显祖戏剧全集(英文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2]向鹏,陈凤,何树林.《牡丹亭》翻译研究现状评述[J].華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百度百科.昆曲[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昆曲/216928? fr=aladdin.
[4]百度百科.苏州[OL]. https://www.baidu.com/link?url=EPvLq_DK_cmf3P0vkL9LoOUTz3w-26GnhE8BFevmML0kUnw7e9d9rv4wNtjRX3806hrrARpBEYiRTKxNokGmUrAk1W2v2gAfuWL8V5uM2qG&wd=&eqid=8be478c5000fb44f000000035ceced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