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课堂教学
2019-09-10王海
王海
摘 要:面对新课改持续不断地推进,教师需要在各种教育理论思潮中保持理性,不仅需要理性看待教学创新,而且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对待各种专家培训,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批判思维;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1/24-0072-02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不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曾经的一些为人所推崇的教育教学经验,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无法适应教学的新要求。因此,对待教育,教师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要善于去伪存真,使教育教学始终保持应有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艺术性。
一、理性看待教学创新
教育发展进入新时期,其观念、教学形式也在随之而更新,教育教学在遵循循序渐进的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创新的内涵和认知都有了更加丰富的理解,以讲究“科学、艺术、高效、合理、和谐”为核心的教学创新是否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必须依据批判性思维去甄别、取舍、改造、创新。尤其是随着一些高科技的教育教学设施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使我们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教学上的创新。
众所周知,教学创新的理论构想要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并在教学中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是受到很多课堂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因为教学创新的实施关系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的课改氛围、社会的认知度以及经过培训指导之后的教师实际能力,甚至还包括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高科技设施的操作和应用等等。所以,教师需要严加审视教育创新的实践操作、借鉴价值以及指导意义等。
(一)根据学情创新教学模式
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诉求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教学创新里,创新的形式要随时为适应学生的特征而改变,教师不能为了创新而硬性让学生围绕着固定的教学流程做课程的被操控者,而是要在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探索教育创新。
具体包括: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可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进行分层,比如,哪些学生仅仅需要简单的提示就能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哪些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掌握知识的内涵;哪些问题需要教师做具体讲解,哪些知识需要共享就可以被学生掌握等。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个性。比如,哪些学生擅长自主学习,喜欢通过自己的感悟并借助学习工具来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此时便可鼓励这部分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哪些学生喜欢交流,喜欢在与他人的探究中获得学习的灵感、获得知识的感悟,此时便可鼓励这部分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
(二)依据课堂实际生成相应的教学方法
每位教师都对自身所教学科的特点、要求、性质及如何合理、科学地展示知识内涵、知识特点等方面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创新中所贯彻的指导思想、理念以及教学要求都需要符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基于此,教师不能生搬硬套课改的固有模式,而是要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依据课上的实际情况随时选择或生成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学会将预设的模式放在一边: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当学生的思路遇到障碍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新颖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并发布实现共享;当学生对疑难问题经反复思考仍不得其解时,教师要耐心讲解。
二、用批判的思维审视专家的指导
一般学校都会经常邀请一些名师尤其是域外名校的专家进行指导,而通常情况下,培训专家的培训内容都大致包括个人的经验总结、教育中某领域的研究成果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他人著作等。与此同时,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中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尚浅,每年都要经历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培训指导,包括常规的讲座、听课、专题学习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教师的业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专家是否有足够的教育理论功底以及教学能力,教师们仍然要学会鉴赏、筛选,绝对不能没有原则地照搬照抄别人的观念、方法、模式。因此,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对待专家的指导,用批判的视角去审视专家的教育成果,既不能有“拿来主义”的思想,也不能有与己无关的心态。
首先,教师要依据自己的认知状况以及对专家的指导、培训进行分析、评估后,找出适合的、在现有教学环境下能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意见和措施。虽然教学需要探索,但学生不是“试验品”,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向、理念、可操控性等必须是正确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其次,对于专家的指导,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学习特点、个性发展等对指导性意见进行批判性评估,去除其中不适合本校(或所教学科、班级)的实际情况的部分,将有借鉴价值的部分,经过适当改造,整理出来,以文案的方式交给学生代表进行讨论分析,在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付诸实施。最后,对专家的意见要经过教研组的综合性评估。通过组织教研组教师座谈,对专家的指导性意见进行评析,剖析专家培训内容中可以借鉴的部分,提前预设教学效果和要取得的最终目标。
三、满足学生对开放性教学的需求
现代教学正在逐渐从传统的室内封闭教学向不同学科、跨区域的开放性教学转变,授课教师已不局限于本校的任教教师,有可能是某校的骨干教师,或者域外的某位專家学者。学生不但能感受来自本校的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教学,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隔空与域外专家学者实现交流。学生享受的不仅仅包括本校的学习资源,还可以共享其他发达地区的资源库;学生的探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前后桌或学习小组,还可以是网络里谈得来的学友。所以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传统的教学常规应该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但在追求新型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需要对其做理性分析。例如,互联网如今已成为重要的备课工具,它的方便、快捷、多功能的特点会成为校内外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交流的平台、开放的窗口。但与此同时,网络中也会有许多不确定的、不稳定的因素,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认真筛选,用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引导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