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变革

2019-09-10苏小兵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互联网+教学改革

苏小兵

摘   要:“互联网+”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对于职业教育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和影响,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开辟新的路径。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应从制度、平台、硬件等方面着手,通过“互联网+”专业建设来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1/24-0121-04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其后,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提出要“深化互联网领域产教融合,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联合培养培训”等大政方针;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八次提到互联网,并着重做出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指示,这些不仅为“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教育指明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也给“互联网+”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作为划时代意义的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加速改變着传统的业态,也给现行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改变传统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如何赋予学生“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和能力?如何培养“互联网+”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与产业实际脱节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与传统产业的模式和结构相匹配的,其办学思想、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等都很难适应网络化时代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拥有“互联网+”技术加持的新兴产业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传统产业只有跟上时代要求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个变化涉及面广、速度很快,也必然要对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挑战。比如,传统的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往往是“见风使舵”,对成熟的产业热点亦步亦趋,这样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难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很难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

毋庸讳言,在一些地区,职业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普高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关起门来做学问,不接触企业,不关注市场,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学校制定教学计划,教师照章办事灌输式教学,学生上课听讲下课写作业,学校的运行和教学的实现都缺少必要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这种被动的、封闭的人才培养方式既不能享受“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与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相隔万里,注定无法融入社会和企业,更融入不了国家大力倡导的“互联网+”的时代,其结果就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渐行渐远,使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和社会价值大打折扣。

(三)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封闭的、单向灌输式的知识教学无法培养出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实用适用的技能型人才,关在象牙塔里的知识授受也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象征性的、“过家家”式的“实习上岗”“社会实践”也培养不出适应现代产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如此,单调枯燥的学习过程还会降低学生拓展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和能力,使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后的创新、创业变得被动乏力。职业教育从业者一定要时刻牢记我们处于“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一定要紧跟网络时代的步伐,用足用好“互联网+”时代所带给我们的崭新的科技成果,将其转化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宝贵的资源,为国家产业升级和创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二、“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时代意义和影响

(一)“互联网+”赋予现代职业教育划时代的意义

“互联网+”作为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词。国家大力提倡的新经济、新产业的核心要素就是创新,是不同领域、不同业态之间的融合、催化、升华和嬗变,而互联网作为颠覆传统的重要因素,是实现这些创新的重要平台、重要理念和重要工具。信息化社会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一定要用足用好“互联网+”的思想成果和技术成果,深度结合工业产业的升级换代,在新兴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找到自身长足发展的阳光大道。首先,要站在“互联网+”的崭新视角重新审视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前瞻性地、动态地服务、匹配新兴产业的升级,积极主动地适应甚至引导“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并以此为手段和目标,适时调整升级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内容、方式和考核评价机制,从而全方位地重新打造“互联网+”时代崭新的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新形象。其次,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重新定位职业教育新思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对于“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变化,我们不仅不要惧怕和排斥,还要主动迎接和盘活,将其转化为学校的教学资源。职业学校要有胆略、有能力做“互联网+”时代的主人翁,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要及时甚至超前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互通、互联、互动、互惠,密切结合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发展进程,制定与之相得益彰的实施方案,同时用好政府和社会的多种资源,优化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再次,职业教育要做“互联网+”受益者,兼收并蓄、脱胎换骨完成自身形象和内涵的升级升华。“互联网+”作为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要素,将对我们熟知的世界带来颠覆性的变化,职业学校要盘活、用好这一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大力发展学校的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践实训以及校企合作等硬件软件建设,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院校的服务水平,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跟进时代变革前进的步伐,并为之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互联网+”的融入,“倒逼”现代职业教育进行改革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对现代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并积极悦纳、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在“互联网+”环境之下,行业、产业的跨界融合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手段,而“互联网+”时代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多元化协同发展,同时,信息技术的传播和交互、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使这种跨界融合成为可能。这种跨界融合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职业教育这个传统色彩浓厚、上升空间巨大的行业,也必将深刻地改变“互联网+”视角下的职业教育的形成机制。

三、“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改革

(一)制度设计

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形态。传统的职业教育制度是针对传统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而制定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了互联网加持的企业必然进行升级换代,对人才的需求注定会水涨船高。与之相应的,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也必然随之进行全方位、整体化的调整。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指导,结合职业院校当地的经济特色和发展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和职业教育从业者要尽快自我调整,规划出体现国家意志、符合时代潮流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以助推职业教育与互联网特色下的经济产业的对接,实现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顺势而为,从政策上、投资上加大对“互联网+”职业教育改革的支持,助力其完成长远规划、管理体制、专业设置、实训教学、师资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改革。

(二)硬件建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现、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职业教育要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改革,也离不开政府在硬件建设方面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在这个方面,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的首推数字化校园建设,这包含升级改造移动互联网络、接入高速移动宽带、配备高置的计算机终端、配套技术先进的教师队伍等,在这些条件相对成熟的前提下,职教师生才能方便快捷地使用高速移动互联网,学校方可建立具有大数据分析、信息传播、教育教学数据传输等综合处理能力的数字化校园,从而为职业院校与国家新兴产业的无痕对接提供硬件基础和技能培训,提升办学效率,提高人才素质,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职业院校。

(三)平台打造

职业院校要实现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跨界信息交流服务、实现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就必须有一个集现代化、大数据、完整性和透明度于一身的信息化平台。近年来,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地倡导大数据共享,持续加大大数据的建设与透明程度,这都为职业教育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个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信息化平台能为实现政府、企业与教育等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共有共享,以及形成“互联网+”的生态信息系统,提供优势资源互补。在这个平台之上,政府政策服务、信息交流、价值交易、社交互动等与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人才特征等等融为一体,将职业教育完美纳入“互联网+”的产业链中,实现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发展的共存共荣、联合联动、共同发展,这必将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的理念创新、服务创新以及结构优化,让职业教育有利于并受益于新经济、新产业的升级提档,实现职业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超常规发展。以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为依托,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能为国家产业升级提供更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不仅传统的产业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还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也带来了全新的职业和岗位。这些新兴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多、更体现时代特色,是完全有别于传统产业的人才需求的。更高的人才标准为职业教育开拓新的专业设置和培训项目提供了更多机遇。“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教育要以这个机遇为契机,超前布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结构,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依托,不断探索和固化新型的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的模式,形成具有“互联网+”时代特色的,集信息化、创新性、前瞻性为一体的新型专业建设集群。创新专业建设必然有着浓重的“互联网+”的时代色彩,也必将更深入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充分融合,并凭借自身的思维和技术优势,为国家创新经济建设培养出划时代的、具有“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新型专业人才。

(五)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是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提升其与“互联网+”时代要求相匹配的综合能力,这也是“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首先,“互联网+”的融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教育设计要改变传统的“知识授受型”教学模式,用足用好移动互联网科技,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无限丰富的教育资源,帮助其解决在操作思路和实践上遇到的问题。“互联网+”的教学理念全方位融入专业教学中,能够最快速地更新信息,引导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及实践,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理念和能力,还可以方便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交流,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信息沟通滞后的矛盾。其次,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大部分还是学者型教师,他们有理念、有知识,但在实战层面还缺乏实用适用的体验和经验,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操作性。“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可以帮助师生得到社会和企业的网上资源,可以真实地再现工厂企业的生产活动,大大增强技术技能教学的直观性,并加深学生对产业实操的理解,改变空谈理论的尴尬现状。最后,“互联网+”的融入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师生的教学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说,“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可以帮助教师高效获取和整合网络资源,优化教师的教学素材、课堂设计、互动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从学生的角度说,学生可以因人而异、因事制宜,既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下载观摩企业素材,丰富自己的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发布自己的创新成果,实现与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快速沟通与及时反馈。一些高附加值的设计和产品还可以参与社会和企业间的竞争,这无疑将大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代的前进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新经济和新产业的出现将全面颠覆传统经济和产业,这对职业教育的从业者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百年不遇的机遇。我们要清醒认识“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勇于实践,自我变革,超前布局,稳妥推进,完成自身数字信息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合作协同化的现代化转变,并为国家的经济转型、新经济和新产业的升级培养出一批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互联网+教学改革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