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的几点新尝试
2019-09-10冯玮
冯玮
摘 要: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基础教育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创新教育也应不断向前推进。在教育教学中, 要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创设新的课外活動并完善各级竞赛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创新教育;课堂模式;实践活动;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1/24-011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把创新教育做得更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及创新实践活动方面进行了新的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一、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创新思维源于并高于常规的思维,它是指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认识、新的解决方法、新的见解的过程,它能超越或突破人们固有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改变学科教学方式,落实创新理念,打造全新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首先,教师会在上课开始时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会带领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诸如高山、平原、森林、草地、沙漠、峡谷和湖泊等独特的地形地貌,再带领学生们一起领略占地球总面积四分之三的海洋的独特景象,进而与学生一起开启探寻海底世界、海底生命的奇妙旅程。其次,教师会启发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自行设计并制作一组多功能的综合设备,以生动地表现生命运动的情景。此环节的基本目标是:激发学生认识世界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科学、大胆地认识世界的态度;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此环节的具体任务是:制作一个海底的基体,用以形象地展现海洋底部的地形地貌特点;利用设备产生不同强度的光线,来体现海生光线的变化特点;制作或利用设备,模拟三种海底生物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并使这三种海底生物按照三种不同的方式和轨迹运行。与此同时,在任务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名学生进行解说。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促进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的开展,而且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广泛讨论并大胆尝试制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二、创设课外活动新形式
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在创新活动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实践和创造的能力。为此,我们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发了第二课堂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在课程中,教师会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思维训练营,并提前规定好训练的时间、地点、人员以及训练内容。
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飞上蓝天”这一实践任务时,首先,教师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做一名小小设计师,让大脑插上想象的翅膀,并利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一台飞行器。其目标是: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折纸、手工制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展开活动,让学生感受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激发学生对飞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新能力。其任务是:利用准备的硬纸、塑料、铁丝、木板、胶水、橡皮筋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飞行器或飞行物;利用准备好的彩笔、肥皂、白纸、涂料等材料制作太空景象;制作的飞行器要能进行有效飞行。
以创新思维训练营的形式组织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开动脑筋、研究探索、大胆创新。与此同时,在一次次的飞行实验中,学生创造出各种样式新颖的飞行器和太空模型,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完善各级竞赛新方式
创新教育是融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实践以及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造的欲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区级创新大赛,并逐步改变竞赛形式,将即兴题和长期题一并作为竞赛内容。即兴题为现场抽签出题,并进行现场解题、现场判分;长期题会在赛前一个月或两个月向学生发放赛题,给学生充分的解题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长期题竞赛题目“紧随其后”。首先,需向学生明确提出该问题的原因:运动是一切物质生存发展、消亡的原动力,振动作为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千百年来备受人类关注,从远古的地动仪,到近代的振动检测仪表,从原始的自然行为,到科学的人为探索,振动这种特殊的运动方式,带给了人类无尽的探索空间。其次,规定题目要求:利用所学的弹力、振动、机械力、电学等相关知识,创造性地设计制造一辆小车,完成跟踪振动源的任务。再次,规定解题要求:小车的制作原理不能涉及声控、光控及无线电控制作等,不能使用储电原件,如电池等,车重不超过500克;小车本身的设计要体现创新性,不能使用或购买现有仪器,成本限制在10元以内,废旧材料不计入成本;小车长宽高不超过20厘米,材料不限,小车要有能刺破气球的钢针,并不超过4枚,长度不超过5厘米。最后,规定赛场比赛规则:参赛队员及教练不允许在场地周围制造振动,否则取消本队参赛资格;振源发出振动到自制小车起步运动,时间不超过5秒;小车接收到振动出发,驶过终点线,并刺破振源上的气球才算完成任务;振源与小车相距20厘米。除此之外,还需提醒学生注意:振源车长宽高各为30厘米,自身重3千克;比赛分3轮进行,每一轮都有两次比赛机会,以成绩好的一次为正式成绩,两次都不能驶过终点线刺破气球的小车将被淘汰。
此题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内完成解题并参加比赛。在解题过程中,参赛学生需弄清题目要求,完成解题方案,然后准备材料,在多次修改方案和多次制作改造的不断试验中,创造出最理想的参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