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庭养老模式的老年人产品设计研究

2019-09-10张雯雯霍春晓

美与时代·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家庭养老设计思路产品设计

张雯雯 霍春晓

摘  要:“银发”产业规模扩大,老年人产品需求多样化使得以往的老年人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基于当前的国家形势和政策寻求合适的老年人产品设计和开发策略。通过对我国国情和家庭构成方式的分析,基于中国当下普遍的养老模式,结合老年人产品设计核心要素,总结基于家庭养老模式的老年人产品设计思路和方法。对中国养老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对养老模式的全面分析能够在老年人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家庭养老;老年人;产品设计;设计思路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410331028Y)研究成果。

我国正面临由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巨大养老挑战。独生子女政策导致总体生育率下降,农村向城市人口迁移后的家庭分化以及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加,正在不断侵蚀传统的家庭养老资源,进一步加剧了当前公共医疗体系所承受的养老负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体系有助于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当前,老年人消费市场巨大且极具发展潜力,而针对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却鱼龙混杂,层次不齐。老龄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迫在眉睫。基于当下的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产品的设计和研究不得不引起重视。

一、中国国情下的养老模式

(一)公共养老资源

中国目前正快速地步入老龄化。宏观上,中国生育率的降低和新生儿出生的减少使得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微观上,家庭户人口数量的变化引发了家庭代际结构关系的变化[1]。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家庭作为养老主体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的照料和经济支撑,但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照料功能的不断弱化使得老年人能够获取的家庭养老资源日益减少,这同时也加大对社会养老资源的需求量[2]。

我国正逐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开放养老服务市场,丰富养老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社会养老成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成分。我国目前城乡地区间养老金差异较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覆盖率虽已达标,但养老设施覆盖率较低。

(二)中国家庭构成方式及其观念

近40年来,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现代的家庭模式正由主干家庭模式过渡到核心家庭模式。中国家庭小型化、少子化,二代户家庭的比例显著提升,且核心家庭模式的影响力正逐步加强。随着大量的人口迁移,家庭分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中国家庭构成方式及其观念也受到影响和改变。老年空巢家庭大量出现,空巢化和独居化趋势明显。农村地区多表现为老年人被留守于原户,代际之间的居住分离使老年人难以依靠家庭养老。一旦出现丧偶或是劳动力缺失的情况,老年生活将难以取得有效保障。而城市地区的老年人则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孤独、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在空巢的促发下显得更为突出。

(三)普遍养老模式

目前在学术界中养老模式存在多种分类形式,理论研究者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从经济供养角度可将养老模式分为三类: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3]。以养老资源的供给者划分养老模式。从生活模式角度可将养老模式分为两类: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这其中的主流观点是:家庭养老是中国的普遍养老模式。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基于血缘亲情而建立的。家庭养老的关键内涵是子女赡养老人并提供经济、物质、精神方面的养老资源。目前,我国总体上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

二、老年人产品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大

在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60周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有2.49亿带来了巨大的老龄产业规模。老年产品消费市场日益扩大。据预测2050年中国老龄产业产值将大幅提升并届时超全国总GDP的三分之一,突破百万亿元。如何针对老年人群的需求,行之有效地设计并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已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

(二)需求多样化

老龄产业作为一个以全体老年人为目标受众的产业体系[4],应满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医疗照护、生理心理慰藉等多方面的需求。虽然老龄消费市场的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大,但目前老年产品的开发依旧处于以传统生存型消费为主的境况,主要集中于医疗护理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产品种类相对单一。老年人因为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在各个阶段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和不同层次的自理能力。

(三)产品定义模糊

我国面向老年市场的产品开发目前仍处于初级起步阶段。面对老年人的产品良莠不齐、产品功能定位不明、产品定义模糊、缺乏细分市场等问题,老年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缺乏针对性,多数企业只以模糊的整体“银发”市场来设计和开发老年人产品,试图只用通用性原则满足多数老人的需求。然而老年人群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自理型、半自理型、完全失能型的老人对产品的功能定位和使用需求各不相同。企业在设计研发老年人产品时,应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

三、老年人产品设计的核心要素

(一)产品的易用性

年龄增长使得老年人在运动、知觉、认知等各项生理机能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和衰退,其在产品使用上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正常地操作产品成了难题。如何以老年使用者为中心,符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习性、产品使用习惯和基于生理状况的需求是老年产品设计的关键。老年人产品的开发需从使用者身心机能的特性出发,以通用设计的思维方式解决老年人需求的差异性。

在老年人产品中,易用性主要体现为简单易懂的操作和与不同阶段老年人契合的人机工程学[5]。便于老年人操作使用的方式能够提高产品操作过程中的效率和灵活度,避免老年人因操作困难导致焦躁自卑心理,提升使用满意度。在产品易用性的原则下,应强调产品功能的实用性,简化功能和步骤,平衡老人需求和产品功能,让产品去复杂化、去多功能化。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老年人身体结构和人体尺度的變化使人机工程学成为重要关注点。对产品人机尺度、人体力学、操作便捷性的把握,有助于大幅度提升老年产品的易用性。

(二)产品的易学性

如何让老年人快速掌握产品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是老年人产品设计至关重要的一点。电子消费产品的复杂化把老年人拒之门外,与家庭成员间的数字代沟随之而来。认知和思维能力的下降,使老年人很难完全理解、学习并完成复杂产品的操作。老年人常常会有怕麻烦别人的心理,面对不会操作产品的问题,会将原因归结于自身而非产品本身,他们不想也不愿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提醒自己衰老的事实。

降低认知理解的难度,用简洁易懂的产品符号进行视觉化设计,简化操作界面的层级,适量加入产品的引导性信息,有助于老年人轻松快速地学会产品的使用,降低新产品操作的负担,减少误操作带给老人的挫败感,消除对现代产品的恐惧心理。

(三)产品的亲和力

各项生理机能的退化和衰老、独居或与子女的居住分离、疾病的困扰等问题,使老年人表现出自卑、孤独、恐惧等心理状况,影响其心理健康。老年人容易情绪多变,渴望情感慰藉且难以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市面上的老龄产品一味追求产品功能的多样化,却普遍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产品的亲和力主要表现为产品的情感化和人性化。好的老年人产品设计需要的不仅仅是使用功能,更应该注重老年人的精神状态。透过产品使其心理需求外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使设计具有亲和力和宜人性。多数老年人偏好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传统元素,丰富产品语义以弥补现有产品的沉闷和单调。

四、基于家庭养老模式的老年人产品设计思路

(一)养老模式对老年人产品设计的影响

不同养老模式的选择造成了养老场景的变化。相异的生活模式下,老年人产品设计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我国目前养老模式的表现形式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主。针对以上几种养老形式,需要因地制宜,根据老年人生活场景中出现的问题和日常所涉及到的产品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以居家养老为例,老年人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居家型老人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特点,以家庭环境为出发点,考虑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问题点,在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下提升其满意度。

(二)家庭养老模式下的用户需求

家庭养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居家养老。在家庭环境中,需要依据老年人的身體现状和家庭构成方式来设计产品。根据不同阶段的生理机能、产品需求和使用能力可将老年人群划分为3个类别:自理型、助理型和护理型[6]。

自理型老人不需要家庭成员花费时间照料,医疗需求较低。此阶段的老人,身体处于稳定的健康状态,有较高的行动力和思维能力,可侧重于出行、教育、娱乐等方面的产品设计。在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后,转而倾向于寻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助理型老人由于生活不能完全实现自理,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多集中于离家较近的活动场所。此类老年人对子女的看护照料需求增大,对于产品的需求,多集中在生存型消费产品和辅助型健康护理类产品上。

护理型老人因疾病、衰老等多重困扰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起居都需要长时间的照料和陪护,家庭成了唯一的生活场景。此类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辅助照料、疾病预防和控制类产品是必需。

(三)老年人产品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在老年人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为了设计切实符合用户人群的产品,需以产品的易用性、易学性和亲和力作为核心要素,针对老年人的生活场景进行设计和开发;另一方面,为了弥补设计师对老年人生理特性的认识的不足,可通过参与设计的方法,与老年人互动,深入理解其实际需求。并针对需求的不同调整设计方案,以确认设计的合理性。

老年人产品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思路:

1.基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各个方面的衰退来进行产品设计。知觉系统可细分为:视、听、触、味和嗅这五种感官系统。认知系统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思考、记忆和学习能力。运动机能的衰退可从老年人身体萎缩和力量衰减两方面考虑(如图1)。老年人灶具设计,解决了老年人在烹饪过程中面临的视觉、听觉、记忆力衰退和肌肉力量减弱等问题。

2.基于老年人群生理阶段和用户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把老年人群划分为3个阶段:自理型、助理型和护理型[6]。

3.基于老年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场景的居家养老模式进行产品设计,从健康和安全方面着手,分析老年人对辅助健康饮食和运动、辅助安全的无障碍产品和疾病预防控制产品上的需求[8]。

4.基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产品设计,从衣食住行、休闲娱乐、教育运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如图2)。老年人卫浴产品,以老年人洗澡场景为切入点,解决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在老龄产品设计过程中,应符合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等原则,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以满足产品好用、易学易用等使用条件,运用情感化理念,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

五、结语

基于家庭养老模式进行老年人产品设计,在宏观上需要将我国的国情和政策作为参考因素,充分理解人口老龄化趋势并结合当下家庭构成方式和观念;在微观上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生理机能的老年人群,找到符合其用户需求的切入点,根据养老生活环境重新定义老年人产品,设计出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产品,用设计体现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郭志刚.关于中国家庭户变化的探讨与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3):2-10,95.

[2]杜鹏,孙鹃娟,张文娟,王雪辉.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6(6):49-61.

[3]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39-44.

[4]陆杰华,王伟进,薛伟玲.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与政策支持体系[J].城市观察,2013(4):5-13,21.

[5]周静.老年人产品设计开发原则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8(7):145-147.

[6]王亦敏,姜晗.基于老年人群阶段性研究的产品设计原则[J].包装工程,2011(12):120-122.

[7]郑林欣,张帅.基于老年人生理衰退的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7(10):188-189.

[8]舒余安,熊兴福,黄婉春.基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3(6):37-40.

作者信息:张雯雯,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日本千叶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霍春晓,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产品系主任。研究方向:产品开发设计。

猜你喜欢

家庭养老设计思路产品设计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青花·木 产品设计
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思路探索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