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探究

2019-09-10吴庆圣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初中地理培养策略

吴庆圣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推进对现在的教学要求也随之有了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以外,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也成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逐步地提升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利用地理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地观念,成为一名综合性的地理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

人地协调观主要指对人和土地资源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处理好这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以促进可持续的发展。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成为综合性地理人才的重要条件基础。初中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初始阶段,加强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就是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拥有牢固的根基,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地理学习过程中稳步前进。本文将从信息化的视野下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进行深度论述。

1 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素材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虽然初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已经逐步地走向成熟阶段,但是对于他们刚刚接触的地理知识学习还是存在着相应的困难。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待地理知识的了解更为深刻并能通过地理学习不断地提升人地协调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化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吸引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为学生良好人地观念的形成打下坚固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天气以及一些天气给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教师所展示的都有哪些天气,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天气给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危害。通过以直观形象的生活场景进行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向,还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以促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天气与人类的生活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让学生试着学会处理天气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以达到逐步增强学生人地协调观的目的。

2 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教材中人地协调素材,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初中地理教材里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优质的地理学习材料。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就一定要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人地协调素材。为了让学生更清晰透彻的理解人地协调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快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课时,教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近些年来我国气温变化的数据,在过去的100年,中国大陆的平均气温,呈现明显升高的状况,平均每年气温增加大约有0.8摄氏度,其中冬季增暖最为明显,夏季的变化相对较少,中国1951年至2004年期间年平均地表气温变化幅度约为1.3摄氏度比全球同期平均增温幅度高很多,也比近100年的平均增温趋势强了很多。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完相应的数据以后,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气温升高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造成气温升高的原因。通过这些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对地理课堂知识的学习更透彻,更深刻的明白人类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此在保证学生地理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班级整体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因为每一个学生学习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统一的教学方法很难让一个班级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和接受程度达到一致。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就一定要充分地尊重班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以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进行有效地融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地理课堂探究氛围,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地理课堂学习,都能收获到更多有用的地理知识,让每一个学生的人际协调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先把班级里的学生按照地理探究能力的高低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难度的探究任务。如,我国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都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有哪些?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小组选择适合探究任务进行探究。通过给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同等的探究机会,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我国自然灾害以及灾害防治的地理知识,逐步地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达到让不同水平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的目的,以加快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4 结语

总而言之,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作为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观念,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将人地协调观更好地渗透到教学之中,让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得到逐步地萌发与发展,以达到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修志,贾素知.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1).

[2] 陈亚玲,张琦.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7(24).

[3] 宋英杰.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7(11).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初中地理培养策略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