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育如何助力脱贫攻坚

2019-09-10韩云云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攻坚家长

韩云云

摘要: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教育能为个体提供上升的通道,能为一个地区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但教育恰恰是贫困发生的短板,导致一些地区陷入“越穷越不要教育,越不要教育越穷” 的恶性循环。以世界银行贫困线为标准,劳动力接受教育年限少于6年,贫困发生率大于16%;若将接受教育年限增加3年,贫困发生率会下降到7%。这个数据足以说明教育对缩减贫困发生率起着关键性作用。實现脱贫致富,亟待发展教育事业。

关键词:教育;脱贫攻坚

只有大力发挥教育在扶贫中的作用,才能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孩子掌握改变命运的主导权。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在云南鲁甸县甘家寨受灾群众易地过渡安置点看望群众时说:“扶贫先扶智,不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鼓励开展职业教育,学到一门技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 扶智就是教育扶贫,教育扶贫就是要扶教育的“贫”。要扶教育上的“贫”首先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校舍标准化建设,配齐学生课桌、椅、电脑、乐器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其次在软环境上下功夫,提高教师生活待遇,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加快解决学校老师代课多、老龄化严重、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等问题。

目前已进入脱贫攻坚的攻坚拔寨阶段,在“软”、“硬”件基础保障的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好脱贫攻坚的助力作用?我曾个带过一贫困家庭的学困生,其父亲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母亲是个不识字的文盲,全家靠种地或打零工维系生计。得益于脱贫政策,他家获得小额扶贫贷款,两口子搞起了羊子产业,日子渐渐有了起色。家里两个孩子,女孩在老家学校就读,男孩则由爷爷奶奶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供其上学,但是男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很聪明),夫妻俩也没有能力辅导,爷爷奶奶更是无能为力。某次家访与其父母探讨此问题时,得到的答案竟是“依自己目前的能力,已经算给孩子最好的条件了,能成才最好了,成不了才识两个照门字得了”。起初得到这个答案时我很震惊,及时纠正了家长的这个错误观念,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很有可能重蹈父辈的贫穷轨迹。也是在此次家访中让我懂得了精神贫困远远要比物质贫困可怕的多。如果不及时补齐父辈接力的短板,孩子在还未出生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扶贫要先扶智,扶智必须先从家长入手。学校应当找准家长需求,激发家长学习动力,采取多种渠道为家长“充电”,让他们鼓起口袋的同时,也能富起脑袋、培养好下一代。

在《拔穷根,教育努把力》民生栏目中,企业代表宋志平曾讲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教育扶贫就是要通过资源倾斜,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用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当代小学教师,在大政策倾斜的同时,我们手里又有哪些资源?又该如何倾斜?在教育扶贫的政策工具箱里,小学教师可谓称得上一把“利器”,我们的能量不可忽视,在考虑我们手里有何资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贫困学生缺什么?我们应该补什么?找准需求的同时更要找准方法,哪怕多一个眼神交流、多一句温暖问候、多一次鼓励激励、多一个提问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倾斜的资源。以我个人为例:上面所讲到的“双困生”,经我多方面研判分析,该孩子由于从小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人生目标模糊、自律意识较差、自信心不足、集体观念淡薄等问题。面对诸多问题,我认真梳理制定计划各个击破。生活上,首先从思想上解惑,从情感上贴近他,学习上关心他,生活上帮助他,经常与他交流,掌握他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心中的困惑,给予他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其次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三是平时要把他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平时多与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四是生活上资助他,帮助他渡过难关,解决其实际困难,使他安心地投入学习。学习上,首先认真分析该生学困的原因,制定出符合该生实际的学习计划,指导该生加强学习,课堂上多提问,多训练,作业布置采用不同的要求;二是课堂抓住该生的40分钟听讲,作业单独批改,并指定一名好学生帮助,时刻给该生多创造机会,让他能展示自我。多利用他的长处,展示他的能力,培养他的自信心;三是善于发现该生的长处,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表扬他的长处,用他的长处弥补他的短处,引导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跟家长密切配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之前的“双困生”的学习成绩已经位居全班中上游等次,并且被评为2018年度第二学期“优秀少先队员”,关于他的蜕变我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学校教育是打赢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智(志)双扶是唱响脱贫攻坚的主旋律。”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战役中打了一个胜仗,当然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我们要打倒“贫困”这只“拦路虎”。我们要将教育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帮助这些孩子走出“思想困境和能力困境”,让他们以阳光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的勇气,扬帆远航。

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想要让贫困家庭脱贫,必须精神上脱贫,精神脱贫必须靠教育。只有教育提上去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放羊娃”的思想,才能真正助力于脱贫攻坚。

参考文献:

[1] 于翠梅.试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

[2] 豆永锋.论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J].学周刊,2019(28).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攻坚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准确理解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