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究

2019-09-10郑春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2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郑春喜

【摘要】语文自课改以来,主张以素质教育为主,而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学者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鼓励创新教育,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小学语文中开展创新教育,教师起关键作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结合语文教材将创新精神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首先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教学策略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化,小学语文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重视对于知识创新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不断提出新的创新教育理念,并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上,满足学生对于创新知识的需求。现今时代的主题是创新,小学语文作为各大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不断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贡献力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1.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现状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了对创新教育的认识,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并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引入创新教育。但是其中还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由于教师对于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内容陈旧。加之教师与学生缺乏足够的交流,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想法,课堂上无法吸引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同时课堂效率不高,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教育各界学者正在努力寻找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措施,以便响应课改的号召,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是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必然的趋势。科学家需要创新,发明家需要创新,学生也需要创新,想要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大国,就必须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应该从小学阶段就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语文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观念,改善其对创新精神的态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不是要求他们创造性的发明新鲜事物,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创新科研打下基础。在小学阶段给与学生创新教育,能够给儿童带来生活的幸福以及成长的满足,将创新的种子埋在学生的心里,并通过常年的创新教育,使创新的种子慢慢发芽成长,最后造福于社会,为创建创新国家贡献力量。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实践策略

1.构建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对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是有力的保障。小学阶段的学生,属于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环境的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极大。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当具备良好的创新环境时,给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就能够很好地诱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课改要求中提到,为更好地展开语文创新教学活动,应以创建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为前提,重视创新教育,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创新教育的氛围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进行沟通,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对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要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处于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下,才会积极参与课堂的创新教育活动,消除紧张的心理,主动进行思考,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建立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时,要增加课堂的教学趣味性,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引入创新教育的主体,引起学生的重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解六年级下册《灯光》这篇文章时,从教室中明亮的灯光导入“灯光”与人们的幸福、安宁的生活有关,引导学生观看战火纷飞的图片,进入情境,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对图片中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改善与老师的关系,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2.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对于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展开占据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要求教师对创新有新的理解,具有创新思维,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案,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课程设计时,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其次,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创新教育课堂中引入新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多媒体的直观性以及简便性也吸引着学生,学生容易通过所学的内容进行想象,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再者,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引导为主,对于创新知识的教学,先由教师引入主题,由学生组队进行探讨,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思考;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最快时间内形成学科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创新思维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体系,有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如,进行小学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时,教师抛出“美丽”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对于“美丽”的讨论,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对于美丽的了解,播放居里夫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真正对美丽有着正确的认识。创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创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如今,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但是,语文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而且有时跟不上时代创新的步伐,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扩宽自己的视野,以语文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拓展语文教材外的创新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发展。教师在选择课外的创新知识时,要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慎重进行选择,所选择的创新知识既要与语文教材相呼应,同时又要有先进性;即能提高学生对于创新知识的需求,又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创造性的将课外知识与教材知识融合进行教学,一方面对教材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另一方面又要延伸到课外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时,教材内容讲述的是顶碗少年在失败中坚持下来,进而奉献的一次精彩表演,获得人们的肯定。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少年拼搏的精神,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如果学生自己遇到失败了,自己应该怎么办,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坚持。创新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提高教学质量。

4.结合课堂活动进行创新实践

语文课堂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创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创新实践,只有学生主动进行创新思考,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升。如,教师在讲解“只有一个地球”时,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面对地球所面临的危机,利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地球,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这些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保护地球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之中用自己的方法保护地球,采取新的方法节约用水,想尽办法进行垃圾分类,通过实际的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学生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创新,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使其具有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莎.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J/OL].学周刊,2019(18):65.

[2]肖鹏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之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

[3]王莉敏.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N].发展导报,2019(019).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