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探究

2019-09-10梁惠冰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思想品德

梁惠冰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知道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是教师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命教育;生命意识

一、构建人性化课堂,初步认识生命

生命意识是指每一个个体能意识到生命的存在,清楚认识生命的本质,从而敬畏生命。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讨论,让学生逐渐了解生命的含义,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学习伙伴关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讨论。

2. 关注学生的生命需求,确立保护意识

让学生明确生命不只属于自己,还承载着很多人的希望,从而确立保护自己的意识。如在《课间十分钟》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小品表演的形式中了解追逐、打闹的危险。教师再进行诱发性提问,让学生思考:小品中的那几个同学的行为对不对?在课间活动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又如教授《家人的爱》一课,教师让学生观看自拍的视频《爸妈辛苦了》,从而回想父母等亲人照顾自己的生活点滴,明白自己的成长饱含着父母的爱。继而现场模拟场景:放学时,一陌生人自称是爸爸的朋友,来接你放学。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从而创设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空间,逐渐使课堂灵动起来。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想出各种应对方法。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和明确自己身上承载着亲人的爱与希望,初步树立保护自己的生命意识。

二、回归生活,体会生命的内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世界感觉、体验、领悟并取得各方面的发展的。”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学生生活的直接经验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立足于儿童生活,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珍惜和尊重生命。

1.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选取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源

如在教授《我和大自然》这一课文时,教师充分挖掘自然生态,带领学生与花草树木进行对话,欣赏那灵动的嫩绿和繁花香气袭人的美,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领会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教师也可结合日常生活事件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内化。如讲授《我们有精神》时,教师让学生在“比一比”的小竞赛中比较不同的坐姿,继而让学生进行自主而充分的讨论:平时你是怎样坐的?不良的姿势有什么坏处?从而使学生初步明确不良坐姿的弊端。教师再让学生展示正确的坐姿、走姿,并鼓励学生在“班级小舞台”上进行展示与评选,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会保持良好姿势,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2. 积极开展层层递进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生命触动

活动可以更好地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使生命教育真正深入儿童的心灵。而小学低年级的实践活动侧重于让学生体验对长辈以及对邻里的关爱,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如在《我和大自然》的教学中,教师进行种植小实验,在班级内设立“育苗圃”,让学生种植豆子、蒜瓣、吊兰等植物,并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如拍照、视频,画画等)记录花苗生长的过程。在照料植物时感受生命成长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呵护之情,懂得保护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学会爱护自己与他人。

3. 加强教育活动之间的整合与连续

由于儿童的品德的形成、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因此,加强教育活动之间的整合与连续对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至关重要。教师应关注活动的后续效应,重视将教学延展到课堂之外的儿童生活中。如《我和大自然》一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学生种植小苗的情况,适时在班级内进行“我是小花苗”的成果展示交流会,让学生交流种植花苗的体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珍惜与爱护,有效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之情。又如讲授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后,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搜集各种交通标志,并在课堂上开展“识记交通标志”大赛,初步巩固交通知识。一个月后,教师开展“交通标志之小品创作表演”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创作交通安全的小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生命意识。

三、用知识与技能守护生命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辨析能力都比较弱,故需要学校定期开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的专题教育活动,如安全逃生和受伤包扎等技能训练,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各种生存知识。

1.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

学校應让学生远离意外伤害,如让学生熟悉安全防护标志,进行火灾和地震演习,学习遇到意外伤害如何自我救护等。如在教授《秋游去》时,教师可设计危急场景:在旅游时受伤流血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包扎,如何拨打急救电话等。继而教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安全知识的教育,同时通过让学生观看包扎视频,并进行现场包扎指导,通过让学生亲自包扎伤口,授予处理伤口的方法,如涂药油、缠绕纱布等方法,教师耐心指导,并给予肯定与鼓励。

2. 积极加强技能训练,用知识与技能守护生命

可多进行系统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逃生技能。例如每学期举行的地震演练,通过现场模拟地震的实际场景,进行了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课堂演练。教师逐步教授学生保护自己的动作要领,引导学生有序、快速地向安全地撤离。

四、培养良好心态,欣赏生命的美好

生命的本质是追求快乐与幸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让学生在挑战中品尝生命的苦与甘,从而学会珍惜与爱护生命。

1. 关注和尊重学生的感受,积极拓展学生处理情感的能力

如在教授《我们班里故事多》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相互讨论,回忆班级生活中相互帮助的生活事件,并采访相关的人物,进一步让学生领会班集体的爱,让学生懂得主动帮助别人。又如在《尝尝苦滋味》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烦恼,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处理烦恼的各种方法,排遣不良情绪,在相互悦纳中提升生命意识。

2. 积极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在辨证中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如在讲授《家人的爱》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讨论:家人批评你时是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想的?在交流后,让学生观看视频《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明白家人不同方式的爱,学会面对批评。如《分享真快乐》一课,教师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快乐(与同学一起唱歌,放风筝等)经历,学会在烦心时寻找快乐,并在班级设立“心灵姐姐”栏目,聆听学生的心事,解决其烦恼。通过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批评,排遣不良情绪,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学会欣赏生活的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讨论,以系统、生动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让课堂充满灵性和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思想品德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