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2019-09-10邓少冰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学习兴趣数学教学

邓少冰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文章详细介绍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主要方式,并通过一定的教学实例,对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进行相关探讨。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学习兴趣;数学教学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紧密相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创设美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教学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具体地说,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几个原则:

1. 创设问题要具体明确。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目的明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到表达简明扼要、清晰。

2. 创设问题要有新意。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选择新颖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3. 创设问题要有启发性。教师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来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的情境才会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4. 创设问题要有适应性。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要求,问题设计的深度、广度要适当。

5. 创设问题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6. 创设问题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要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数学的生命。对于中学生来说,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向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活泼地学习。

(一)创设阅读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精读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观察书中“章头图”,通过观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注重阅读趣味性思考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自觉地阅读教材。

【例1】在教授《黄金分割》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情境:

①数学课本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②某女士的身高为1.68米,下身(肚脐到脚底)的高度是1.02米,她要穿多少厘米的高跟鞋才被她的肚脐黄金分割?

通过让学生带着有趣的问题仔细地阅读教材,使学生在掌握黄金分割定义的同时了解生活中的黄金分割,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阅读,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生活数学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趣味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趣味性的数学内容可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讲解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2】在教授《你今年几岁了》时,教师出示几张卡片:

①你的年龄的2倍加5是多少?

②你的年龄加1的3倍是多少?

請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教师立即答出学生的年龄,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引入主题,并让学生设计一个问题由教师回答,让学生从中算出教师的年龄。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创设应用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数学应用型问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应用型问题情境,能使实际问题数学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例3】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创设了在电影院里找座位的情境。教师提出:在电影院里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说还要看是几楼。教师顺势再提出问题: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教师接着设疑: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

应用型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联想、抽象、概括问题,使实际问题数学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在问题情境下,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有了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了学生想学、乐学、主动地学的教学目标。

(四)创设疑惑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疑惑型问题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其设计素材常常来源于教材中学生易疑、易漏、易错的内容。中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敢于对书本知识提出质疑。为了使他们的“质疑”思维趋于成熟,教师可以适时地设计一些迷惑型问题,使学生在争论中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而吸取产生错误的教训。

【例4】在复习《三角形》一章时,出示以下题目:

①以下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组。

A.(1,,2) B.(,,)

C.(3,4,5)   D.(32,42,52)

学生解题后,可能会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在学生间激烈的争论之后,学生能自觉地辨析正误,使自己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此后做题时就不再轻易地“上当受骗”了。

(五)创设开放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数学开放型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此外,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探索、开拓、创造精神的培养。

【例5】在讲授《比例线段》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已知三个数2、3、8,请你再添加一个数,使这四个数成比例,则这个数可以是  。

开放型的题目需要学生用数学去思考、分析、尝试、猜想、论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创设网络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网络型问题情境不是几个独立数学问题的简单组合,而是注重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网络型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对知识之间的网络联系进行梳理、从而突破问题难点。

【例6】在复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设计下面的题组:

①分解因式4x2-12x+9。

②x为何值时,代数式4x2-12x+5的值为-4。

③求二次函数y=4x2-12x+9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

④画出二次函数y=4x2-12x+9的草图,观察草图,说出x取何值时y=0 ?

⑤求抛物线y=4x2-12x+9与直线y=x的交点坐标。

⑥解一元二次方程4x2-12x+9=0。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①这一组题目反映了哪些知识之间的联系?②这组题目在解题时要用到哪些知识?③求图象的交点的实质是什么?④你能归纳出代数式、方程、二次函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吗?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使学生掌握了代数式、方程、二次函数之间的知识网络的内在联系,还进一步了解求图象的交点的实质就是求方程(组)的解。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运用题组教学,通过理清知识之间的网络联系来降低教学难度,减少学生解题的盲目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創设反思型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解题反思是对解题活动的深层次的思考,贯穿于解题活动的全过程。如果在每一次解题之后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思路作自我评价,对解题过程中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不仅能巩固知识,避免解题的错误,还可以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为一个学习过程,从而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例7】计算:(6x+) (3x-)

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教师让学生反思:①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运算方法吗?②仔细观察这道题的结构,看能否运用我们学过的公式来进行运算?学生讨论后,多数学生发现第一个因式提出公因数2后,恰能构成平方差公式的模型,显然这种解题思路优于按多项式的乘法来计算的解题思路。也有些学生发现:若把各因式计算后再相乘,很繁琐,若能把各因式逆用平方差公式,再计算、约分,就可以迅速地求出结果。创设反思型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结语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情境教学,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学习兴趣数学教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