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为提升核心素养而生长

2019-09-10邹冬梅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太空语文课堂

邹冬梅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为各年段的语文教学燃亮了一盏明灯。它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研读广东实验中学丁之境老师的力作《语文 生长》,笔者领悟到,语文课堂要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養而生长。下文结合实例谈谈笔者的粗浅经验及做法。

一、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里生长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师以课文为例子教阅读时,绝不能只满足于“教课文”,必须充分重视带领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并引导学生运用这种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表达”。如此有研有析、有学有用的课堂,才是真正生长的语文课堂。

比如教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课文《最苦与最乐》,理解和概括文章大意容易完成,不过只这样教课文岂不浪费?丁老师说:“生长型的课堂要重视课堂生长点的寻找和发现。”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挖掘其他的可教点,实现“用课文教”。教什么?教语言建构规律。这篇课文有两点写法可学:

1. 课文标题叫《最苦与最乐》,标题里有两个词,意味着写作时要把文章分成前、后两部分来论述,使前文围绕第一个词“最苦”论述,后文围绕第二个词“最乐”论述。

2. 文章标题中有一个“与”字,故文章必须把前、后文紧密联系在一起论述。怎么联系?后文内容建立在前文基础上,前文讲“担责最苦”,后文就讲“除责最乐”,两个内容被“责”字紧密相连。从写作思路看,全文既有横向对比,又在横向对比中沿着纵向思路线性前进(具体见图1)。

语言建构规律归纳出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仿写,运用习得的语言规律来表达对世界的认知,这样的课堂才有生长。教师可命题《祸与福》,让学生谈看法、写篇或段皆可。笔者的学生写出了如下范例:

祸与福

李欣雅

“祸”是祸事、灾难、损害、辛苦等,“福”是幸福、福气。两者是反义词。

以学习为例,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很枯燥,每天一节节听课,一坐就是一天,很辛苦,是祸;回到家,作业总是非常多,挤占了玩乐和休息的时间,也是祸。

我却认为,如果没有现在的这些“祸”,作为学生,如何学到各学科知识?如何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心灵越来越充实?如何让自己获得成长?在做学生的阶段,如果认真听课和完成作业,这本身就是福。学生阶段如果打好了人生基础,以后享福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所以,想要解决“祸”,自然是接受“祸”,付出努力,使之变成福,这就是所谓的“因祸得福”。

二、在思维发展与提升里生长

生长的语文课堂,教师决不能只是用一节节课教读一篇篇课文,或是教学生学会做一道道阅读题,应当始终以教课文为例,致力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怎样促进?发展与提升思维的什么?2017年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提供了指引:“要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生长型的语文课堂,要着眼于学生当下语言、思维、精神的生长。”比如教《伟大的悲剧》,如何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此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设计的问答题稍加改造,把题变成:作者认为斯科特一行人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将“伟大”和“悲剧”并提,岂不矛盾?请说说看法。

该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根据文意分别作答文中的人与事之“悲”在何处,“伟大”在何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讨论方式搭建答题框架:

先表态,说“不矛盾”。

再解说“悲剧”指什么,“伟大”又指什么。

“悲剧”指什么——可以有2个思考点:生命角度+事业角度

“伟大”又指什么——至少应有3个思考点——思考点要直指人物精神,如从事业角度谈精神+从克服困难角度谈精神+从团队角度谈精神。

生长的语文课堂应该通过解答此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上述答题思维的训练的宗旨是发展与提升“五度”思维力,即思维的精准度、广度、深度、高度、逻辑度。师生可通过当堂展示、评改某学生的答题样例,帮助学生感性认知“五度”思维力的内涵:

思维“精准度”,就是阅读要仔细,表达要精准,不要把“发现南极极点”说成“发现或到达南极”。

思维“广度”,就是解析某个问题,要多角度思考和表达,如解析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不能只以一种精神概之,能挖掘出四五种精神,才有广度。

思维“深度”和“高度”,是指要透过人物的言、行之表,看到其品质精神之本,而不能只是摘抄原文的叙事句或描写人物的句子来解说其“伟大”。

思维“逻辑度”,是指用句群构段对复杂问题进行解析时,要按合理的逻辑顺序说话,哪句说在前,哪句说在后,要进行周密的思考,不要说得颠三倒四、语无伦次,或重复表意。

因此,真正符合“五度”思维力的解答是:

不矛盾。“悲剧”是指斯科特一行全军覆没,全部献出了生命;而且没有成为发现南极极点的世界第一人。但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伟大”在于他们具有敢于冒险、挑战未知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团结互助、关爱同伴的精神。

三、在审美鉴赏与创造里生长

说到使语文课堂“在审美创造里生长”,笔者曾组织过一次语文活动。学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文《那树》后,笔者让学生完成一个“寻美·向树致敬”的“拍照写话”活动。师生在审美创造里“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心中的美好形象”,从而生长出才华,生长出对语言文字和生活的热爱。

以下是教师作品范例:“相依、相伴/从繁花满枝/至叶落秋寒……”配的图是两棵在春天开花的相互依偎的泡桐树。

以下是优秀学生作品样例:

1.“秋凉寒树枯/游子愁岁暮。”配的图是仰拍的秋冬天叶子落光的树。

2.“茫茫沙海无人顾/我只管独自歌舞。”配的圖是生活在戈壁滩上的秋天黄叶盈枝的胡杨树林。

3.“那些树/即使身在悬崖/也要顽强生长/吐绿、开花/见证年华”配的图是半裸半绿的险峻的石山,山绿处即是树丛。

四、在文化传承与理解里生长

先说在文化传承里生长。各民族、各地区都有其文化传统,生长的语文课堂“需要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因此,“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教授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时,笔者先提供大量资料,为学生介绍“太空文化”,从“神舟一号”飞船,说到二号、三号,直至十一号;从国际空间站,说到中国的天宫一号、二号和中国的宇宙空间站。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在学课文“神秘的敲击声”这一章节内容时,张同学对杨利伟在文中没解释清楚的敲击声表示出极大兴趣,表示下课后要广查资料,力求解开谜团。

丁老师说:“生长的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生长欲望的激发和呵护。”笔者顺势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太空文化”资料,每人做一张A4纸大小的图文并茂的打印稿,在班上张贴。学生交来的文稿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太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与课文内容接轨进行拓展或释疑的,如《来自太空的神秘敲击声》《为什么杨利伟说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有介绍在太空中人是如何生活的,有介绍在太空中人是如何说、写、走、运动的,还有介绍在太空中人会经历怎样的危险与病、死的,还有介绍其他星球情况的。

而说到在文化理解里生长,丁老师说:“生长的语文课堂重视学生生长空间的打开和拓展……为学生未来的生长积蓄能量。”笔者开展过一个活动,旨在使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在教授完《苏州园林》后,笔者布置过一份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知识,借自己在某小区或本市某公园所拍的带苏州园林元素的图片,写一段话,向朋友介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苏州园林”——抓住图片所呈现的苏州园林式景物特征进行说明;表达方式要用“说明”,而非“描写”。

教师先提供范例:

这是我住的小区云山诗意的一处景观,它明显带有苏州园林特色,你看,这里开挖了一个池沼,上面还架了一座小桥。无论是池沼的边缘,还是池中心出现的路,铺的都是玲珑的石头。这些石头大小不一,高低不同,像是屈曲自然随意摆放的,显得一点儿也不整齐。但整体看来,这绿树青草、清水白石,拱形的桥、曲折的路,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正是苏州园林所要达到的效果。

学生也生长出不少优秀作业范例,如:

1. 这是石景山公园一角,它将苏州园林的显著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园中心就是这巨大宽敞的池塘。池边围着纯白的石栏。水中养着很多睡莲,红花、白花争相开放,配上淡绿的莲叶,显得淡雅如画,使人宁静心安。池上搭着一座微型拱桥,也是白色,与石栏的白相互映衬。池两岸的树木疏密交错,绿色为主,有的正开着紫红的花朵。充沛的阳光照在花上、水上,明艳照眼的风光,生机一片。

2. 图中所见,拍于容闳书院,明显属于苏州园林风格。图片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画面色彩交织着绿与灰,绿得生意盎然,灰得低调谦和。高树低树,错落俯仰,绿出了层次,绿出了生机。不论是屋瓦、檐漏,还是小路上所铺的砖石,一律是浓淡不一的灰色。这些灰色和草木的绿色是绝配,能引起人安静闲适的感觉。

3. 云山诗意小区里的景观处处带有苏州园林风格。比如这面墙,从色彩来看,就苏州味儿十足。墙面白,墙顶灰,素净的颜色与四周的绿色搭配,十分和谐。如果墙壁是实实的大长条,会显得很堵、很单调,所以设计师每隔一段把墙壁挖空,砌了造型、图案各异的镂空窗,这样既把园子的空间隔出了层次,增加了景深,透过镂空的窗子又能互看两边的景物,这“隔而不隔”的匠心灵感,同样是苏州园林的风味。

丁之境老师说:“从‘万物生长’到‘教育生长’,我的语文教学理念也化归‘生长’。这种理念来自生命,又回到生命,我想追求的语文教育是真正‘为人’的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里提及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无一不是成全人、造就人的真正“为人”的角度。明灯在前,我们的语文教育将始终追逐光明,拥抱未来。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太空语文课堂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上太空,安个“家”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太空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