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词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法研究

2019-09-10魏静林

教育界·A 2019年1期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古诗词初中语文

魏静林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学史的主要载体。本文结合新课标改革理念,对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多文本阅读中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以点带面,让学生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感知,感受诗人的人生经历对于其作品艺术特点、思想内涵的影响,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初中古诗词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编号:dwbyd18010901)的研究成果。

古诗词是一种唯美的文学艺术,它为人们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诗词由于语言生动、意境深远、音律优美而脍炙人口。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陶冶高尚的情操,使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古诗词学习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模式,加强古诗词纵向及横向的联系,在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通过多文本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为学生打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小窗,让学生看到传统文化更辽远的天空。

一、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就曾明确提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随后他又强调:“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近来,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热播,曾经的名言佳句再度回到人们的视野。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依托部编教材中的42首古诗词,由点及面,最大限度地把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成了我们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要求。鉴于学生的生活习惯用语皆是白话,平时阅读古文也仅限于课本所列篇目,写作练习更不会涉及使用古文,因此实现此目标只凭教科书内的几篇古诗词很难实现。

当前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点式阅读”普遍。现在的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本首诗的“点式阅读”上,纵式挖掘和横式联系较少。学生留下的大多是碎片化的印象,缺少对诗人诗风的整体感知。

(2)“人文素養”不足。部编教材中所选的古诗作者,无论从其文化底蕴,还是其人格魅力,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而在现实教学中对此的深度研究不够,教师的功底略显单薄,学生的“营养”明显不足。

(3)“系统建构”欠缺。有的古诗词课堂教学虽注重内容的纵横联系,但缺乏对整个初中阶段古诗词整体阅读体系的建构。

基于以上几点,传承传统文化、培养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若想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血液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几首古诗词就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凭借古诗词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研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助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古诗词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的建议

1.点面结合,聚焦代表人物

初中教材共涉及重点诗词42首,29位作者。这29位作者都是可圈可点的文学大家,在初中阶段,若想对这近30位作者都做纵深了解,从时间和能力上都有些牵强。但从某一方面,或风格、或内容、或经历等,每学期选取2位代表人物,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进行拓展阅读,把常规学习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则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2.纵横结合,形成整体认知

对需要重点学习的古诗词,可以“由一首诗走近一位诗人”为阅读原则,采用纵向挖掘和横向联系的方法,在大量阅读和积累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名人的整体感知,感受其人生经历对于作品艺术特点、思想内涵的影响。

以《卖炭翁》为例:

(1)走近《卖炭翁》

朗读课文,理解文意,赏析语句,品析写法。

(2)走近讽喻诗

比较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买花》《轻肥》,看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试谈谈你对讽喻诗的理解。

●讽喻诗:这三首都是白居易非常有名的讽喻诗。所谓讽喻诗,就是以政治批评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虽然世人最看重的白居易诗歌也许是《长恨歌》和《琵琶行》,但白居易本人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最看重的是他的讽喻诗。白居易写作讽喻诗的目的在于揭露时弊,用诗歌讽喻政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创作。正因为如此,白居易大张旗鼓地揭示了他著名的诗歌纲领,也就是他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走近白居易

白居易创作的讽喻诗一共有172首,从这些大量的讽喻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一个“绝代才华归讽谏,忧时乐府见忠诚”的白居易。

白居易的人格魅力不仅表现在他的忧国忧民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

《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个“少年成名”的白居易

《寄湘灵》

——一个“痴情”的白居易

《醉吟二首·其二》

——一个“勤奋立志,刻苦不懈”的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热爱自然”的白居易

……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白居易这一伟大的诗人有了初步的整体印象,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追寻诗人足迹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许许多多像白居易这样耀眼的明星等待着他们去探寻发现!

3.内外结合,增加课堂厚度

要想让课堂上的多文本阅读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还需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仍以多文本课堂教学《卖炭翁》为例。为学习本课,教师应在课下引导学生阅读《白居易传》,把《卖炭翁》放到白居易的生平经历中去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累20首左右白居易的诗歌,为全面了解白居易打下基础。此外,教师还要着重引导学生积累白居易的讽喻诗,从而深刻领悟“刺美见事”的新乐府诗歌特点。这样,一个高大、伟岸的白居易形象才会在学生脑海中树立起来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语文教师需要加大对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陈赛萍.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速读(下旬),2018(07):65.

猜你喜欢

多文本阅读古诗词初中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猜诗词
小学多文本阅读之古诗教学策略浅谈
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