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探析

2019-09-10晋彪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爱国主义小学语文

晋彪

摘要: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对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语文教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利用好小学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聚焦文本特点,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拓宽教学维度,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正确使用本国语言文字,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爱国主义;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下面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教学策略。

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选文素材的构成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选文可以大体归类为对祖国山河的描绘、对祖国文化的赞美、对家国情怀的弘扬、对爱国先驱的歌颂、对国家标志和象征的记录等方面。

(一)对祖国山河的描绘

祖国山河养育着中华儿女,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统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描绘祖国山河的文章如表1所示。

(二)对祖国文化的赞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多方面立体呈现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教师应深刻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众多领域的内涵,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赞美祖国文化的文章较多,如表2所示。

(三)对家国情怀的弘扬

热爱自己的家乡、国家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涵。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通过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反对侵略、摒弃落后、发奋图强、振兴祖国等主题的文章(如表3所示),传递着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志向和家国情怀。

(四)对爱国先驱的歌颂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个个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为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表现出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和歌颂。对爱国先驱歌颂的文章(如表4所示)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编者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在教材中有效落实。

(五)对国家标志和象征的记录

国家标志和象征代表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主要包括国旗、国徽、国歌等。从短小凝练的《升国旗》到《开国大典》,两篇经典的选文体现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数量的比例、素材构成的丰富性等方面都体现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一)聚焦文本特点,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1.创设情境

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和小学生身心特征,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形象化语言来创设情境,运用图画、音乐、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学习《升国旗》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夺冠后升五星红旗的情景,学生可以形象地理解“徐徐升起”和“迎风飘扬”的含义。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隆重的场面及人们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之情。语文教学蕴含语言艺术的魅力,教师教学中还应精心设计引导语、过渡语、评价语等。学习《王二小》一课时,教师可以引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词:“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以激发学生对革命小英雄的缅怀之情。

2.引入背景

蕴含爱国主义内涵的文章往往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教师教学时应引入时代背景,带领学生走近历史。《冀中的地道战》一文的历史背景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军队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时期,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的顽强斗争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木笛》一文讲述了木笛手因比赛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演奏欢乐曲子被取消考试资格,后又被破格录取的故事。教师教学时应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木笛手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体会其崇高的民族精神。

3.探究语句

文章的关键语句是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点睛之笔,教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中华不振”这句話来设置问题:“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中华不振”与周恩来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什么深刻关联?学生体会洋人、中国巡警、围观中国人对被轧死亲人的妇女不同寻常的态度,深入探究“中华不振”的内涵和原因,学生不仅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而且还能理解中华富强的重要意义。

学习《金色的鱼钩》《灯光》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分别围绕“鱼钩”“灯光”这一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刻发掘标题在象征红军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以及郝副营长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等方面的作用。

4.品析形象

在学习描写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文章时,教师要对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和品析,引导学生习得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人物的爱国思想情感。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李大钊被捕入狱后的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对“乱蓬蓬的长头发”“平静而慈祥的脸”等词句进行品读,使学生感悟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为革命献身的崇高精神。

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以聚焦“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等词,引导学生通过抓修辞、抓人物描写方法等,对“石头像雹子一样”“屹立”“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昂首挺胸”等词句进行品读,体会中国人民抗战的坚定决心和巨大力量。

5.朗读课文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从具体文本出发,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师可以围绕三次出现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第一次是在夜校,女老师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第二次是大家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要求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三次是雨来被敌人打后,一滴一滴的鼻血滴下来,溅在课本这几行字上,此处的细节描写蕴含着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把握悲愤的感情基调。

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一句进行朗读,在感人事迹的叙述中加深对雷锋叔叔的敬佩和怀念之情,将雷锋精神植根心中。学习《神州谣》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岛”等核心意象,在朗读中培养其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二)拓宽教学维度,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1.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中,选取合适的课程资源进行重组。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资源不仅蕴含在语文学科中,还融入其他学科中。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学科课程,引导学生横向比较、纵向拓展,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翻阅图书、调查访问等方式开展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比较家乡春节和北京春节的异同以及时代变迁中家乡春节习俗的传承与变化。需要指出的是,学科整合后的语文学习仍要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旨归,学习成果可以采用研究报告、演讲诵读等形式呈现。

2.实践活动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开展爱国诗文朗诵比赛、爱国故事书籍分享会、参观家乡的革命历史遗址等活动,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在《冀中的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等抗日历史题材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历史遗址,如大连的学生可以参观沙俄和日本殖民者屠杀和囚禁中国人民的法西斯监狱——大连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学生面对曾关押和绞杀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的地方,可以亲身感受战争的残酷,缅怀革命先烈,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聚焦语文要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通过爱国主义文章的教学,可以聚焦语文要素,有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文章有《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了解了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家国情怀”主题文章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深爱祖国”主题文章有《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无名岛》,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要以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为本。教师要使用好部编版语文教材,就要充分理解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价值,聚焦要素,设计言语实踐活动,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发掘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育的本质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材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极为丰富,既有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又有对爱国先驱的歌颂,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教育,使学生一方面增强自豪感,另一方面在革命精神中感受责任和使命,从而树立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民族自信心。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增强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文化作为一个时代精神内核的反映,能够将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连成缆索,让一个国家的各民族凝聚在一起,也预示着一个国家未来的文明走向。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对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文章。目前,部编版教材已全面投入使用,如何更加深入地发掘其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进而运用到教育和教学实践中,都需要教师继续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崔峦.回顾·总结·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十年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历程[J].课程·教材·教法,2010(1).

[3]王萍.论课程整合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J].语文教学通讯,2019(2).

[4]于艾凡,付林鹏.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公民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1).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部编版教材爱国主义小学语文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趣”教“乐”学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