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大课间活动资源 培养体育健康意识

2019-09-10季琴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健康中国

季琴

【摘要】大课间处于学生上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之间,一般为30分钟。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的拓展,形式种类也越来越多样。但如何健康锻炼、怎样锻炼健康成为体育素质教育观念的首要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有效利用大课间加强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

【关键词】健康中国;大课间活动;体育健康意识

大课间活动是响应“健康中国”战略、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体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大课间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放松下来,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大课间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有意热身,循序渐进

任何体育活动都不能过强、过快。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身体协调能力尚不完善。因此,体育教师要严格监督学生充分热身,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出现小腿抽筋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

体育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在开展任何体育活动前都要进行一定的热身运动。例如,在大课间运动方案中,体育教师可以自主编制一套“热身运动操”,把热身运动排在首位。专家认为热身运动不仅是进行体育锻炼的预备运动,更是学生身体进行运动前的缓冲步骤。因此,热身运动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有效。集体编制的“热身运动操”可以包含腹背运动、伸展运动及扩胸运动等多项基本拉伸、外展动作,以帮助学生活动全身上下的关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进行热身操时一起喊出口号,既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互相监督。

在进行热身运动后,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的需求,倡导有效运动、积极运动的理念,注重言传身教,重视大课间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运动观念,从而让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体育锻炼。

二、多元涉猎,培养广泛兴趣

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必须排除单一性。单一的课间活动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并且对学生的均衡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注重大课间活动的协调性和多元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进行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运动潜质。

在开展活动设计时,教师应统计学生的兴趣爱好。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情况。因此,考虑到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不能过于严苛地要求学生的体育活动结果,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运动方案。教师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方案时,应考虑目前男生和女生的体力问题,可以设置踢毽子、跳绳、羽毛球、足球、篮球等活动。这些活动中虽有一些是男生的强项,教师也应鼓励女生大胆尝试。体育运动没有性别、体能的区别,每位学生都应有不同的选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

小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体能极限。因此,尽可能多地接触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来发展自己的特长,充实自己的生活,完善自己的性格。通过合作参与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团结意识,在集体活动中逐步理解健康体育理念。

三、音乐辅助,渗透审美教育

通常来说,大课间活动的音乐分为进场音乐和过程音乐。进场音乐往往激昂高亢,一是为了提醒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开始,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过程音乐需要根据教师制订的活动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在进行体操锻炼时,教师可以选取节奏感强的音乐;在跑步时教师可以选择流行歌曲,使學生放松身心。

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音乐辅助对体育节奏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音乐会对学生的运动产生不同的作用。在热身运动阶段,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动作整齐划一,督促学生较早形成队伍。在学生参与具体的运动项目时,教师可以播放《相信自己》等情绪比较高亢的音乐。很多学者认为,播放音乐可以为学生营造不一样的氛围,使学生带着不同的心情参与活动。轻松快乐的音乐节奏对学生运动十分有效。

因此,教师应发挥音乐的辅助作用,结合大课间活动的不同特点进行交叉对比,选择最适合学生的音乐,以营造适合学生活动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活动,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健康观念。

四、安全第一,关注校园细节

热身运动可以预防意外的发生,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教师可以把握学生之间的跑步间距及活动范围,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教师应要求学生着运动衣、穿运动鞋,保证运动的有效进行。同时,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纠正学生的运动动作和运动习惯,避免运动意外发生。

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体育教师除了要考虑采用何种音乐及活动的形式,还要充分考虑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摩擦和意外,应教导学生正确认识竞技类运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重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体育安全教育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人身安全方面,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要保护好自己,在运动前做好安全措施、穿好运动装备、带好防护器具,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准备。当运动中发生紧急情况时,教师应告诉学生不要慌张,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心理安全方面,教师应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心态和公平竞争的意识,并告诉学生要互帮互助,当同学发生意外时,应及时伸出援手。在一次大课间活动中,一位女生在跑步时由于热身运动不够充分,出现小腿抽筋差点摔倒的情况,其他同学及时发现了这名女生的情况,扶着该生来到操场边上,避免该生受到二次伤害。

教师的职责在于传授给学生学习经验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其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运动安全,教导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使学生有效应对突发状况。

大课间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由于体育课时间有限,学生能够得到的体育锻炼往往不够充分。大课间活动能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放松身心,这对学生的体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参考文献】

张卫华.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质量保证与成效监控的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12):91.

王艳兵,姜路. 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 (32):61-62.

猜你喜欢

大课间活动健康中国
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探析
对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小学大课间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卫计委再推“健康中国”战略型 健康产业或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