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促解 缩小高学段课堂“贫富”差距
2019-09-10李俊
李俊
【摘要】数学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学科,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测、顿悟和发现数学的过程。
【关键词】高学段;课堂差距;解题思路
新课程标准关于问题解决总目标中的阐述有: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为了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说自己的发现、说自己的想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其自主参与到课堂中。但是,在高学段课堂实施解决实际问题的小组交流中,却会出现很多学生不说话,或是小组内一人言的局面。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会列式计算,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2)因担心自己说错,干脆不说;(3)根本不知道解题思路。接班以来,笔者感觉到班级中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课堂发言头头是道,而更多的学生习惯于倾听。长此以往,课堂上的声音越来越少。经过一番观察与尝试后,笔者决定采用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全面提高,缩小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
一、审题,让学生流利说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
与一般的问题相比,数学问题具有更强的障碍性、抽象性、形式性和简约性。其呈现方式多样化,既有文字叙述、人物对话,也有图画、表格,有的甚至还需要用数数的方法获得。数学问题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条件和所求。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题目中的条件和所求问题,笔者选择学生已学过的例题,运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标出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把题目一步一步分解,并用语言“我知道第一个条件是……,第二个条件是……,所求的问题是……”来完整地表达出题意。笔者先用多媒体呈现语言叙述的每一步,让全班学生反复跟着说,以加深其理解与记忆。一个星期后,多媒体中只呈现学过的例题,没有任何提示,但是把同一类的例题汇集在一起,让学生边看边叙述题意。最后,多媒体呈现的不再是学生熟悉的例题,而是一些笔者自己收集来的与例题相似但又有变化的题目,有的题图中有隐藏的条件;有的题有与问题解答没有关系的陷阱;还有的题需要先进行换算才能计算,故意混淆学生的视听,以帮助学生提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
二、思考,让学生从条件或是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说解题方法
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步学习解决问题时,学生往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从条件出发或是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拟定解题方案并给出解答,然后进行检查和进一步的分析。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才有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问题解决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先让学生学习从条件分析入手说解题思路,等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后,再让其学习从问题分析入手说解题思路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从条件分析入手说解题思路时,教师可以先用一些关键的词语帮学生搭架子,厘清思路。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会回答:“我是這样想的,我从条件分析,第一个条件是……第二个条件是……可以算出……第三个条件是……可以算出……”
说解题思路需要学生审题结束后再回到题目中去找条件,其分析过程就是在根据条件进行连续推理,有助于学生厘清思路与顺序。在实际的叙述中,学生运用的相对少一些。但笔者仍鼓励学生一起练习。
三、整理,让学生根据关键字准确说出所求的问题的类型,正确归类
模式识别是一个知觉的过程,人们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而且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称为模式识别。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具有相同结构的问题或具有相同解法的一类问题是一种模式。当模式建立后,学生每遇到新的问题,都可以在认知结构中搜索与当前问题的类型、结构、解法有关的经验,利用已有的模式解决当前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中的关键字词,如“一共”“原来”“还剩”“平均”“几分钟”等来整理问题,并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逐一归类,再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学生读完题目并思考后,能较准确地说出所求问题的类型和打算采用的方法。
四、专项训练,开展“你说我说,大家说”的竞赛,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当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时,由于问题本身的创新性和挑战性,学生如果独立思考解决就会遇到困难,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成为一种需求。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实现思维的碰撞,最终解决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笔者分四步走,合理运用奖励、竞赛等机制,提高学生说解题思路的能力,减少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
第一,早自习的热身运动。笔者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带全部学生一起看PPT读解题思路,看书上的题目说解题思路。存在的问题:个别孩子不说不思考,存在滥竽充数的情况。
第二,小组内的领头羊作用。笔者抓紧预备铃后的几分钟时间,每天选一组,由小组长带着本组的学生说解题思路,其余学生做小老师,挑出说得好的,最后教师对说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第三,四人小组的相互补充。笔者合理安排课堂上的四人小组活动时间,让他们按顺序说解题思路。没有发言的学生仔细倾听,提醒和补充发言学生遗漏的地方,真正让每位学生都能说出题目的解题思路。
第四,组与组间的竞争。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笔者制作“你说我说,大家说”的竞赛榜,小组间可以随机抽取比赛对象,也可以自己挑选对手,获胜方抢夺对方的红花,并能成功晋升一级。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学生说解题思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参与热情也很高涨。
五、思考与措施
第一,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时刻监督与指导。从第一次的说解题思路活动开始,笔者都尽量按时进班,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发言。
第二,计划实施前需要找准合适的题型,制订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一套方案。在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述上,既要严谨地使用数学语言,又要便于学生理解,并能简单复述。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对方案进行总结修改,尤其是针对班级中学困生的表述,不能仅依赖课堂上的时间,还需要在课后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
第三,建立一个数学群,教师可以每天挑好一道提高练习题,鼓励学生自己录视频进行讲解,并发在群中,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可以评价,也可以从中学习。
第四,营造一个轻松而又有竞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并不怕说错,只要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意味着已经成功了一半。
【参考文献】
喻平.数学教学心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