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语文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19-09-10颜刚朱兆华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颜刚 朱兆华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语文课程有其独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提升学科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我认识,提升心理品质,完善自身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6-0048-03

【作者简介】1.颜刚,江苏省建湖县宝塔初级中学(江苏建湖,224700)教师,一级教师;2.朱兆华,江苏省建湖县教育学会(江苏建湖,224700)会长,江苏省建湖县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高级教师。

学校教育的各门课程,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无论是教学类的还是活动类的,都包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语文课程有其独特的思想性、人文性、情感性,其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尤其丰富可感。语文课程鲜明正向的价值导向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三观”,深厚的人文内涵可以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丰富的情感内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具体可感的语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依托语文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包括: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现在语言文本解读中

1.培养坚强意志。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通过描绘几幅经典场景,表现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通过阅读本诗,学生深受感染。这时可让学生写下自己曾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说出阅读此诗受到的启示。很多学生在分享自己的挫折经历后,表示以后再遇到困难时会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讨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锻炼自己的意志能力。

2.调节不良情绪。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诗表达了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后苦闷抑郁的心情。苏轼排解郁闷心情的途径是“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记述了作者被贬后心情郁闷而游山玩水的过程。可将这两篇文章联系起来,设置环节让学生思考讨论:柳宗元和苏轼各采用什么途径排解自己苦闷的心情?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在对比和讨论中,学生认识到柳宗元是通过欣赏美好的山水风景来调节自己抑郁的心情;而苏轼则是找到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好友张怀民,对其进行倾诉并寻求精神支持,从而排解抑郁情绪。教师可以此启示学生,在遇到不良情绪时,要积极寻求多途径的排解方式,如旅游、找好友或教师倾诉、合理宣泄等。

3.促进家庭关系和谐。

短文《甜甜的泥土》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孩子对母爱的渴求。但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小亮有一个狠毒的后妈和对后妈言听计从的爸爸,他们不但没有关爱小亮,反而让小亮承担繁重的家务,爸爸时常受后妈挑唆打小亮。这个情节实际延续了童话《白雪公主》给中国儿童的一个暗示:后妈是漂亮而恶毒的。虽然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表现主人公的亲生母亲对孩子的爱,但这个情节如果不加引导,很有可能会影响重组家庭的孩子与继父母情感的建立和维护。可以提出“后妈难道一定是恶毒的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讨论,能更客观地看待重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思考积极的相处之道。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灌注在语文学习环节中

1.建立多通道感知模式。

根据神经语言学理论,人们处理信息的方法有3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及感受型,80%左右的人属于视觉型。中小学生正经历从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图像化及多通道感知模式,提高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感受和理解能力。

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流程:在初读文本后,让学生在文字下方配一幅插图,完成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的内容。然后睁开眼睛用手盖住文字內容,根据插图吟诵出文字内容,再引导学生根据作品内容和意境,为插图涂上能够表达相应情感的颜色,探讨文本和插图表达的情感。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文字、图像、情感之间建立多通道感知模式,达到深层理解作品的效果。

2.遵循记忆规律。

语文学习经常需要学生背诵一些内容,在布置背诵任务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遵循记忆规律,学会分析材料特点,恰当选用分段记忆法、谐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方法进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较长,建议学生先背诵较短的第二段及第三段,背好后信心会大增。然后根据第二段与第一段内容一一对应的特点,把第一段分为五层进行记忆。这样化整为零的方法,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能更清晰地感知文章的脉络,这是对记忆规律的把握与运用。

3.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是一体的。因此,教师应微笑面对学生,让学生在平和温暖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交流中,教师可以尝试多说“我们”,多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充分利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行为模式给予不同的学习建议;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给予理解、支持、鼓励、暗示等心理帮助。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延伸到课外名著阅读中

1.开展生涯规划指导。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知主人公保尔顽强的意志和为人类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人生观。在这本书中,有保尔对人生意义思考的经典片段,可以设计组织主题阅读交流会,思考: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我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引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恰当的奋斗目标,为以后的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在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可以引入“四色性格”分析理论。这一理论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活泼型、完美型、力量型与平和型,引导学生把师徒四人分别对应到四种基本类型中,归纳出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然后请学生反思自己和同桌大概属于哪一种类型,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其中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这样的交流过程可以使学生在明确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性格的丰富多样,加深对他人的了解,增强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意识,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