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良医
2019-09-10姜泉宇
姜泉宇
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更是百姓安居乐业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健康事业,提升“健康中国”为国家战略,力图探寻解决百姓健康难题的有效途径。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据研究,目前我国国家医保模式与德国社会医疗模式较为相似,保险资金均由政府集中调配,资金主要用于居民大病保险,以减轻患者的就医用药负担。我们能够感受到国家层面在推进全民参保、降低普通百姓因病致贫的风险上做出的巨大努力,但据相关医疗卫生服务统计数据来看,近些年来病患数量逐年增加,国家医保开支、医保财政预算连年增长,不得不让人深思,这是为什么?
医疗服务的提升并未减少患病人数,笔者认为摆在政府和公众面前的核心问题分别是:如何减少病患数量?如何降低患病的风险?而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如何促进人体健康、降低患病风险,即“治未病”。
“治未病”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早有记载和论述,《黄帝内经》论述关于“治未病”的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三是愈后防复。笔者认为,从群众参与度、可操作性与效果而言,运动科学介入在“治未病”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静坐少动是当今慢性疾病发生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美国心脏病学会在1996年就已明確指出“体力活动减少或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与体力活动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以及各国都在推进的《体力活动指南》,均为“运动是良医”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运动是良医”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引导大众有科学信念——运动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低成本干预策略,是百姓可以更多参与的良策。
结合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情况,笔者以所在的淮安市为例,对于运用“运动是良医”观点推动大众健康觉醒的思考、建议如下:
1.为城市加注“运动健康型”标签。
淮安市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不仅仅追求硬件条件的发展,更应追求城市文化科技软实力的支撑。一直以来,淮安的城市印象是绿色生态、宜居养生、健康慢节奏,结合这样的城市形象,建议政府在科学运动与运动促进健康方面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指引,为本市加注“运动健康型”城市标签。
2.促进体育与医学相关科研部门的合作。
笔者认为,运动科学与医学科学在“治未病”目标下可实现融合。“运动促进健康”的观点应在“运动”前加上“科学”二字,科学的运动带来的才是健康的促进。医学以人体基本结构为切入点,而运动科学更注重对人的活动的整体观(心肺耐力、运动模式、体姿态等),若能将医学与运动科学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对人体健康的促进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3.积极推动运动医学领域人才储备工作。
医卫系统是大众心目中公信力最高的人体健康“工厂”,因此,应加大“运动是良医”理念在医卫系统中的宣传、动员,积极推动运动医学人才的引进与储备,并搭建平台,努力使专业人才有用武之地。
4.积极培育“运动是良医”理论和实践的群众基础。
公益性健康养生科普讲座很多,但大多缺乏翔实的运动科学理论基础。“运动是良医”的推广建立在大众能够接受和认可的理论之上,深厚的群众基础需要耐心培育“市场”,如:以市、区等为单位,开展“运动达人”评选等活动,以榜样引领带动群众参与;积极开展“健康运动进社会(或校园)”等活动,在人群密集处开展引导;加大“运动是良医”的宣传力度,以公益广告等形式壮大群众基础。
5.在公共健身场所等地标注“运动科学小贴士”。
近些年,省、市对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的投入巨大,可供市民参与健身的地点非常多,健身步道、公园步道、景区步道是主要的公共健身场所。笔者认为,可以在公共健身场所设计或张贴“运动科学小贴士”,例如“您已完成多少路程”“您燃烧了多少能量”“运动处方建议”“如何正确健步走”“如何控制运动强度”“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等。此外,还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规范健身房等场所中关于“科学运动”的标识。
6.加大学生体育教育投入力度,关注未成年人运动习惯养成。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学生体育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更多体育健身设施进校园;搭建球类、游泳、田径等赛事平台,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运动。政府部门应指导学校更多关注未成年人运动习惯的养成,以中小学生体质监测为抓手,通过“大课间”等形式,促进学生养成运动习惯,积极参与运动。
7.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相结合。
身体健康是题中之义,心理健康也是运动的应有目标。以笔者学校为例,学校在组织课间集中运动时,已经注意到了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如在大课间跑操过程中,各年级、班级队列整齐,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呼喊口号,既达到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目标,又有效促进学生情绪的纾解。
(作者系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三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