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
2019-09-10罗吾民
【关键词】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操作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6-0031-03
【作者简介】罗吾民,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200086)教师,一级教师,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吴增强工作室成员。
一、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的内涵与意义
1.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的内涵。
专业伦理是指专业人员的职业角色、职业设定与他人互动的行为规范。专业伦理规范了专业人员与其他专业人员、其服务的对象以及社会大众的互动行为与关系。依据专业伦理的内涵,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是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在心理服务中,与学生、家长、班主任、科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及社会大众互动的行为规范。
结合台湾学者王智弘的研究,影响学校心理辅导人员专业伦理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个人因素、服务机构因素、专业组织因素、来访者因素、社会因素五大类。
个人因素: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专业伦理敏感度与意识、专业技术、权衡利弊的能力和具体情境的决策能力。
服务机构因素:学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运作制度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运作制度、管理制度、问责制度。
专业组织因素:教育协会、心理咨询师协会等组织的伦理要求与工作规定。
来访者因素:未成年人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人际支持、现实资源等。
社会因素:法律规定、风俗习惯、舆论导向、宗教信仰等。
2.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的意义。
学校心理辅导服务的对象以未成年人为主。不论在师生关系还是咨访关系中,成人都是相对强势和处于主导地位的一方,因此,规范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行为,对于保障中小学生的权益有着重大的意义。另外,随着学校心理辅导行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师和家长希望得到更高质量的心理服务。因此,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也有着保障心理服务品质的意义。
二、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的实施依据
在当前文化背景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架构下,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的实施依据主要包括法律规章、行业规范、具体情境三个部分。
1.法律规章。
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涉及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行业规范。
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规范的研究已经逐渐兴起。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成立了职业伦理专业委员会,王洪明等教师也开始了以“中小学心理咨询师专业伦理”为主题的专项研究。但是,目前能够形成实践指引价值的行业规范主要是部分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人员伦理守则或心理咨询师行业伦理守则,如《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专业伦理守则(试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台湾地区的《中国辅导学会谘商专业伦理守则》。
3.具体情境。
伦理议题的面貌复杂多变,仅凭对伦理守则条文的了解,不足以面对和处理学校心理辅导实务中的所有伦理问题。动态变化、情境敏感是伦理问题的最重要特性,许多看似相同的伦理议题,形成的决策结论却可能完全不同。所以,伦理问题的讨论只能是“一事一议”,具体情境是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实施的现实依据。
在进行具体伦理问题的决策时,既要考虑服务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精神状态、发展需求、宗教信仰、社会关系、经济状况以及生活环境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等因素,也要考虑心理辅导人员自身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精神状态等因素。另外,咨访关系的发展状态、咨询的进程、潜在的风险等因素也应被纳入考虑。当各种因素存在冲突、难以决策时,心理辅导人员应在服务对象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提交督导进行讨论。当然,何时突破保密协议,本身就是个伦理议题,所以心理辅导伦理议题在某些时刻只能依靠学校心理辅导人员个人的独立判断。
三、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的操作实施
目前,有很多不同模型阐述了伦理决策的过程,大部分都聚焦于如何将伦理原则运用到伦理两难情境中。在对很多模型进行总结和整理之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吉拉德·考利带领研究小组形成了思考伦理问题的一般步骤:(1)识别问题或两难情境,搜集有关问题性质的信息。这可以帮助决定问题的主要性质是伦理方面的、法律方面的、专业方面的、临床方面的,还是道德方面的。(2)识别潜在的问题。对情境中涉及的个体的权利、责任或福利进行评估。(3)寻找相关的伦理守则或一般守则。考虑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伦理观点是否符合这些相关的守则。(4)考虑使用的法律或规章制度,考虑一下这些和自己遇到的两难情境的相关程度。(5)尝试通过多个渠道进行咨询,以便获得对这个两难情境的不同观点,并在来访者的档案中记录下通过咨询获得的相关建议。(6)对可能的行动方案进行集体讨论。继续和其他专业人员探讨可能的选择。在选择行动方案时,将来访者也纳入进来,再次在来访者的档案记录中记录下和来访者一起进行的讨论过程。(7)将可能的结果进行穷举,思考每种行动方案对来访者的意义。(8)决定最佳的行动方案。一旦开始执行这一行动方案,继续评估该方案的结果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行动。将评估结果及选择该行动方案的原意记录在案。
在上述伦理问题的决策步骤中,心理辅导者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伦理问题决策的先决条件是对伦理议题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要具备基本的伦理辨识能力,才能敏感地觉察助人情境中的伦理议题,进而进入思考和决策的进程,对不同的可能性保持开放的态度;能够容忍结果的不确定性。换一句话说,在进行伦理议题的决策之后,就只能期待一个“当下最适宜”的决策结果,而“最适宜”可能因时因地变得截然不同。
四、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伦理的常见问题
现阶段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伦理意识普遍处在受培育阶段。本文尝试以学校心理辅导实践板块为维度来罗列个别辅导、团体活动、家校合作、校内协作和其他领域中的潜在伦理议题,增强学校心理辅导员对伦理议题的识别与判断能力。
1.个别辅导中的伦理问题。
相关议题包括:(1)儿童与青少年是否在个别辅导中拥有自主权的问题,如在来访学生有求助意愿却又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是否应当予以个别辅导;(2)存在多重关系的个别辅导是否可以进行的问题,如班主任、学校管理人员是否可以兼职做个别辅导工作;(3)与价值观相关的问题,如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引导问题;(4)与保密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制定契约、保密的原则和范围、保密的例外,等等。
2.团体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此处的团体活动既包括以班级为单位参与的活动课程,也包括小团体辅导、社团活动等其他多人共同参与的活动。相关议题包括:(1)团体活动的自主权问题,如团体测验的知情同意问题;(2)团体活动的免受伤害问题,如活动课程如何保护少数群体的利益;(3)与保密相关的问题,如保密的原则与范围、保密的例外等。此部分往往在团体契约制定之初就会有所涉及与说明,但是前期的约定不能穷尽所有的意外与可能,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需要团队带领者做出快速反应。
3.家校合作中的伦理问题。
相关议题包括:(1)家长是否参与心理辅导的自主权问题;(2)孩子是否参与心理辅导的决定权问题,如在家校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到底谁说了算”;(3)与家庭暴力、虐待、性侵等相关的问题;(4)家庭与学校的价值观冲突问题,当家庭的价值观与学校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个人价值观需要重新被审视、更新或调整。
4.校内协作中的伦理问题。
相关议题包括:(1)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职责范围问题;(2)学生在校期间监护权的分配问题;(3)是否可以为同事或其亲友开展心理辅导的问题;(4)管理层、同事与学校辅导教师的价值观冲突问题;(5)与教师虐待、性侵等相关师源性伤害的问题;等等。
5.其他领域中的伦理问题。
伦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议题,本文无法穷尽所有可能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还可能遇到各种其他伦理问题,保持觉察、加强学习、提升伦理思辨与决策的能力是应对万变的不变之法。
【参考文献】
[1]牛格正,王智弘.助人专业伦理[M].臺北: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3:10-14.
[2]Gerald Corey.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谭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32.
[3]王洪明.中小学心理咨询师专业伦理现状调查[J].思想理论教育,201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