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选取原则探略

2019-09-10刘艳华王慧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素材道德与法治

刘艳华 王慧

【摘要】网络时代,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素材浩如烟海,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大有裨益。但是,过犹不及,过度堆砌素材反而于教学无益,给人画蛇添足之感,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素材的使用对于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对素材进行合理选取非常重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选取原则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应为教学服务,力求切合实际。”而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公布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成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随着互联网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选取的素材资料浩如烟海,而教学素材的使用对于达成教学目标、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试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素材选取的一些原则。

一、教学素材的内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素材指“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以此而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素材就是能用来解释、说明、印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实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各类原始材料。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热点问题、科研动态、经典名言、诗词俗语、各科知识、广告用语、网络新词、新闻时政都可以成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在浩如烟海的教学素材中,掌握素材选取的原则有助于教学。

二、教学素材选取原则

1.以生为本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要重视学生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重视学生的经验、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因此,以生为本原则是指在搜集教学素材时,教师要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搜集教学素材。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得到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比法治的教学内容,道德品质方面的教学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更好的自己、交友的智慧、師生交往、亲社会行为的养成、诚实守信、合理利用网络、遵守规则、做负责任的人等,学生生活中有许多鲜活的事例。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享受学习》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学生代表分享自己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从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现场生成教学素材,建构知识。这些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对于学生而言更有说服力。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师生交往》一课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与教师交往的趣事和矛盾,从而通过对比,让学生感悟师生交往的方法。

2.“双核”引领

“双核”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价值观特色,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选取有利于培养学生“双核”的素材,以“双核”引领教学。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一课时,笔者选取了我校获得广州市金牌优秀义工荣誉的雷锦恒同学的事例。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雷锦恒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提升自身价值。这体现了他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3.科学整合

“科学”是指素材符合教材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情,有利于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整合”是指整合道德、法治、心理层面的知识,整合家庭、学校、社区、国家四个领域,整合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拓展空间》六个栏目。要达到科学整合,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前,务必要认真阅读教材,研究课程标准,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维度,制订教学的三维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找寻综合性强的素材。

教学八年级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探究与分享》中李某渎职致使人民利益受损的素材,让学生从道德、法治层面分别分析李某的行为,从道德层面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从法治层面,李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法定职责,玩忽职守,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承担法律责任。通过分析达成教学目标“了解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的法治原则;宪法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多角度分析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对于教材的六个小栏目可以依据时间顺序、因果逻辑进行整合,形成系列案例,帮助学生在起承转合的案例中,形成系统性知识。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时,可以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青春的邀约,在接受邀约后,引导学生调节心理和行为,在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中,让青春飞扬,为青春证明。教师合理整合小栏目素材,有利于使课堂教学出彩。

4.正面引导

在评判一件事情时,我们常常会根据它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分为两类:第一种是正面的,即有积极影响的,有促进作用的;第二种是负面的,即有消极影响的,有阻碍作用的。由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点,并肩负着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而教学对象是涉世未深、思想极易受他人影响的中学生,因此,我们在选取教学素材时,要选取能够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有正面引导作用的素材。当然,坚持正面性原则并不否认负面素材的价值,有些内容需要运用反面素材起到正面教育的效果。

在教学与法治相关的内容时,要选取典型的违法犯罪案例,让学生从这些反面素材中明确违法犯罪的后果与危害,培养法治意识的核心素养,做一名守法的公民。但是,在讲解道德、心理品质方面的内容时,如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以礼待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敬畏生命等,要选取正面案例。

5.紧贴时政

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贴近时政热点和社会话题,但是社会是不断向前快速发展的,有些新闻时政会落后于时代,有些政策法规已经作出修改,有些已经删除,有的新出台。因此,在选取素材时,教师要注意紧贴时政,选取近一两年、一两个月、一两天发生的时政热点、社会话题、国家大事作为教学的素材。当然,强调紧贴时政并不是排斥历史文化。

教学八年级上册《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课时,由于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1分45秒的歌曲《厉害了我的国》MV,展现改革开放40年以来,全国各族劳动人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取得的成就,让学生初步感悟今天的成就来源于人民的辛勤勞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在引导学生感悟“尊重劳动者”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取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发36年带领村民悬崖峭壁上艰辛修筑大发渠的事迹。教学八年级下册《加强宪法监督》一课时,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教师可以在课堂播放李克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的视频,让学生感知全国人大监督政府工作,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保证公权力的合法行使,规范权力运行。

6.文化渗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含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青少年一代接触的外来文化越来越多,它们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以来,从国家层面不断强调要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在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多处使用了传统名言、历史典故、名人故事。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社会是一所大学校,教育要依靠生活,教育过程中应不回避矛盾和现实问题,打造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教学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从传统节日、服饰、书籍、建筑、饮食、音乐、武术等方面收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课堂展示分享。教师还可以补充世界各国举办中国年的素材,让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从而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在实际生活中宣传、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九年级下册《少年当自强》一课时,要充分运用《探究与分享》中的名人名言,让学生感悟历朝历代爱国志士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以他们为榜样,在实际生活中传承爱国精神。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时,我们可以结合地域特色,适当补充本地素材,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广州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如粤剧、陈家祠、西关大屋等展开教学。学生身边的素材更能引发学生共鸣,更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更有利于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教学素材的合理使用对于达成教学目标、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坚持以生为本、“双核”引领、科学整合、正面引导、紧贴时政、文化渗透六个原则,从而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成功,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陈凯玲.《道德与法治》素材的取舍与整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5):45-47.

李福宏.如何恰当选取教学素材—卓越课堂归来之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2):42.

钟守权.试论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独特性及其养成途径[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9(02):52-55.

李寒梅.立足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进研究[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8(1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教学素材道德与法治
关于“比的意义”教学素材的思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对思想品德教学素材的精选妙用
刍议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对于作文教学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