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教学浅析
2019-09-10卢虹
卢虹
【摘要】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模式由来已久。作为现代教育者,我们更要重视这一教学理论,并致力于改变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说教,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开展高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策略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这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学习中他们经常遇到靠个人无法完成的学习内容,此时教师就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形成团队意识与健康的性格。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人们习惯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聚焦在教师身上,对课堂的评价也总是围绕“教师教得怎样”开展,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则与之相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由传统的权威与服从变为指导与参与。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开始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例如,教师为学生分组时,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组以4~6人为宜。为了充分照顾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小组成员的搭配也要遵循一定原则。如1名优秀生与1名学困生组成“对子”,帮扶学困生跟上教学节奏,巩固基础。组内异质原则,即平均分配学习存在差异的学生,通过“兵教兵、兵带兵”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组间同质则可以确保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科学合理的分组能够为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虽然小组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但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当“甩手掌柜”。放任学生不管的合作学习只能让小组合作成为摆设,不仅没有切实发挥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年龄特点等因素的限制,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以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如在讨论时教师应指导学困生先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秀生总结,真正给予每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激发合作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对合作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才能保证小组合作顺利开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言而不尽、言而有意”的状态中,让学生产生与他人合作的强烈欲望。教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深挖教材内容,设计有效问题,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时,笔者出了示几道计算题,如101×87、99×53,组织学生和教师比赛,看谁能快速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利用乘法分配律自然先于学生的列竖式计算,几轮比赛下来,尽管学生认真仔细地计算,但还是教师获胜。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非常惊讶,教师顺势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不用计算就能快速得出答案的算法?”这一问题正中学生下怀,他们对这一问题兴趣浓厚,迫切地想知道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师可以顺势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参与学生的合作,必要时给予学生帮助。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经过合作交流,终于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找到简便计算的方法。由此可见,有效的问题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调动学生的合作兴趣,为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合作的氛围
虽然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教师应抓住合作时机,为学生营造合作氛围,用自由活泼的气氛调动学生兴趣,使其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交流,充分彰显合作的价值和魅力。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遮盖住其余两个角,让学生猜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对“猜一猜”活动充满兴趣,一个个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经过短暂的思考,有的学生认为是直角三角形,有的学生认为是锐角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认为是钝角三角形。对于学生的各种答案笔者没有直接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将问题抛给各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教室顿时热闹起来,充满了学生的争辩声、讨论声。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无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因为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都有锐角。“已知一个怎样的角就可以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笔者趁势追问。学生再次掀起合作的高潮,进入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中。经过讨论交流,学生最终得出结论:已知一个角是直角,可以确定是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角是钝角,可以确定是钝角三角形。这一过程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就这样,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一次次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问题在讨论中越辩越清晰、越辩越明朗,让问题的本质“浮出水面”,提高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课堂教学因小组合作而精彩纷呈、活力四射。
四、选择合作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些学习内容范围广、难度大,单靠学生一人的力量很难完成,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让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教学内容,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四年级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单元为例,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本课学习需要学生以生活实际为素材,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分析数据,并制作成统计图,这一工作任务量大,单靠学生一人的力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时小组合作便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分别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工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形成合作精神。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让小组合作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
【参考文献】
管晓霞,陈庆国.“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9(13):64.
杨本民,桑学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中华少年,2019(15):52-53.
张少强,王友玺.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