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中处理中学生情绪问题的策略

2019-09-10郑洁欢

教育界·A 2019年7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学生

郑洁欢

【摘要】由于中学生青春期身心发展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大或与同伴、教师交往中遇到挫折,都容易让其情绪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产生不良情绪,本文从心理沟通角度给家长提出建议,希望家长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感受孩子的情绪体验,与孩子共同讨论,以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处理好学生的情绪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学生;情绪问题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进入中学后,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回到家就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或者玩游戏,尤其是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家长们会认为“说教不灵了”或者“哄不住了”。中学生遇到的问题相比小学时期要复杂得多,青春期身心发展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大,与同伴、教师交往中遇到挫折,都可能让学生情绪状态不稳定,产生焦虑、烦躁、愤怒、抑郁、恐惧或紧张等不良情绪,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导致其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的功能下降,出现脾气暴躁或多愁善感的情况,很多家长内心焦灼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困扰。本文从心理沟通角度为家长提出指导策略,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启发。

一、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家长要明白每个人都有情绪状态不好的时候,与大人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苦恼和不满足,所以孩子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是正常现象。家长可试着先接受孩子的现状,尤其在孩子出现发脾气、哭泣、不去上学等行为时,保持自身的良好情绪,不是急着去质问孩子“怎么了”,甚至批评指责孩子,要意识到这些是孩子不良情绪的表达,孩子长大了遇到挫折不会像幼年一样直接述说,家长需要给予孩子关注和有效的指导帮助,这也是帮助孩子解决情绪困扰的重要前提。

二、感受孩子的情绪体验

孩子进入中学后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他们想证明自己长大了,寻求独立,不愿意与家长多说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者认为说了也无法得到有效帮助。让孩子产生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没有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家长要学会感受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体验,并尽量准确识别孩子的真实情绪体验,并向孩子描述这种感受。当家长和孩子有了同理心,家长才能取得他的认同和信任,他才愿意与家长沟通,并在遇到困难时向家长求助。

三、与孩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问题后,家长不要直接讲道理、讲应该怎么做,把自己认为对的分析强加到孩子身上,这其实是家长为了緩解自己焦虑的“先吐为快”,容易欲速则不达,孩子可能会故意和你“唱反调”,或者“认为你们说得不对”。家长应多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恰当的指导,而不是“代办”。这个讨论的过程能够促进孩子对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不良情绪的影响及以后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所反思,这就是引导孩子而不是“说教”,让孩子自己出谋划策,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可,让其更容易接受并付诸行动。在家长和孩子没有找到合适策略时,家长也可以指导孩子尝试去寻求他人的帮助,如学校教师、心理咨询师或相关专业人士,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解决自己情绪困扰,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通过以上几个策略,孩子的不良情绪状态一般都能得到有效的调整。此外,家长还要掌握一些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教给孩子,让孩子保持积极心态,适应社会,享受喜悦,让他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案例】小雅是个平时学习努力、很少让父母操心的学生,上中学后在学校住宿,和父母沟通机会就少了很多。一次高三模拟考试中,她的成绩比平时低了很多,小雅很沮丧,心里倍感压力。放假回家,父母询问小雅模拟考试成绩,小雅情绪低落地说:“考得不好,可能上不了本科线。”小雅父母听完后,很着急,小雅爸爸忙问:“怎么搞的?考不上怎么办?”小雅的妈妈压下心里的焦灼,想安慰小雅:“没关系,考不上也没什么,专科学校也有很多不错的。”听了妈妈的话,小雅大发脾气:“你们就认为我只能考上专科,你们就这么不相信我?”返校后,小雅也不接父母的电话,认为父母都不相信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专科学校了,心里很难过、很生气,学习状态受到消极影响,大不如前,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变得不自信了。

问题1:父母本是关心小雅想安慰她,怎么会适得其反,让孩子的情绪更差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小雅父母面对孩子的考试失利和低落情绪,也很着急,小雅平时又很少让人操心,一时没有接受孩子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孩子的话只是一种消极情绪带来的自我否定,脱口而出的是“怎么搞的?考不上怎么办?”这在小雅心中,认为父母在责备自己,否认了自己的努力,感到很委屈。

第二,家长说“没关系”是为了安慰,可是对于一直努力学习期待好成绩的小雅来说,没考好有很大关系,家长的“没关系”没有注意到小雅想要表达的真实感受。

问题2: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来调节情绪状态呢?家长合适的做法如下。

首先,孩子有时心烦气躁,产生情绪的波动是正常的。有时孩子可能会说气话,如“觉得烦、累”“不想学了”之类的话。很多时候,孩子这样说其实就是一种发泄。家长不必太过较真,不妨先让孩子宣泄情绪,家长以包容的心态接受孩子的情绪。

然后,关注孩子的情绪,冷静分析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孩子心里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不要用“没关系”“我相信你”“你做得很好了”这类话简单地安慰孩子。家长可以这样说:“妈妈知道你高三学习一直努力,这次考试失利你很难过,你也感到意外,心理压力增大,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是不是?”家长可以用一些肢体语言,比如,拉着孩子的手,把孩子搂入怀中。这就是心理咨询的共情技术,是让孩子愿意与你分享内心感受的第一步。

以上方法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遇到的现实情况远远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但只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成长,寻找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沟通策略,就一定能帮助孩子积极面对不良情绪问题,解决心理困扰。

【参考文献】

蒋长好,石长地.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29-133.

刘志军,皮艳花.大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煤炭高等教育,2008(3):84-87.

贾海艳,方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05):1095-1099.

唐建忠.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2(01):130-132.

董巍.基于社会情绪课程提升家庭教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J].辽宁教育,2018(22):24-26.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