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难点及对策研究
2019-09-10练海燕
练海燕
【摘要】農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师应帮助家长和学生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利用网络支持获取课外资源,同时通过爱心教育使学困生的心理发生转变,实现对学困生的精准帮扶,确保学困生尽快转化,实现均衡教育。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难点,总结了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
教育过程中,每个阶段、每个学科都存在“学困生”这一角色,而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存在很多难点,如农村小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家庭教育落后、课外资源短缺等,这些难点限制了学困生转化效率的提升。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难点,总结了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一、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难点
1.语文基础较差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识字、认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等社交能力的关键时期,文字和语句的掌握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十分关键。但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差,特别是学困生,语文基础知识更为薄弱。这种情况主要由语文学科的特点所致,语文知识需要循序渐进地积累,一旦学生学习有所遗漏就很难跟上教师进度,最终导致无法全部掌握生字、生词,学生的成绩难以提升,自然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导致学习成绩落后。
2.家庭教育落后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较落后,主要表现在:第一,家长外出务工较多,家庭监护人多数是长辈,对学业知识的辅导能力有限;第二,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孩子应在学校好好学习,在家里完成作业,家长不需要参与学习活动。究其原因,农村家庭的家庭教育能力有限,家庭教育意识落后,自然无法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使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出现难点。
3.课外资源短缺
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而,对广大农村人口开展教育十分重要。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教育资源短缺是主要问题之一。农村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的课外资源明显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语文学习环境资源短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农村的图书馆、阅览室、第二课堂、文学社团等条件不完善,学困生想要在课后汲取更多文学知识的难度较大。第二,语文材料资源短缺。课外书籍短缺使农村学生容易感到自卑,很多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也会因为课外阅读量少而自惭形秽。小学语文学困生要想彻底转变,需要课外阅读资源不断供给。但农村语文学困生没有过多资金去购买多种语文学习材料,加之农村学校互联网设备有限,导致获取网络资源不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无法形成良好的课后辅助学习效果。
二、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
1.合作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
为了转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基础较差的问题,教师应利用合作学习来完成巩固基础知识的活动。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等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之间能够尽快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合作完成生字练习、生词积累、练习等学习活动,尽快转变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其次,教师要设计一对一帮扶活动,积极鼓励班内的学优生帮助学困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例如,一名学优生带动一名学困生,两名中等生带动一名学困生,每周2~3次帮助学困生听写生字、生词,帮助学困生完成作文训练。在这样的一对一辅导下,学困生的基础会得到迅速巩固。最后,教师帮助各小组制订合作学习计划,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小组内生生之间相互协作,加上教师全方位地开展小组评价活动,从而展现每位学生的精彩。语文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教师要重点关注语文学困生,随时表扬与鼓励,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多种角度转化家庭教育的误区
为了解决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家庭教育落后的问题,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首先,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家长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支持和配合。虽然很多农村家长外出务工,但信息技术便捷,教师可以让家长通过手机等方式督促学生学习,协助教师,确保学困生在家庭内主动学习。其次,教师要定期进行家庭教育宣传,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途径,帮助家长掌握更先进的教育方式,便于指导学生的课后语文学习活动。
3.网络支持提供课外资源的补助
为了解决小学语文学困生课后学习资源短缺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补充课外资源。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传递课后复习资料。通过互联网,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材料上传至网络,学生通过浏览这些页面达到学习目的。农村家庭大多有智能手机,家长可利用智能手机让学生观看微课,学习语文课外知识。其次,教师要与农村社区沟通,开放一些图书室等,为农村学生营造独立阅读的平台,具体的阅读材料可由学校出借。在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后,学困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基础知识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另外,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利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开发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为学困生营造优良学习环境,真正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4.爱心教育转变学困生心理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且意义重大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多关爱学困生,因材施教,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完成向优秀生的转变。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谈话,每周至少2次,主要是询问学习进度、学习的态度以及在家庭和在小组内的学习情况等。另外,爱心教育还表现在教师的宽容心上,对于学困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应保持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试误”,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明白“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思想道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转化“学困生”必须从主观角度来纠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励志演讲活动,请班级内的语文学优生分析自己的励志学习故事,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学困生的主观学习态度。当然,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若故态复萌,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耐心坚持下去,从多角度帮扶学困生。
【参考文献】
者粉莲.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J].宁夏教育,2017(06):90.
高志涛.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5):77.
姜华.浅析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学周刊,2019(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