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的使用及路径选择

2019-09-10高婧

教育界·A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

高婧

【摘要】钢琴伴奏教学立足于音乐而表现情感,对学生情感理解与审美认知等都会产生很好的引导。在小学时期,钢琴伴奏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力求让学生在兴趣中完成学习任务。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的使用及路径选择进行分析,探究了音乐教师实施伴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伴奏教学;审美认知;指法训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是较为艺术化的音乐表现形式。《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艺术教育需要将音乐技艺作为培养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要领及技巧,进而提升音乐素养。作为音乐教师应更加理性地认知钢琴伴奏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专题歌曲训练来增进钢琴技艺,另一方面则利用音乐课堂自由活动时间多给学生伴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音乐旋律,增进对钢琴演奏的认同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钢琴学习中。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音乐教育经验,对音乐课堂即兴伴奏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尊重学生主体,明确伴奏教学原则

钢琴伴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教师,在演奏教学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准确地把握钢琴即兴伴奏的几大要领。一是尊重原著。即兴伴奏必须保证演奏节奏与情感契合歌曲本意,同时准确把握好演奏的速度。二是适应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尤其是要深入聆听学生的歌声,观察学生肢体动作与气息的变化,适应学生歌唱节奏、速度等,准确找到伴奏的切入点,并与演唱者融为一体。三是自主发挥。伴奏教学要有灵活性,主要是在歌唱间歇期或前奏等部分进行伴奏,要突破歌曲歌唱影响,依照音乐感情色彩来自由发挥,从而激发学生在后半段齐唱时的情绪与节奏感,为钢琴伴奏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此外,教师还应该在弹奏时明确歌曲的类别,并据此选择钢琴伴奏的风格与节奏。

二、合理搭配教材,规范钢琴伴奏练习

音乐专业教材是伴奏教学的基础性依据。在小学伴奏教学中,不同伴奏教材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存在明显不同,教师要明确教材合理搭配的重要性。结合多年的从教经历与伴奏经验,笔者认为教材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基础类伴奏教学教程,即规范学生弹奏时坐姿、手型、指法等,同时让学生认识简单的乐谱,练习简单的节奏与练习曲,如《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二是伴奏教学指法教程,即从学生伴奏学习基础到最终掌握整个伴奏的手指技巧技法,其中有手指技巧训练、大小调音阶训练,还有颤音练习等,几乎覆盖学生伴奏学习的全部范围,如《哈农钢琴练指法》。三是搭配型教程,即基于基础类伴奏教程的教学教程,重点聚焦学生手指触键精准度练习,也可让学生通过左右手的交替练习来达到演奏既定曲目的高度娴熟状态,从而避免个别错音的出现,如《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等。随着伴奏教程的增多,其专业化程度也逐步提升,教师应该站在大音乐的视角审视学生日常学习,根据学生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钢琴伴奏课程。

三、加强教师指导,掌握钢琴伴奏技巧

钢琴伴奏的专业性要求,致使许多学生在理解与掌握技巧层面始终存在障碍。《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伴奏教学首先要保证对乐谱的熟悉度。故而在小学钢琴伴奏教学中,一是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规范学生读谱习惯,增强学生演奏协调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二是教师要保证伴奏演奏从易至难、从简到繁、由慢到快的学习原则,帮助学生从偶然无规则地弹奏音乐,到熟练掌握旋律并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三是教师要帮助学生科学选择踏板用法。踏板是否能够合理使用,关系着伴奏的整体效果。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同步踏板、切分踏板及抖音踏板等的用法及作用,并根据伴奏需要适配不同踏板,尤其要指导学生用好右踏板,利用其来保持与手指键音的配合,使伴奏不再具有孤立感。四是教师要重点锻炼学生的指法基本技巧。伴奏教学的发声主要在于手指的动作,教师要重点强化指法的合理运用,做到弹奏自然与情感表达一体化,学生则要深度了解并掌握各种常用指法。

总之,伴奏方法的掌握与伴奏演奏的反复练习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既要注重方法技巧要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刻苦练习,提升伴奏能力。小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从掌握基本功提升到灵活运用技巧。

四、突出审美导向,培植深厚音乐情感

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钢琴伴奏本身就是利用熟练的技巧传递音乐之美的活动行为,旨在让听者从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伴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伴奏之律动节奏、乐曲音调等都能激发音乐感染力,教师倘若能够保持正确的教育方式,其伴奏教学即能在指导与训练中传递给学生更强的美感。这种音乐伴奏教育的标向也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倡的“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理念相一致。要达成这一目标,一是要突出情感在音乐教育中的体验价值。作为最具表现力与感染力的情感载体,音乐教育更注重的是聆听者或演奏者深入词曲背后去探寻作者的情感诉求,从而真正体会音乐丰满的情感。音乐教师要在音乐理解与演绎中做情感的表现者与传递者,要重视在伴奏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运用更为灵活的伴奏演绎与体验方式,触动学生心灵,从而提升其审美体验。正确的情感导向与深入的情感认知,将对学生今后理解伴奏作品与创编音乐产生极为显著而长久的影响。二是要凸显创新在音乐伴奏学习中的推动作用。“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教师要立足小学生实際,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创新优秀的伴奏教学方式,进而在教学中更为从容自如,为学生伴奏学习提供更多优良方案。

柏拉图曾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不是其他教育所能比拟的。钢琴音乐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对音乐、钢琴伴奏的兴趣,从而将正确的审美导向植入学生的认知中,不断提升学生对伴奏音乐的理解,促使其主动投入学习中。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夯实伴奏教学的基本功,引导学生加强对伴奏技巧的训练,使其在掌握伴奏学习要领的同时寻找到技巧规律,为今后伴奏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李爱华.论钢琴即兴伴奏的内涵与伴奏者能力素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56-158.

吕晓燕.钢琴伴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3(05):219-220.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
启动多元思维,激发音乐灵性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戏歌艺术特色以及对小学戏曲教学的引导作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