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重庆例证

2019-09-10黄庆华时培豪刘晗

重庆社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熵值法生态保护

黄庆华 时培豪 刘晗

摘 要:中国经济正从追求数量的高速度增长阶段向谋求效益的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变,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各地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基于重庆2009—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各领域建设发展取得丰硕成绩,其中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是促进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社会民生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本研究最后提出明确发展战略规划导向,完善政府参与机制,加强创新系统建设,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生态保护;熵值法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特别委托重点项目“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及政策体系研究”(2019TBWT-ZD10)。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9-0082-0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9.00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然而,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逐渐凸显,集中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建设不平衡、环境保护不充分等方面[1]。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平衡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平衡发展指数为52.49,较2016年仅上升1.38,从地区不平衡程度上看,2011—2017年中国生态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民生领域不平衡程度分别为0.30、0.24、0.21、0.12,表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一研判揭示了当前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调。

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各地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对于重庆而言,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动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保持上行,但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以期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因此,全面而准确地测度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进而制定完善相应政策体系以保障高质量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自从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来,学术界在理论层面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然而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的讨论相对匮乏,仅有为数不多的文献涉及。受Solow模型、Griliches-Jaffe模型的影响,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部分学者仅界定为经济增长效率提升,并用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等单一指标作为衡量标准[3]。李平等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衡量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技术进步水平以及对资本和劳动要素具有较强的集聚能力,可以提升宏观经济总体全要素生产率[4]。王竹君、任保平采用三阶段DEA模型从社会福利水平与成果分配、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整体素质三方面测度中国经济发展效率并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发现三大外部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5]。陈诗一、陈登科用劳动生产率测度经济发展质量,系统考察雾霾污染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发现雾霾污染显著降低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6]。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衡量要素利用效率的指标,并不能体现要素的配置效率,单纯用效率指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7-8]。沈利生、刘瑞翔等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要素中间投入量,并以增加值率指标衡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9-10]。这种测量方式虽然能部分克服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不能体现要素的配置效率的缺陷,但会受到门槛边界影响,不同的门槛边界会有不同的测度结果[11]。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率等单一衡量指标能够从不同角度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并不能综合揭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貌[12]。相对于发展数量而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种生产要素投入低、产品产出高、环境污染少、社会效益高的发展模式[13],不仅涉及经济发展状况,还应包括创新能力、生态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14-15],因此,除考虑经济发展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应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畴内。钞小静和惠康等认为除重视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外,社会福利变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改善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16]。任保平等认为,技术创新可以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经济高质量发展除关注经济结构、资源环境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外,还应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与要素配置,特别是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17]。就发展特征而言,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从充分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等方面来进行评价[18-19]。上述研究从不同层面所构建的多维指标体系,涵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环境、社会福利等多个维度,相较于单一指标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更得到研究者的青睐,因此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20]。

纵观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整体层面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测度,缺乏针对局部区域特征的研究与评价;其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普遍存在注重经济发展速度与总量,反映其他领域发展状况的指标较少的情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要求各方面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14]。基于此,本文以重庆为例,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并考虑区域特点,从不同层面构建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多维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测度。

二、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一)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特征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一种注重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减少发展的负外部性、重视社会效益的质量型发展模式[21],强调发展的充分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其最终评判标准是经济发展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6]。作为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集中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能够集中概括这些特征,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执行“五大发展理念”[15]。因此,本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同时鉴于重庆以制造业为主体,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大的特点,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建设、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五个维度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进行概括。

一是经济发展。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打破经济结构低端锁定,加速进行经济结构向服务化、智能化调整,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转型升级。此过程中需处理好供给和需求、投入与产出、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等关系[3],发展方式要由依靠资源和资本投资为主向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转型[22],促进重庆经济发展向“量”与“质”并重方向提升。

二是创新驱动。重庆作为鋼铁、汽车等传统制造业基地,亟须通过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传统产业注入活力,充分发挥创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作用,提高重庆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效率,助推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23]。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根本之处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三是生态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重庆作为传统制造业基地,又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必须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意识,强化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保护力度[20],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市场机制建设,反对无节制的污染排放,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

四是社会民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将发展成果进行公平分配,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因此,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合理的分配政策缩小经济活动参与者收入分配差距,推进公平发展和共享发展,使人民享受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重庆实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基本保障。一方面,作为传统制造业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增强重庆承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的能力,并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重庆缩减收入差距,改善居民生活状况也有重要影响。

(二)指标选取

为充分测度重庆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本文基于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特征,并借鉴师博、任保平、魏敏和李书昊等人的研究成果[7,24],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创新驱动能力、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民生发展和基础设施完善5个子系统20个测度指标的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依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熵权法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熵权法是以各测度指标数据变异程度为依据确定权重的一种方法。熵是对信息无序化程度的一种度量,可以克服选择指标差异性过小造成分析困难的问题,能反映数据的隐含信息。熵权确定权重的方法能尽量消除权重确定时的人为干扰,从而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25]。熵权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运用极差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中各测度指标Xij作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后续运用熵值法会涉及对数运算,数值为0的指标无法取对数,本文参考张美竹等人的研究经验,在量纲处理过程中采取数据平移的方法[26]。另外,对于正、负向指标需要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正、负向指标含义见表1附注。具体处理方式见式(1)和(2):

数据来源方面,除新增固定资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万人公路长度、每万人公园绿地面积以及每万人社区服务机构数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外,本文的其他指标数据均来自重庆统计信息网年度数据库。由于部分指标数据在2009年以前存在较多的缺失值,为了保证模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选择从2009年开始测算。

三、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测度结果

本文基于构建的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并借助 Stata 15.1软件测度了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

1.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从表2可以看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7年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达到1.740 8,比2009年的1.232 0提高了0.508 8,指数年均提高0.063 6,表明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9年至2017年间得到较大的提升,经济发展兼顾速度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质量的提升。从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上看,由图1可以看出,2009—2012年处于快速上升阶段,2012年重庆经济高质量指数为1.576 3,比2009年提高0.344 3,指数年均提高约0.114 8。2013—2017年处于波动提升阶段,指数年均提高0.049 9,比前一个阶段增速放缓。其中,2013年和2016年的经济高质量环比指数还略有下降,表明重庆经济高质量保持稳步上升势头的同时,质量提升速度有所减慢,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有许多亟待开展的工作,未来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具有广阔的空间。重庆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原因可能在于,近年来重庆“三大攻坚战”效果凸显,“八项行动计划”硕果累累,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显著,发展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质量进入新局面,居民生活质量步入新台阶[24]。一系列促进重庆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完善城市设施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源。

2.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向好

在关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的同时还应注意五个维度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上,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除社会民生维度略有下降以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均呈现上升态势,重庆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创新性、协调性和分享性近年来都有显著提高。从图1可以看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上升变动趋势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这表明重庆在2009年至2017年间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主要是由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所促成的。

一是重庆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上升趋势。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指标来看,重庆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上升趋势,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阶段后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如表2所示,2017年重庆经济发展指数为0.375 4,在2009年至2017年间,重庆经济发展指数增加了0.175 2,平均增速约为0.021 9。当前,重庆经济整体上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的速度和效益都在同步提升。重庆正以智能制造为手段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重点领域基本完成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加快走出制造业“微笑曲线”底部。通过建设应用工业互联网,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等手段,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程度,引导重庆传统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重庆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缓慢提升。由图1可以看出,重庆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在缓慢提升。由表2可以看出,2017年重庆创新驱动发展指数为0.329 2,与2009年相比,重庆创新驱动发展指数增加了约0.067 1,指数年均提高0.008 4,增长速度略为缓慢。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重庆正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道路,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整合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创新资源,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工业大数据中心等制造业创新中心,以智能产业为基础提升传统产业产品创新能力,通过智能化与数字化改造提升重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重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重庆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重庆生态文明建设除了2016年有所下滑之外整体上都保持增长态势。2017年重庆生态文明建设指数为0.388 7,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约0.170 5,平均增速约为0.021 3,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高质量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与发展效益提升的重要标志[27]。当前重庆生态文明建设正稳步提升,环境质量整体向好。其原因在于重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积极淘汰和改造传统落后产能,加快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依托科技创新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水平,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

四是重庆社会民生发展相对较为滞后。正如图1所示,2017年重庆社会民生发展指数为0.261 2,较2009年的0.352 5下降了0.091 3,表明当前社会民生发展难以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科学发展之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26]。重庆近年来虽然聚焦健康环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中医药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但民生发展方面与经济发展方面相比具有滞后性,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因此,亟待加强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五是重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年提高。由图1可以看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庆基礎设施的完善程度在逐年提升。如表2所示,2017年重庆基础设施建设指数为0.386 4,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约0.187 3,平均增速约为0.023 4,说明重庆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在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在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重庆近年来完善了能源供给体系,推进了城市电力、燃气、排水等设施规划建设,正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形成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市政设施体系,全面增强了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虽然重庆经济发展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模型结果也发现重庆社会民生方面发展滞后,并呈现下降的趋势,创新能力提升缓慢等方面有诸多不足。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如下:

一是社会民生任务较为艰巨。从图1可以看出,重庆社会民生指数在0.259 9~0.352 5之间徘徊,并具有下降的趋势。可能的原因在于:其一,基础条件较差,民生补短板的难度较大。自然条件是阻碍民生均衡发展的首要诱因。重庆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导致关乎民生的教育、医疗等方面发展的自然条件不佳,加重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不公平等问题。其二,彻底完成扶贫攻坚任务难度大。在扶贫方面,前期基础较好的贫困地区已经通过努力成功脱贫,而剩下的都是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产业基础差和不易脱贫的民族地区,这些人口都是脱贫攻坚中的“钉子户”,脱贫难度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判标准为“是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若不妥善解决好教育公平和脱贫问题,将会影响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认可度。

二是企业创新能力整体不强。由图1可知,创新能力指数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在0.223 1~0.329 2之间,远低于经济发展指数和社会民生指数。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在于,虽然重庆企业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整体上特别是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仍然较差,多数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末端,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这已被何岚的研究所证实[23];其次,重庆的中小微企业数目众多,多数中小微企业缺乏研发能力,技术进步能力薄弱。有的企业即使设有研发机构,也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研发人员兼职、研发部门功能不全等普遍性问题。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等原因,中小企业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方式仍尚未形成,企业并没有真正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最后,重庆还存在着创新投入不足,合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市场化程度低,鼓励创新氛围不浓等问题。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必须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生产效率提升[7]。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重庆2009—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在2009—2017年间,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经济高质量指数达到1.740 8,较2009年增加0.508 8,彰显出“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的丰硕成果,为重庆经济顺利转型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重庆在经济发展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重庆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生态文明建设指数和基础设施建设指数在2009—2017年间年均增长值分别达到0.021 9、0.021 3和0.023 4,保持较快速度提升,有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社会民生发展和创新驱动能力是重庆经济高质量建设亟待强化的领域。2017年重庆社会民生发展指数为0.261 2,相较于2009年的0.352 5,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了0.091 3,创新驱动能力虽然提升,但是增长速度缓慢,创新驱动能力指数年均增长仅有0.008 4,亟待弥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这两个“短板”。

鉴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重庆经济高质量建设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明确发展战略规划导向,引领经济的高质量建设

立足“两点”定位,围绕实现“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制定高定位、高标准和高层次的战略规划,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建设与发展。首先,以带动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为导向。注重发挥经济高质量建设过程的辐射作用,借助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有利契机,通过开发合作、产业分工、人才交流等多种途径传导,向重庆输送高质量发展动能,以一域发展助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其次,以构建开放新格局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发挥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性优势,积极融入和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引进高质量外商投资、鼓励本地企业对外投资等多维措施,加快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建设步伐。最后,以通过绿色发展推进经济高质量建设为导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山清水秀美丽城市建设等多条举措并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示范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政策协调机制,促进要素合理流动

加强区域协调,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重庆应该重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逐步完善政府参与机制,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首先,在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框架下,重庆应积极推动区域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资源高效流动和整合,进而提高区域整体的要素使用效率,形成区域规模经济效益,带动重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其次,要落实“放管服”政策,推动投资体制机制改革,撬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依托,逐步放宽部分垄断领域的市场准入,拓宽社会投资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相关行业的投资,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要重视民营企业家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通过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管理才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促使企业承担起创新发展的主体责任,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加强创新系统建设,提高资源转换效率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动力,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重庆要强化人才资源供给,助力创新能力提升。树立“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意识,综合运用规划、产业发展和市场机制等模式吸引人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西部人才集聚高地,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要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快建设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人才治理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其次,强化布局重点基础性、源头性创新。重庆应加强创新生态建设,完善从研发投入到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在基础性、源头性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企业高新技术“源头活水”问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最后,注重创新成果转化,缩短高新技术应用与实际生产的周期。政府要着力解决好影响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的体制机制,把创新成果转化的各个环節紧密结合起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保证创新和效率的提高。

(四)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保障居民生活服务需求

高质量发展应是共同享有的发展,应当是让人民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红利和获得感的发展。针对当前社会民生任务艰巨的现实情况,重庆应着力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和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具体而言,首先,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要坚持规划先行,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质量,构建高质量的产城融合发展体系,提升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形成以城市发展为引领促进重庆市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新格局[28]。其次,加强区域协调,推动各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支持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短板。通过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探索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等多种举措,减小各区域在文化、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资源分配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在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协同化和均等化。通过加强各区域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社会民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26-40.

[2]  蒲晓晔,Jarko Fidrmuc.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结构优化机理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13-118.

[3]  贺晓宇,沈坤荣. 现代化经济体系,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18(6):25-34.

[4]  李平.环境技术效率、绿色生产率与可持续发展: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的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11):3-23.

[5]  王竹君,任保平.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经济效率测度及其环境因素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4):8-16.

[6]  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18(2):20-34.

[7]  魏敏,李书昊.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11):3-20.

[8]  陈刚,李潇. 行政区划调整与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再检验——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的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7(4):40-51.

[9]  沈利生.“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4):139-151.

[10]  刘瑞翔.中国的增加值率为什么会出现下降?——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框架的视角[J].南方经济,2011(9):30-42.

[11]  范金,姜卫民,刘瑞翔.增加值率能否反映经济增长质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2):21-37.

[12]  黄庆华,胡江峰,陈习定. 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两难还是双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1):140-149.

[13]  陆波,方世南.绿色发展理念的演进轨迹[J].重庆社会科学,2016(9):24-30.

[14]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15]  任保平,文丰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2018(4):5-16.

[16]  钞小静,惠康.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75-86.

[17]  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05-113.

[18]  Shao S,Luan R,Yang Z, et al. Does Directed Technological Change Get Greener: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hanghai's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6(69): 758-770.

[19]  尹曉青. 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政策及现实例证[J].重庆社会科学,2019(3):18-30.

[20]  余泳泽,胡山.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基本路径:文献综述[J].宏观质量研究,2018(4):1-17.

[21]  王雄飞,李香菊.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与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J].改革,2018(6):80-88.

[20]  Cimoli M, Primi A, Pugno M. A Low-Growth Model: Informality as a Structural Constraint[J]. Cepal Review, 2006(4): 85-102.

[23]  何岚.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因素[J].重庆社会科学,2016(8):26-33.

[24]  师博,任保平.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分析[J].经济问题,2018(4):1-6.

[25]  赵磊,刘洪彬,于国锋,等. 基于熵权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2(4):63-69.

[26]  张美竹,秦趣,刘正康. 基于熵值法的人工湿地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以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6):11-14.

[27]  赵吉.城市支点、协调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走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7(2):42-49.

(责任编辑:文丰安)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熵值法生态保护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