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世界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与涵养

2019-09-10汪高锋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世界史家国史料

汪高锋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是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家国情怀是实践“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要求,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被称为“历史教育的根本归旨”。[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却存在着偏重中国史部分的家国情怀培育,而忽视世界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与涵养,造成家国情怀培育的“片面化”和“狭隘化”等问题。然而,家国情怀的内涵本身就具有多层次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其划分成以下4个水平:

水平1 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水平3 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由此可见,在培育家国情怀时不应只局限于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还应注重世界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与涵养,进而使学生能够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反思世界历史并从中汲取全人类的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最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培育最高层次家国情怀的应有之义,也是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在不久前举行的宁波市第十一届高中历史特级教师带徒活动中,笔者根据新课标,“试水”新教材,执教《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尝试在世界史教学中逐步渗透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以下是笔者的一点浅薄之见,不当之处敬請方家指正。

一、以生为本、情由境生,让家国情怀有温度

历史是过去的内容,无法直接实践,却又需要“传达给人以对于人物或事件的某些具体感受”,[3]缺乏历史知识和理性思维的高中生在触摸、走进历史时,对异时异地的人和事难免会产生“天然的隔膜”。“高大上”的家国情怀对青春懵懂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存在着“陌生感”、“距离感”。而好的历史情境正是架起学生与历史对话的桥梁,能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进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增强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缩小这种遥隔古今、相望千年的时空距离感时,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充分考虑学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神入历史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让他们对历史,对他国文明报以理解之同情,心存敬畏,包容借鉴,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4]才能与有血有肉的历史产生“共鸣”、“共情”,感知家国情怀的温情与温度。

就本课而言,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代,时间遥远,加上课时少、概念多、容量大、理论性强,学生理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不足,在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上存在一定困难,很难有深切的感受,甚至会觉得本课内容枯燥艰深,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补充视频、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具体的历史情景,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马克思主义诞生时代背景的理解,感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具体来说,笔者先是引用与马克思生活在同时代的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对工业革命的一段经典描述,然后结合多种有效材料如生产力发展柱状图、“伦敦瘫”和《童工劳动调查特别委员会报告》,创设鲜活生动的历史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其神入工业革命这段特殊的历史,设身处地感受到工业革命下贫富分化之严重、阶级矛盾之尖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样地,在学习空想社会主义时,通过“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欧文之死”等小故事创设具体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辩证地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感受空想社会家为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而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产生情感上的“共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凸显家国情怀的渗透与涵养。

二、学术引领、史料实证,让家国情怀有深度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基石”素养,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备途径,史料是探寻历史真相的媒介,是开展历史教学的基础。“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将历史置于特定的时空观念中,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最终才能形成大格局的家国情怀。”[5]培育家国情怀若离开了史料实证,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在世界史教学渗透与涵养家国情怀还必须坚持“学术引领、史料实证”的方法,把学术界权威的前沿成果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最终才能形成大格局的家国情怀”。

举例来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时,笔者引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权威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史料实证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为无产阶级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还从反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使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大大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文明水平,感悟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加深对其世界意义的理解,最终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属于无产阶级,更属于全人类,因而是“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材料一:在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经济的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中,在日渐增多的员工持有股份的实践中,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公正水平的日益增长中,在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差别的不断缩小中,也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董得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材料二: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已教会很多人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教他们至少要努力去减少这些现象。

——(英)戴维·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传》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高、涵盖面广、学术性强的人文学科。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广泛阅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关注相关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动态,以学术引领自身教学,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史料实证作为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备途径,能“帮助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6]“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观的形成与历史方法的掌握”。[7]因此,教师必须从“学术引领”的高度和宽阔视野,以前沿学术成果为支撑,运用史料实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进而拓展家国情怀的深度。

三、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让家国情怀有广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李惠军老师曾一再强调“世界史课程教育对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历史观察广度,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发展历史思维和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家国情怀“既强调对本民族和母国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也强调学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理性吸取世界各国发展之经验教训,学会与世界平等对话”,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大家国情怀”。[9]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进而拓宽家国情怀的广度。

在本课的总结提升阶段,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采用列表法帮助学生厘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从相互对立、水火不容到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更体悟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而引导学生更加关注中华民族与人类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凸显家国情怀的渗透与涵养,既总结所学知识,又自然升华了本课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强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对人类历史发展经验的借鉴和历史教训的反思,为家国情怀的概念拓展提供了直接而宝贵的启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理应成为世界史教学中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遵循和核心要义,而且顺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合乎国家扩大开放的大政……只有将人类世界的共同命运与民族国家特殊命运紧密联系,家国情怀才具有现代意义和未来价值。”[10]反之,如果“过度地强调家国情怀,不屑放眼世界,就会导致封闭保守,夜郎自大,不利于国家的创新与发展”。[1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史不仅充满着丰富、生动和感人的内容素养,而且蕴含着警世、精彩和深刻的思想哲理”,正如李惠军老师所呼吁的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面向人类世界、面向未来世界的家国情怀”。[12]随着新一轮课改和新教材的逐步颁行实施,如何在历史课堂尤其是世界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懷素养,已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上只是笔者在“试水”新教材中的一些尝试和一孔之见,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页。

[2]曹小文:《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目标与追求》,《历史教学》2018年第1期。

[3]何兆武:《历史和历史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60页。

[4][9]朱彩琴:《例谈“家国情怀”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的落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11期。

[5]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第2期。

[6]杜奎英:《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课程教材改革》2005年第10期。

[7]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9期。

[8][10][12]李惠军:《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审视“家国情怀”》,《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4期。

[11]成学江:《关于历史学科“必备品格”的教学理解》,《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世界史家国史料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家国情怀素养在世界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谁咬得更厉害
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开创性一步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英文期刊《世界史研究》首发座谈会在京召开
地方院校世界史学科发展的隐忧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