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层”视野下的史学原典阅读活动初探

2019-09-10陈光艳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史学变法考查

陈光艳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曾说:高考是立德树人的“一堂课”,高考是服务选才的“一把尺”,高考是引导教学的“一面旗”。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明确高考的方向引领,在教学实践中上好这“一堂课”、把握这“一把尺”、树起这“一面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目前“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完成构建。明确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同时强调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考查要求。为了更好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高考评价机制,我们在课堂开展史学原典阅读活动的初步探索。通过选取史学经典篇目,课堂限时阅读,并进行主题式交流分享,最后表述成文——无论是从践行历史学科承载的育人功能,还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这一探索都体现出其重大的现实价值。下面笔者将以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28题为例进行说明。

一、明确高考方向,聚焦核心价值

我们来看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28题: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本题主要借用西方一份报纸,巧妙考查了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基础知识,又要求学生要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能表明西方人态度的关键信息,并调动和应用所学知识对1898年“光绪皇帝已经遇害”“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的描述进行真伪辨别。我市采用的人民版必修教材中仅仅提到“维新思想”,在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才完整地呈现《戊戌变法》;在教材内容中,并没有提到西方人对中国此次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持何态度。对于本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科的审辨式思维,还必须要有国际视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此题创设了这样一个新的情境,考查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也体现了命题人对学生应用性和创新性等关键能力的考查。这样就无形延伸了对戊戌变法考查的宽度,也增加了此题的难度。

此题干只有65个字,但却凸显了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在“1898年”的时空下,学生储备的基本知识是:当时戊戌变法失败,皇帝被囚禁在宫殿西面的中南海瀛台。但此英文报道却做出“光绪皇帝已经遇害”的言论——只能表明外媒对改革领导者光绪皇帝的密切关注,此时无声地考查了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光绪皇帝在变法失败后被囚禁,慈禧太后再次掌权的事实,被英文报纸认为太后维持统治是一场“滑稽剧”,这对慈禧太后此举的讽刺态度不难看出。讥讽慈禧太后,关注同情光绪皇帝的命运,也显示了高考试题考查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引起学生对改革者的同情,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引导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二、选取经典篇目,拓展必备知识

本题把对戊戌变法的认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固有的传统认知到西方人对变法的态度,这对学生史学素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都说高考是指挥棒,依据“一核四层四翼”的顶层设计,我们有必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回到经典史学篇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品质。正如郭华先生所说:“深度学习即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时代挑战的主动回应。”[1]

在众多相关史学篇目中,我们选取徐中约先生《中国近代史》第十五章——《1898年的维新运动》,并对此题进行针对性拓展阅读。相关的课堂阅读内容节选如下:

节选一:后党害怕迟则生变,提前了政变的日期。9月21日,西太后突袭帝宫,截取了所有的变法文件。就在那一天,她公开地宣布皇帝疾病缠身,她不得不接管执政。在她的生命中,皇太后第三次在一道丝织的帘子后面重新执政,而皇帝被拘押在宫殿西面的中南海瀛台。

节选二:慈禧向全国宣布他病得很重,而皇帝即将被处死的猜测广为流传。北京的外国使节警告说,任何有关皇帝的暗中的不幸事件都将招致干预。在外国的压力下,朝廷同意一位法国医生去给皇帝看病。正是这位医生的证实,外国人才相信皇帝还活着。

节选三:.第二年的冬天(1899),又一个废黜皇帝的企图在酝酿着,与王朝的惯例相反,慈禧太后为光绪帝挑选了一位储王。光绪的生命重新让人担心起来。外国使节不接受皇太后庆贺已选定继承人的邀请,一千二百位上海名流致电总理衙门,要求保护皇帝。自然,这一切使皇太后恼怒异常。

这段阅读材料明确体现了戊戌变法时外国使节对帝党和后党的态度,显然弥补了课本知识的局限,学生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外国人对中国变法最高领导者的态度,此题就易如反掌。

三、主题式閱读分享,提升关键能力

“四层”中的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本章节内容集中限时90分钟阅读之后,学生读书心得分享交流主题大大出乎笔者意料——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如以康有为为主题的有《康有为的晋升攻略》《城府之深——康有为》《理想的改革者康有为》《浅谈政治改革中策略的重要性》等;以维新变法中的慈禧为主题的《这个女人不简单》《我看皇太后的“维权”之路》《权力的游戏》《姜还是老的辣》等;以翁同龢为主题的《其心不纯,何谈变法》;以传教士为主题的《变法的重要影响者——传教士》;以及从整体上谈论戊戌变法,如《命运多舛的维新变法》《历经艰辛终不成,改革之道阻且长》《维新运动中各派之间的矛盾》《我看维新变法失败的必然性》……虽然学生们的论证和文笔略显稚嫩,还需不断修改,但是通过有限时间内的开放式史学经典文本材料阅读,有效地增加了知识的宽度,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获取文章信息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进行发散思维,提炼主题观点并进行说明,提出历史观点并进行合理论证,最后得出历史结论。在综合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悄然落地。

课堂原典阅读活动的实践,是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深度学习的审辩式思维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意义正如郭华先生所说:学生个体经验与人类历史文化的相关性,落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模拟性地参与社会历史实践,形成有助于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引导教学是高考命题的明确方向,更是中学教师对高考的现实需求;考試向教师、学生传递的重要信息是“什么是教与学最重要的内容”,对教育教学有重要的牵引和拉动作用。

培根说:“阅读使人丰富,讨论使人成熟,写作使人准确。”史学原典阅读活动的探索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进行深刻揭示,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2]这个过程中有效落实了“一核四层四翼”中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内容。

四、史学原典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历史学被认为是人文之母。坚持在中学历史课堂开展原典阅读活动,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其重要的意义显而易见。 在开展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阅读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更要体现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二)策略上要注重针对性阅读和对比阅读。“阅读策略是驾驭技巧的方略。”[3]在阅读前对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任务、阅读行为进行规划,以此展开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效果。

(三)方法上要注意掌握各种阅读的技巧。如精读还是略读,有声阅读还是默读,是整本书阅读还是规定章节阅读;分享交流前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再分组相互交流探讨等。难度不一的阅读文本采取的阅读方法应该不同,才能保证历史原典阅读活动的有效性。

除以上几点外,阅读效果评价的及时反馈,以及面对不同心智发展水平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水平和收获,如何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也是阅读活动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注释】

[1]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3年7月22日。

[3]曾祥芹主编:《阅读学新论》,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第307页。

猜你喜欢

史学变法考查
徙木立信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新、旧史学的更替
徙木立信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王安石变法之历史探源
秦国“政府智囊”如何谋划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