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南开:允公允能,育才兴国①

2019-09-10刘浩崔勇锐

中小学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周恩来

刘浩 崔勇锐

摘要天津市南开中学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始终坚持南开公能精神的信仰和品格追求,探求学校发展道路。主要体现在:以爱国为底色,传承公能精神,从教育救国到育人兴国;以老校友为人生楷模,在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南开精神的内涵,形成弘扬南开公能精神的独特育人环境;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新时代的价值追求,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形成南开公能素质教育新框架和“南开公能”课程体系。

关键词百年老校;南开中学;南开精神;公能精神;周恩来;拔尖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12-0009-04

“春华起南开,秋实献九州。”2019年10月16日,天津市南开中学用一如既往的简朴隆重方式,与千余位返校校友共同庆祝建校115周年。这一天,南开中学主教学楼—翔宇楼大厅里悬挂出一幅主题为“使命”的大型油画。画中反映了南开中学发展历程中的115位代表性人物,包括创办人、捐款人、办学人、知名教师、杰出校友,以及对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贤达人士等,他们在南开中学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映衬下,穿越时空,济济一堂。校友們纷纷驻足欣赏,仿佛在品味一幅南开中学百余年办学历程的史诗画卷。

1904年建校的南开中学,发端于创办人、校董严范孙先生“欲强中国必须变法维新;而变法维新,则非创办新教育不可”的坚定信念,和张伯苓校长目睹一日之间“国帜三易”的义愤填膺。二人都是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的爱国教育家,他们在中华民族深陷危机之时,挺身担当,决心创办一所“模范中学”,为国家和民族培育英才。

南开中学办学伊始就提倡“公能教育”, 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同时也训练学生服务社会之能力。学校制定严格校规、选聘优秀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倡导校园体育、支持学生社团、编写演出新剧等,开时代之先河。1934年,“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被正式确定为南开校训,以此为核心理念的“南开精神”逐渐形成。张伯苓先生讲,允公,是大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允能,是要做到最能,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日新月异,是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提出培育“允公允能”之新型人才,办“日新月异”之新型教育,以探索一条教育救国之路,正是南开人针对社会之弊端、满足社会之需求的爱国奋斗精神之体现。

面对当时国人的颓废面貌,严范孙先生手书“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短短40个字,对南开学生从外在仪表到内在气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严范孙先生坚信,一个没有容止要求的人,难以成为胸怀天下的国家栋梁,他期望南开学生“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

民族危亡之时,南开学生在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以彩旗变换组字的方式,展示了“毋忘国耻、毋忘东北、收复失地、还我河山”大字标语,日本领事当场提出抗议,张伯苓先生义正词严地说:“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爱国活动,这是学生们的自由,外国人无权干涉。”张伯苓强调学生“第一当知爱国”,他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聋发聩,激励着无数南开学子。

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1935届校友叶笃正说:在家读私塾时不知有国,受了南开教育,懂得了祖国,懂得了中华民族,“中国不亡,有我在”。1928年考入南开中学的世界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在专著《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写道:“南开是所很好的中学,而且可能是近现代世界史上最值得钦佩的爱国学校。”

爱国是南开中学教育的底色,也是南开中学教育的旗帜。正是在爱国大旗的导引下,一代又一代南开学子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为己任,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奋力谱写爱国兴国的华彩篇章。南开学子中既有各界精英,更有无数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是国家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功绩写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写入共和国发展史。

南开中学百余年来办学的突出成果,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公能兼具、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南开人用自身的努力践行了南开精神。1925届校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曾说:“大猷南开中学读书四年,南开大学读书四年、任教两年。六十余年来,从未违伯苓校长的教诲:南开精神。”1960届校友、温家宝总理在文章中写道:“南开精神,永放光芒。”2000届毕业生吕莹在6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金牌且获最高总分奖、最佳解题奖,他说:“我有最大的财富—南开精神。”

南开精神是南开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南开精神更是今日南开人的使命。南开精神的传承离不开对学校历史文脉的清晰把握,更离不开榜样的激励引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南开中学1958届校友赵启正曾说:“南开精神具体的形象就是周恩来总理,想到他,想到他的人格、他的贡献和他的伟大,就会知道,拥有这样‘精神的DNA’,将使我们无往而不胜,就能够为国家、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

周恩来是天津南开中学最杰出的校友。1913年8月19日,周恩来考入南开中学,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南开中学完整接受了四年中学教育。他在求学期间22门功课,门门优良;52篇课业作文,七万多字,字字珠玑。他曾写过作文“爱国必先合群论”。他的“诚能动物论”作文获全校作文比赛魁首。他倡议成立“敬业乐群会”,主编《敬业》杂志。他拜师武术大师习武,加入南开新剧团粉墨登场。1917年6月26日,周恩来以89.72分的优异成绩在南开中学毕业。从入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毕业时与同学们约定“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青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奋斗足迹,呈现了一名年轻学子为实现强国梦所进行的探索跋涉。

周恩来的百年中国梦就是在南开逐渐形成的,他实现中国梦的能力也是在南开打下基础的,南开的教育对周恩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学校积极引导南开学子立志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在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南开精神的内涵,形成弘扬南开公能精神的独特育人环境。在南开中学校园中央,矗立着1986年经中央审批敬立的周恩来总理全身铜像,学校至今保留着周恩来上学时的教室、宿舍、毕业证书。近年来,学校还建成周恩来中学时代纪念馆,复建周恩来所在年级毕业时捐建的纪念钟亭,绘制大型油画《周恩来视察母校南开中学》等,希望通过这些文化教育景观,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周恩来的榜样引领作用。

学校还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教育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弘扬周恩来精神。每年3月5日,学校都要召开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暨表彰先进大会,并评选优秀班集体命名为“周恩来班”,这一活动已经坚持了40年。学校成立了“学习研究周恩来小组”,深度挖掘有关史料,先后编辑出版了《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鉴评》《周恩来南开中学习作释评》《周恩来南开中学论说文集》等10本“恩来读本”,以更专业权威的方式研究周恩来青年时期的成长轨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南开学子逐步认识到,周恩来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和伟大人格,都是南开精神的升华与实践,是当代南开精神的精髓,他们以青年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像青年周恩来那样,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立志修为、苦修學业、追求真理、增长才干。

南开教育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奋进,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然成为今日南开教育的价值追求。南开中学的公能教育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沃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更为南开公能教育增添了新的时代主题。

1. 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委的领导下,南开中学自2010年开始进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立南开中学理事会。理事会由精通教育、熟悉南开的各方面专家组成,通过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的战略领导、对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领导、对学校行政工作的监督领导、对学校育人质量的评估领导等,推进历史名校在高起点上进一步发展。

在理事会的带领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学校的重点工作。2010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南开中学为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同年教育部教育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南开中学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单位。以实验基地和试点单位为契机,学校持续进行了六年面向全市招收优秀小学毕业生、面向全国各省市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的招生模式改革实践。2011年,南开中学经市教委批准,开设中学六年一贯制“拔尖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实验班”,与学校高中“拔尖创新型人才实验班”上下贯通,形成初、高中拔尖创新人才联动培养机制。

拔尖创新人才所必备的许多重要素质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和发展出来的。南开中学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探索高中阶段、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的要求,先后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推动了中学、大学不同教育阶段的紧密衔接,使高中阶段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完整教育链的关键一环。

2. 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新品牌

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领军人才的高水平素养。南开中学积极探索以大师对话、创意体验、艺术熏陶为载体的素质教育新框架,形成独具特色的南开公能素质教育特色。

其一,大师对话。自2010年起,南开中学开设“南开公能讲坛”,这是早期南开中学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到校演说的历史传统的延续,也是南开公能教育的时代新发展。目前讲坛已成功举办一百余讲,主讲人包括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前国务委员唐家璇、戴秉国,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经济学家吴敬琏,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著名历史学者蒙曼等各领域的杰出人士。名师大家将他们对新思想、新知识、新问题的研究和对人生的感悟带到南开中学校园,南开学子在与他们的面对面交流中,得以开阔思想、拓展兴趣、树立志向、坚定信念。南开公能讲坛成为南开中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的有力补充,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其二,创意体验。南开中学与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逐步建设完成代表国内先进水平、反映前沿科技的“南开中学体验创意中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目前体验创意中心建有“传统工坊”“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实验室”等19间实验室,学校以此为载体开设选修课程,为南开学子开展有创意的实验和实践提供了平台。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到体验创意中心参观时,面对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体现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意作品,这位被称为“创意产业之父”的老人兴奋地说:“我希望成为南开中学的学生!”

其三,艺术熏陶。伟大的创造总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南开中学在注重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学校组建了以合唱团、交响乐团、民乐团、电声乐团、京剧社、话剧社等11个学生艺术社团为集群的“南开中学艺术中心”,聘请知名艺术家担任艺术总监。近年来,南开学子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各项比赛中多次取得佳绩。

3. 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植根于百余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理念,南开中学形成了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南开公能”课程体系。依据育人指向不同,“南开公能”课程体系划分为“允能课程”和“允公课程”两大类,分别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和“服务社会之能力”。两大类课程共同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各有侧重,通过具体课程的联结,动态发展,相互贯通,共同实现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目标任务。按照能力发展指向,两大类课程又各自划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自主课程”三个子类。“基础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起点,强调课程的普适性,针对全体学生培养基础素质和基本能力;“拓展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提高点,突出南开育人特色,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更高层次能力的培养;“自主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点,旨在满足部分学生的多元需要,使学有余力学生的超群潜能得到更充分挖掘。

其一,“允能课程”是南开中学课程体系的核心。

“允能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指学科教学课程,包括学科必修和学科选修。

“允能课程”的“拓展课程”,主要包括学科特色课程和研究性学习。学科特色课程由各学科自主开发设计,可将其作为学科教学的特定环节,也可通过整合和规范,形成校本选修课。例如:数学学科开发设计的“图形计算器的使用”、英语学科策划组织的“英文戏剧表演”、政治学科长期坚持的“课前时事演讲”等。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自主成立研究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课题探究,目前在文科教学、科技创新等学习活动中广泛采用。在近年举行的国际中学生科学大会上,南开学子提交了《身边的微塑料以及微塑料对斑马鱼卵孵化的影响》等2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

“允能课程”的“自主课程”,主要包括“科技探索课程”“艺术培养课程”“体育健康课程”,为在科技、文体等方面有浓厚兴趣和突出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如“科技探索课程”以“南开中学体验创意中心”为课程基地,目前开设有“航模”“建筑空间艺术与城市规划”“传统工坊”“食用菌栽培”等课程。

其二,“允公课程”是南开中学课程体系的特色。学校将部分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纳入其中,均以课程形式加以规范。

“允公课程”的“基础课程”,包括“习慣养成课程”“主题教育课程”和“实践体验课程”。“习惯养成课程”涉及学校常规德育管理的具体实施形式,如“晨会”“班校会”“新生入轨教育”“值周班管理”等。“主题教育课程”涵盖学校各项主题德育活动,如“清明祭扫”“三五周恩来诞辰纪念大会”“五四表彰大会”“成人仪式暨毕业典礼”等。“实践体验课程”包括“学军”“学农”“研学旅行”等。

“允公课程”的“拓展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南开学子的道德素养,增强担当精神和社会参与能力,包括“义工服务课程”“生涯指导课程”“公能讲坛课程”。其中“义工服务课程”是基于学校长期坚持的“义工制”活动,将其按照新课程要求而进行的课程化提升,学生每学年必须完成50小时义工活动。学校的教学成果“高中‘义工制’社区服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曾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允公课程”的“自主课程”包括社团活动、艺体比赛、领导力培养等,更加突出课程的自主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中,侧重培养学生“敬业乐群”的精神品质。学生社团是南开中学育人的特色和传统。目前,全校共有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综合类共40个学生社团。南开中学的体育、艺术比赛种类多,层次高,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和艺术团体连年在全国和天津市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佳绩。领导力培养课程内容范围广,形式多样,如学校开设的“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教育读本研修”“模拟联合国”“学生会工作实践”等,旨在发现、发掘与发展学生的领导潜质,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百多年来,南开中学始终在育人兴国的征途上弦歌不辍,南开人始终坚持着南开公能精神的信仰和品格追求,探求着南开的发展道路。今日南开中学的育人方向进一步明确,即让每一名南开学子都具有“公能教育”的文化烙印,具有领军人才的创新素质,具有大国青年的国际视野,具有创造幸福人生的健康基础;要使全体学生在适合而有特色的教育中,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生,为将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中国人奠定基础。南开人将继续传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在教育发展的新时代,不忘初心,乐育英才。

注释:

①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南开中学教育与周恩来的成长研究”(课题编号:BE11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周恩来
论周恩来对新四军的卓越贡献
浅谈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贡献
周恩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研究
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研究综述
心系雪域高原
周恩来与王云五关于宪政的共识
抗战时期周恩来与海外统战工作
论周恩来国际关系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