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以“同文精神”引领百年教育创新①
2019-09-10孔虹
摘要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前身是广州同文馆,为适应早期社会现代化需要而生,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开风气之先。学校建校155年来,同文精神薪火相传,在教育改革方面常试常新,以素质教育促进全人发展。新时期学校更加注重同文文化的提升与超越,并依托共同管理提炼同文文化核心价值,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同文课程体系,传承同文教育特色推进教学方式创新。
关键词百年老校;广州同文馆;同文文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12-0024-04
一直以来,但凡提到百年老校,人们总会觉得它们自带光环。诚然,百年老校因其多年的历史积淀,较之很多普通学校确实具有一定的办学优势;但也正因如此,它们往往要承载更多的厚望和期待。百年老校该如何在继承前人办学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开拓创新而不断走向新的高地呢?这是所有百年老校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以下简称“朝天小学”)建校155年来,在“敢为人先”文化传统的引领下,一直领跑广东教育改革,在百年老校的承继和发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朝天小学作为广东省历史最悠久的公办小学,其前身是始建于1864年(同治三年)的广州同文馆,因当时清政府需要外语翻译人才应运而生,与京师同文馆同宗,一脉相承。学校地处广州市北大门朝天街,这里也是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广州乃至广东省历史上首个外国语学校,广州同文馆以培养外交官和翻译人才为目标,在办学实践中带着深深的“敢为人先”的烙印,曾对华南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也在广东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育人目标:培养连接世界的外交官和翻译人才
广州同文馆自创建之日起,就为适应早期社会现代化的需要,以培养外交官和翻译人才为育人目标,并通过规范严谨的教育管理,培养出很多高质量的人才。当时的毕业生中有的随政府使节出国,有的陪同来访的外国人,还有的在就读期间就参与外文书籍的翻译编写工作,在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调和中外关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尤以学员左秉隆、杨枢表现最为突出。
2. 课程设置:注重中西融合,培养通识性人才
广州同文馆虽然设立初衷在于培养外交官和翻译人才,但也意识到教育对象需要通晓中西文化,因此以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办学宗旨,开设了中西文化课程。广州同文馆最初学制设置为三年,在驻防的军队中遴选资质聪慧、年龄在14~20岁、满文汉文都能通晓者为学员,聘请西人及品學兼优的国子监学生来教习。学习科目主要有英语、汉语和算学,同时还通过“课以经史大义,俾得通知古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后来为与京师同文馆同步,广州同文馆于1872年将学制增至八年,课程计划也进行了拓展,学习课程不仅有英语、法语、德语等外国语言课程,而且有算学、化学、天文、地理、世界史地、万国公法等课程,以及生理学、解剖学等选修课,可见当时广州同文馆培养的就是通识性人才。
3. 教学方式:强调与社会对接,突出学用结合
广州同文馆办学时期,在教学方面的显著特征是注重与社会挂钩,学用结合。当时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机会到驻外使馆实习,边学习边实践,加速成才的步伐。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经常翻译一些外文电报和文件,高年级学生则开始翻译外文书籍,在帮助国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1864年创办之日起到1905年更名为译学馆,在长达41年的办学时间里,广州同文馆培养了不少翻译人才,他们也切实肩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传递出对家国的关心与责任。
从最初的广州同文馆到后来的朝天小学,在155年的办学历史中,朝天小学始终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同文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名称屡易而特色不改,办学地址从未更换,校园内三棵近300年树龄的古榕树始终见证着学校的历史沧桑。在“敢为人先”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在后来的每个历史时期,朝天小学都作为广州教育改革的试点和先行者而存在,成果辐射至广州市内外乃至全国其他学校。
1. 坚持办学引领,教改实验常试常新
作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广州同文馆其实就是对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革新的一次代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屡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生动诠释出“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
解放初期,朝天小学提出并推行校长负责制的教改实验。
1952年秋季,学校开始实行五年一贯制办学,并试行“五级分记分法”;同年实行“三算结合”教学实验,以口算为基础、笔算为重点、珠算为工具,三者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1964年,学校在学习贯彻《小学四十条》《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过程中,提出语文汉语拼音基本实验等教改实验课题以及校长负责制的实行。
1978年,学校作为广州市第一批改革开放外事接待单位,开展了“第二课堂”实践研究,组建了包括管乐队、民乐队、合唱队等在内的几十个小社团,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其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上世纪80年代,学校还在传承办学传统、强化外语教育的基础上,聘用外教,并与美国麻省波士顿南方小学结为姐妹友好学校。
1999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教委、国家科委“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幼科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2017年被评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等;2018年被评为“中国STEM教育2029计划种子学校”,同年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注重全人发展,素质教育培育英才
自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首次被提出之际,朝天小学就开始了相关的积极探索。1987年,朝天小学开始进行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目标的教育整体改革,通过“学科教学整体化”“德育工作一体化”“课外校外活动系列化”与“教育管理科学化”四项改革实验,使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结构与功能得到整体优化,建立起了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新体系,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较好发展。
1997年,學校又开展“素质个性化”教育实验研究,并以“怎样使儿童的素质潜能转化为现实的个性品质”这一问题为突破口,创造性地提出了“品德优、智能高、身心健、个性活”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建构了素质个性化的教育活动实验模型,推动了学校办学模式的创新,并形成了朝天小学个性教育的创新特色。
朝天小学还一贯重视美育对于启智、立德、健体的独特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强化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策略。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素质个性化”教学实验中,学校还提出“学会创造,提高审美素质”的教育目标。2002年开始,朝天小学通过实践陶行知人格教育思想,建构健康人格的评价标准,其中文化标准的“致美”即指审美要以“独特、适度、应变、和谐”为操作标准。学校还连续多年被评为“广州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让引以为豪的百年朝天教育历史和文化传统植根于朝天学子、教师、家长心中,使其成为大家的共同价值追求,并引领学校办学不断超越?笔者从2011年8月担任朝天小学校长开始,就带着这一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
1. 依托“共同管理”理念,提炼同文文化核心价值
2012年,笔者领衔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强师工程重点项目“百年朝天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并决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百年朝天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依托“共同管理”理念和做法,即凡是涉及学校发展重大问题时,均由学校成员主动参与、充分讨论,提出方向相对一致的答案,以保证学校管理的民主与科学。我们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采取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方式梳理朝天教育历史,最终从“敢为人先”的办学传统中提炼总结出“弘毅·日新”的学校精神、“明德、归仁”的校训以及“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
从校园里近300年的古榕树屹立不倒,155年校龄唯教育专用,就凝聚了其“弘毅”之神气;从同文文化“中西贯通、创新、第一”的核心要素贯串至今,就彰显了其“日新”之特质;从人才培养模式尊重个性、肯定价值,就凸显了其“全人发展”之理念。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全人朝天面向世界,现代同文走向未来”的办学目标,并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办学历史与特质,确立了培养“自信合群、正心修身、家国情怀、思辨创新、明德归仁的现代朝天学子”的学生发展目标。
2.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同文课程体系
课程是落实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通过梳理学校历史得出的“全人教育”办学理念,是朝天小学同文课程体系设计的根基所在,这使得我们的课程开发具备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独特的教育哲学追求,即以生命的高度写好“人”字,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在建构课程体系过程中,我们深度探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方式,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有层次、有品质的课程。2017年,学校通过申报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德育专项课题,以德育课程为突破口开始课程探索;初见成效后,又于2018年成功申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重点研究课题“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同文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构建起包含国家课程、弘毅课程、日新课程在内的同文课程体系。
其中,国家课程在严格执行国家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采取大科制教学分类(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行校本化研究和实施;弘毅课程围绕“自信合群、正心修身、家国情怀、明德归仁”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了团体辅导、意志力训练、诗书礼乐(琴棋书画)、校史教育、学长服务等系列课程,突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日新课程围绕“思辨创新”目标,在继承广州同文馆注重自然科学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开设了“科学+”课程(STEAM课程)、个性化课程(超常儿童发展课程)、国际理解课程(朝天外交官课程)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研究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弘毅课程和日新课程都通过校本课程的方式进行落实。
3. 传承同文教育教学特色,推进学习方式变革
在落实同文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有效传承学校自创办以来就一直倡导的注重加强中外交流、注重与社会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特色,积极倡导学习方式变革。
一方面,我们坚持课内研修与课外研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鼓励孩子走出去,看世界,长见识,学做人,在此过程中落实“全人朝天面向世界,现代同文走向未来”的办学目标。另一方面,我们全面落实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明理、成长,最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我们在学校各项重大活动(如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开展课内外研学、安全教育、校庆献礼等活动)中,都充分发挥每位队员的主人翁精神,使其在参与学校管理中实现自主发展。又如:学校少先队开展的“值周班”体验活动,让少先队员主动参与学校各部门的跟岗活动,并结合观察与思考给学校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经过成果研究和实践转化,我校“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体验学习圈’探索与实践”成果还获得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孔虹.从同文走向未来—朝天小学全人教育的实践探索[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2] 仲宁,刘华.高校自我评估改进:由行政管理式到共同治理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9,(9).
[3] 张东娇.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 孙向阳.品牌学校的六大核心要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注释:
①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JKDY71)、2017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同文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GDJY-2017-A-A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