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

2019-09-10金蓉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学习能力小学语文

金蓉

摘   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书面语言,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汉语言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初遇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基础;文化底蕴;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1-0004-02

文言文汇集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文言文的阅读。初遇文言文,教师该怎么教?这成为当下语文教师讨论的热门话题,笔者以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为例,谈谈初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已知,导入课文

《司马光》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大部分学生已经在课外读物上读过,这样导入课文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

在揭示课题后,教师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姓氏歌》中提到过的复姓,如诸葛、东方、上官、欧阳等,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听过的复姓还有哪些,再讲解课题中的“司马光”——姓“司马”名“光”,然后让学生简单讲述自己知道的《司马光砸缸》故事,接下来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猜测课文里的故事讲的可能就是之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后教师顺势告诉学生,本课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这种语言形式就叫作文言文。

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减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顺利地导入了文言文这种新的课文形式。

二、跟读课文,读好停顿

古时候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诵读,诵读的方法至今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文言文要利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

《司马光》一课是学生初遇文言文,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读。课后习题一明确提出了朗读的学习要求: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结合课后习题制定教学目标,对学生朗读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跟着教师读出正确的词句间停顿即可,至于朗读的语气、感情等方面一律不做要求。

教师在领读之前出示课文断句的方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范读时要处理好停顿的层次,句号处的停顿可以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略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再短一些。起初教师可以读得慢一点,便于学生跟读,但不要故意拖长音,等学生读得熟练一些后,教师可以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范读,让学生也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跟读,如果学生跟读时停顿的情况比较好,可以鼓励学生试着自己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通过教师“扶”着朗读,学生初步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形式,消除了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三、理解词意,了解大意

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与现在的语言表达形式有所不同,教学《司马光》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插图、前后语境等有利条件理解词语的意思。

例如理解“瓮”字,可以让学生先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知道瓮是一种口小肚大的容器,再观察课文插图,了解瓮的样子,学生可能会提出瓮和缸有什么区别的疑问,教师可以相机出示瓮和缸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知道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课堂上及时运用这一方法,把“群”“戏”“没”“众”“石”等字仿照这一形式组成“一群”“游戏”“淹没”“众人”“石头”等词语来理解。

还有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前后语境,试着换成现代文中的常见词语来理解,采用连一连的方法,比如“登”与“爬上”相连,“足”与“脚”相连,“去”与“离开”相连。

在疏通了语句意思之后,让学生再次跟着教师读课文,读好停顿。多次跟读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深刻了。

四、借助注释,练讲故事

课后习题二要求借助注释讲故事,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不仅要对故事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还要重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这一环节的练讲故事,与初读环节讲述课外书上的司马光的故事不同,对学生語言表述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文非常简短,但是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描写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在讲故事的时候提示学生不能照搬课文中的句子,而是要把课文中的文言词语根据注释转化为现代汉语来讲述,还要按照一定顺序讲。

如果学生不知道从哪里讲起,可以让他们仿照《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理一理讲故事的方法和顺序再练习讲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关注插图中人物的表情,试着揣摩人物的内心,想象各个人物说的话,并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的讲述中,使故事讲得更加吸引人。

把文言文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还可以发挥想象,将短短的几十个字“翻译”成一个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小故事,情节也是一波三折,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文言文很有趣。

五、比较差异,感受特点

文言文与现代文,无论是在语言特征还是在表述方法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只要初步感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即可。

学完课文后,教师可借助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朗读和理解词句的体会,将本文与其他课文进行比较,自主发现语言上的异同点。比如《司马光》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中的基本一致,“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但是不同之处也有很多,如课文中有许多词语是单个字的;课文中用一个“光”字来称呼“司马光”;课文的句子都很短……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保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经验,交流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如“认真跟着老师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初步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初遇文言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时要采用与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策略去教,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要求,达成“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学习能力小学语文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