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建设历程中以组织力为中心语的几个概念的辨析

2019-09-10王磊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组织力基本特征党的建设

王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党的群众组织力”等概念,在党的历史上还提出过“党的组织力”“党的组织力量”等概念。通过研究发现,这几个概念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又存在很大的差别。当下学界在几个概念的使用上,存在一定混用、误用的现象,反映出当下在组织力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要进一步对党的组织力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必须要对以上概念加以整体考察和对比性分析,从而搞清楚每个概念的基本特征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组织力;基本特征;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

党的十九大对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做了总体规划和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遵循。在谈到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时,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部分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以上要求中出现了党的群众组织力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法,很显然这两个概念是对当下党的建设存在问题的回应,是党的建设最新经验的总结和最新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拓展了党的建设的视阈范围。回顾党的建设历史不难发现,以组织力为中心语的概念还出现过党的组织力、党的组织力量等。因此,要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组织力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必须要对四个概念进行总体考察和对比研究,弄清楚每一个概念的基本特征和使用范畴。

一、关于党的组织力、组织力量的历史考察

在党的建设史上,最早出现组织力这个概念是在1929年2月《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的信》(史称“二月来信”)中:“党的无产阶级基础既如是削弱,而干部分子又因两年来白色恐怖的摧残损失极巨,故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经六次大会正确路线的指导终还未健全起来。”[1]随后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再一次提到了组织力:“我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然弱到如中央所言,但在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形势之下,恢复一定很快,党内干部分子的消极态度也会迅速地消灭。”[2]当然,有的文章也指出在《论持久战》中,也出现了组织力这个概念。例如“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3]这里虽然出现了组织力的概念,但是并不是指政党组织力,更不是指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有关的概念,因此不能作为本文考察的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在中央文件中也同时出现了党的组织力量这个概念。例如在1928年1月12日《中央通告第二十八号——论武装暴动政策的意义》中:“对于夺取一省政权的总暴动,不注意切实的准备广大的群众组织的力量,不发动领导城市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领导他们创造巨大的革命高潮,使群众意识发展到自觉的要求夺取政权,而往往不问群众情绪的程度如何,不问党的组织力量如何,不问党与群众的关系如何,一味的主张‘暴动’,无往不是‘暴动’,这实在是一种盲动主义的倾向。”[4]在1928年7月《中央关于湖南工作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再次提到党的组织力量:“过去湖南一切斗争的失败,固然有客观上的许多困难,然而主要的原因,在于党的组织力量太薄弱,工人党员的成份非常之少,使农民的意识影响到党的指导,因此目前建立党的工人基础,吸收新的积极的工人入党,是准备革命高潮的中心任务。”[5]随后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中提到:“但是必须清楚地懂得,党的组织力量,在全国,一般地说来还是微弱的。全国的群众力量也还是很薄弱,全国工农基本群众还没有组织起来。”[6]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党凭借着过去两个革命阶段中的经验,凭借着党的组织力量和武装力量,凭借着党在全国人民中间的很高的政治信仰,凭借着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更加深入的更加统一的理解,就不但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7]都分别提到了党的组织力量的概念。

在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中,既出现了党的组织力这个概念,又出现了党的组织力量这个概念。可以判断的是,这两个词的含义是相同的,党的组织力是党的组织力量的缩写(以下行文中统称组织力)。因为从党的本体建设的角度分析,此时党的组织力和党的组织力量建设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首先,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扩大党员数量、健全党的组织结构,为党的组织力提供组织基础。“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由于党紧紧抓住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的组织这个环节,使党由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团体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拥有5.7万余人的群众性大党,党的力量得到迅速壮大。然而从总体上看,党员在群众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党的组织建设落后于国内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8]随后经过两次反革命政变,全国党员数量仅剩1万人左右,党的各级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虽然后来有所发展,但是又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党的组织几乎被破坏殆尽。“1931年到1933年,中共河北省委遭到7次破坏,北平市委从1933年5月到1935年5月,先后遭到4次破坏。”[9]就连临时中共中央机关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不得不转入苏区。其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和党内公认的领袖,党的领导机关没有担负起领导职责。就如陈独秀所言:“比如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党的机关就很少照章办事,中央机关九个委员不能经常在一起工作以便各负起责任,经常在中央工作的只有两三个人,有时只剩下一个人,组织部实际上不存在,因为没有人在组织部里工作。”[10]再次,党的相关制度还不尽完善。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洪流中,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根本没有安定的时间去认真考虑党的建设的相关制度,很多制度都是因事而设,这就很难谈到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比如党的领导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监督制度、选举制度等都是缺失的。而且,即使在已有的制度规定下,很多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成为一纸空文。最后,党的政治纲领还没有完全内化于广大党员之心。对于政党而言,政治纲领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它对于凝聚全党意志、统一全党思想、调节全党步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我们党的发展历程来看,鲜明的政治纲领确实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最重要因素。在党的初创时期,我们明确提出了党的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一政治纲领对人民群众起到了很大的吸引作用,绝大多数人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受到了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吸引。明确的政治纲领使我们党在短短几年中党员数量和党组织数量呈现几何级增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黨的成立时间较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升自身的马列理论水平,没有时间去教育广大党员,当时加入党组织的,其中一些人对于什么是共产主义并不十分了解,在信仰上也不是十分坚定,也就是党的纲领并没有内化于广大党员之心。因此,当反革命势力向党举起屠刀时,很多人选择了脱离组织或是背叛组织,严重影响了党的组织力。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会严重影响党的组织力建设,放到任何时期,以上都是影响党的组织力的主要因素。因此,结合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结合以上组织力本体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影响因素可以得出:党的组织力就是指党组织内部各要素科学组合、合理的运行从而使党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出强大战斗力。党的组织力基本影响要素包括:足够数量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这是党的组织力的人员基础;健全的组织机构,这是党的组织力的组织基础;鲜明的政治纲领,这是党的组织力的政治基础;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和党内公认的领袖,这是党的组织力的领导保证;科学完善的党内法规,这是党的组织力的制度保证。

二、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概念,“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11]虽然群众组织力这个概念是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但并不是说我们党才开始具有群众组织力的功能,才开始注重增强群众组织力。通过回顾党的历史就能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把广大人民群众有效组织起来从而形成巨大的合力去完成党的目标的历史,也就是从党成立开始,党的群众组织力就是党的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重视组织、善于增强组织力的历史,就是一部党带领群众、组织群众共同奋斗的历史。”[12]

在党的文献中处处可见党组织人民群众的相关论述。比如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以为红军的任务也和白军相仿佛,只是单纯地打仗的。不知道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特别是现在,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13]这里明确提出党领导下的军队的任务是打仗和组织群众,打仗是军队的共同任务,而组织群众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特有的任务。其实这也反映了我们党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群众组织起来。1943年11月,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还有什么与此相反的方针呢?”[14]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党的话语体系中,党组织群众有时候也表述为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江泽民同志在《以人民群众为本》中指出:“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15]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团结群众、联系群众等表述用得更多。

尽管表述不同,但内涵指向是相同的。通过梳理党的建设历程中党关于组织人民群众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党的群众组织力就是指党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人民群众纳入党的领导体系中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共同奋斗的能力。其基本特征体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我们党充分相信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能解放自己、自己能发展自己。其次,我们党充分依靠群众。我们党肩负着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不坚定地依靠群众,不能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根本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像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人民群众参加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获得成功。”[16]再次,我们党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学生。毛泽东同志指出:“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甘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17]最后,我们党善于教育广大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人民群众跟党走。一方面这要求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在符合阶级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就是必须做到政治性与公共性的统一。另一方面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向人民群众充分地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就像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把党的方针变成群众的方针,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的、艰苦卓绝的、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18]当然,在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引导过程中,必须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忽略了群众的觉悟程度、接受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虽然党的政策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但是群众不理解、不接受,再好的政策也是一纸空文。尾巴主义则是相反,它落后于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害了“慢性病”,同样会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三、有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概念的研究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概念后,很快就出现了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特定概念的研究成果。黄海清认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指基层党组织为完成其承担的职责任务、实现党组织的工作目标而组织凝聚动员影响基层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能力。”[19]赵大鹏认为:“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组织力就是基层党组织凭借自身的组织体系和组织资源,对社会进行引导、整合和动员的能力。”[20]高振岗教授则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为指导,立足当下中国的实际,结合基层党组织的任务、职责,同时借鉴西方的相关理论,认为:“党的组织力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根据特定的目标任务以及在其职权范围内宣传上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和发动群众所焕发出来的动员力、发展力、监督力、管理力、执行力、知识力、战斗力、凝聚力形成的合力。”[21]薛小荣教授指出:“就无产阶级政党而言,组织力实际上是無产阶级政党在政治宗旨、组织原则、运行机制、组织惩戒等方面的综合体现。”[22]徐丙祥则把研究的视角放在组织内部,重点考察如何展现党组织的整体合力。“组织力则是指党的基层组织为实现其基本任务,将组织内部的各要素进行调配、统合,从而展现出的整体合力。”[23]

从现有成果的分析来看,有关组织力的基础理论研究重点抓住“组织”二字,强调如何将党内外的人、物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有机地组织起来去完成既定的目标。这一研究思路符合组织力提出的现实要求,代表进一步研究的路向。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指出不足:有关组织力研究的大部分文章还没有涉及对组织力概念内涵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在行文过程中将党组织的组织力与党的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概念混为一谈,出现了概念混用的情况。有的研究成果移植了其他学科中有关组织力的概念,没有考虑到政党这一特定组织的基本特点;有的研究成果虽然考虑到了政党本身的特点,但是没有重点考察组织力在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里和政治背景下应有的内涵界定。

我们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特点,尤其是要重点考虑十九大党章对党支部职责的新概括。可以得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就是组织生命的具体体现,是为实现政党纲领、目标和任务而将相关资源有效组织起来的能力。

这个概念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首先体现在要把组织内的党员个体组织起来,组织起来的前提是教育、管理和监督好每一个党员,让每一个党员都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和在党为党。采用的方式方法基本包括,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开展好党组织生活、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落实好民主集中制、保障每个党员的基本权利等。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手段,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把党员个体教育、管理、监督好,这也是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战斗力的根本标志。二是体现在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这一内涵潜在性地包括了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的能力,因为我们党无论提出什么样的目标,最终都是以为人民谋幸福为终极目的,这既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目标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性质和根本宗旨的体现。这一概念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强调抓住“人”这一最重要的要素,所有的制度、机制、手段、方法都是为了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力量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全部体现。

四、党的群众组织力、党的组织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党的组织力、党的群众组织力以及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分析考察,我们发现三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又存在一定的不同。相同的地方体现在主要两个方面,一是三者都认为党的力量来源于组织。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突出强调自身组织建设,依靠自身组织的严密性、纪律性产生强大的战斗力。就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24]列宁同志也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25]由此可见,无论是组织力还是群众组织力还是基层组织力,三者力量的源泉都来源于组织的巩固。二是三者的目标指向是相同的。无论是党的组织力、群众组织力还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都是为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组织层级和不同的领域产生的力。也就是说,不论是什么力,都是手段,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才是最终目的。

三者之间的不同可以分别从党的组织力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及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关系中进行分析和把握。党的组织力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关系分析。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党的组织力在基层组织的重要体现,是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领域展现出的战斗力。也就是说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党的组织力的一部分。但是二者还是存在一定不同,首先二者在层级上不同,党的组织力是就党整体而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就党的基础部分而言,就决定了二者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次在影响因素上不完全相同。影响党的组织力的因素有健全组织机构、稳定的领导集体和公认的政党领袖、鲜明的政治纲领、健全的规章制度等。影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最主要因素是能够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个体和起带头作用的党组织负责人以及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认可。

党的组织力与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关系分析。党的组织力是组织生命的具体体现,是为实现政党纲领、目标和任务而将相关资源有效组织起来的能力。也就是说,党的组织力既包括党组织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所具有的能力,又包括党组织在不同领域工作中所展现出的能力,自然党的群众组织力就是党组织在群众工作领域所展现出的能力,是党的组织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群众组织力更多的是表现在基层社会,也就是更多的表现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大小。

综上,通过认真分析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以组织力为中心语的几个概念的主要内涵与基本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发现尽管几个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基本内涵、主要特征、提升的方式、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厘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就党的组织力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3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4.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47.

[4][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65-66、627.

[6][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94、612.

[8][9]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14、77.

[1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45.

[11]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祝灵君.适应新时代新挑战 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J].党建研究,2018(6).

[13][18][2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279、303.

[14][1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0、791.

[1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4.

[1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26.

[19]黄海清.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初探[J].党建研究,2018(2).

[20]赵大鹏.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N].学习时报,2017-11-29.

[21]高振岗.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探源与实践路向[J].探索,2018(2).

[22]薛小荣.对新时代提升“两新”组织党建组织力的新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2).

[23]徐丙祥.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考[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4).

[25]列宁.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1.

(责任编辑:铭 心)

猜你喜欢

组织力基本特征党的建设
抓“四力”提升油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