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管职业生涯预期与国有企业风险:理论路径与经验佐证

2019-09-10姚奕

环球市场 2019年34期
关键词:企业风险

姚奕

摘要:本文以2012-2017年的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并检验了高管职业生涯预期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高管职业生涯预期对企业风险是通过声誉效应是企业风险降低。研究结果表明,职业生涯预期越高的高管,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免受损,高管更加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进而降低企业风险。这也说明了声誉对于企业高管具有“隐性”的激励作用,该研究为企业制定“显性”“隐性”的激励契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管职业生涯预期;声誉效应;企业风险

一、引言

影响企业风险的因素以及与企业风险相关的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已有的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的非系统风险与企业管理层有关,管理层所做的经营投资决策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控制风险等起着决定性作用[1]。已有关于高管异质性与企业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讨论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余明桂等,2013;毕晓芳等,2015)[2,3],利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正相关,即更自信的管理者更风险承担的能力越强,对企业价值和投资效率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已有学者从CEO的权利f朱晓琳,2017)[4];高管性别(陈金龙,2015)[5];高管从军经历(叶建宏,2017)等与管理者特质有关的方面进行了探讨[6]。但鲜有文献从高管职业生涯预期的角度对其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基于此,本课题组主要对高管职业生涯预期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其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验证分析。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声誉效应中介作用。基于Fama(1980)提出的代理人市场 声誉模型认为,企业聘用的高管所追求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薪酬,高管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实现自我价值,赢得良好的市场声誉[8]。已有研究表明,越重视自己声誉的管理层更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状况,公司运行中暴露出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会滋生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进而对经理人的声誉以及职业前景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厚山,2016)[7]。基于声誉效应,高管职业生涯预期越高 风险管理严格 企业风险越低的分析路径,本文认为,高管职业生涯预期越高,其为了维护个人声誉,会更加注重企业的风险管理,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基于此,假设: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职业生涯预期越高的高管管理企业,企业风险管理越严格,企业面临的风险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12-2017年的国有企业为初始样本,按以下标准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保险类企业、ST企业(ST、*ST)与PT企业;(2)剔除变量的异常值;(3)对连续变量进行1%的winsor2处理,最后得到2614个样本,运用Estata15对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研究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Resset数据库与DIB数据库。

(二)模型设定

声誉效应

为了检验假设 高管职业生涯预期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是否受声誉效应的作用,建立声誉效应中介模型进行检验。

上述三个模型,如果模型(l)中α1显著则说明高管职业生涯预期对企业风险有影响;模型(2)中β1显著则表明高管职业生涯预期对投资效率有影响;若模型(3)中y1不显著且y2显著,则存在完全中介效应,若y1显著且模型(2)、模型(3)中β1、y2与y1同号则存在部分中介效。

四、实证分析

回归分析。声誉效应检验分析。表1中的第(1).(3)列为中介效应回归结果。表l中的第(1)-(3)列为声誉效应回归结果。第(l)列为高管职业生涯预期与企业风险的结果,在此不再赘述;第(2)列为高管职业生涯预期与内部控制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其在1%的水平下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对自己职业生涯期望越高的高管,为了维护自己良好的声誉,更加重视内部控制;第(3)列为加入内部控制这一中介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加入内部控制变量后,高管职业生涯预期与企业风险在1%的水平下与企业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也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对自己职业生涯期望越高的高管,更加重视自己的声誉,将会更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而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假设得到验证。

五、结论

高管职业生涯预期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具有影响。通过声誉效应的隐性激励,职业生涯预期越高的高管,为了维护自己在行业和公司建立起来的声誉,同时其更加重视自己声誉受损带来的影响,为了减轻“声誉风险”的发生,其通过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本文利用2012-2017年的国有企业公司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高管职业生涯预期可以抑制企业风险的发生,声誉效应发挥主导作用。这也说明了声誉对于企业高管具有“隐性”的激励作用,该研究为企业制定“显性…隐性”的激励契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方红星,陈作华.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有效应对特质风险和系统风险吗?[J].会计研究,2015 (04):70-7+96

[2]余明桂,李文贵,潘红波.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3 (01):149-63

[3]李海英,毕晓芳.制度条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 (02):5-14

[4]朱晓琳,方拥军CEO权力、高管团队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J]经济经纬,2018,35 (01):100-7.

[5]陈金龙,肖玲.女性高管、过度投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12 (05):77-85.

[6]叶建宏.核心高管参军经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7,22 (09):68-80

[7]高厚山,張俊民.市场化进程、独立董事声誉与盈余管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0):46-51

[8]Fama E F, Jensen M C.AgencyProblems and Residual Claims[J].Journal ofLaw&Economics, 26 (2): 327-49

基金项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级高管职业生涯预期与国有企业风险:理论路径与经验佐证课题(编号:XJSK201907)。

猜你喜欢

企业风险
试论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的意义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探析
论企业风险的分析与应对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研究
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联系
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鲍曼悖论”现象
企业慈善捐赠降低企业风险了吗?
企业慈善捐赠降低企业风险了吗?
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投资与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