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咕咚》惊醒梦中人

2019-09-10韩海燕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7期

韩海燕

摘要: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应求多,而应求精。尤其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上,让学生掌握自我阅读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关键词:亮标;练标;验标;童话故事教学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师傅石景章老师的要求下,我反复备课,反复试课,反复调整目标及教学环节。与其说这是一个磨炼带着痛味儿的过程,还不如说,这是一个欣喜交加、五味百陈的醒悟过程。

【回顾教学设计】我一开始设定的教学目标繁多而臃肿,有识字目标、能力目标等。在第一次呈现给师傅的时候,他只问:“好课的标准是‘一课一得。你这堂课是如此吗?”我警醒了,开始调整。我直接把环节设为:“亮标”“练标”“验标”。此举旨在告诉自己每步要做什么。就这样,我在第二次呈现出“一课一得”的目标: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

具体环节目标是,第一环节:读前亮目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提取有效信息”,解题。第二环节:读中练目标,让学生通过三次“读练”,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并做简单的推断,并在多种方式读课文和提取信息做推断中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第三环节:读后验目标,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获得检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之后,我再次反复琢磨,最终将课的目标定位为“提取重要信息”,其实这与我把握课堂的能力是有关的,如果我能够游刃有余地带着孩子穿梭在文字空间,我就完全能够把之前的“有效信息”演绎出来。终于把课定型下来的时候,我轻松了很多,在反复试课的过程中,虽然历经挫败,甚至有点失去信心,但终于在师傅和朱老师、志文老师的鼓励下走到了最后一步。

【回顾教学现场】来到比赛现场,我是单枪匹马,在学生面前丝毫没有怯意。我希望自己用热情带着他们度过圆满的40分钟。但问题还是出现了:

1.我的课堂作业单设置得有点复杂,三张学习单让他们无所适从,发作业单时有点混乱。学生拿作业单时要找一找,花了一点时间。课后我想了想,我最需要做的就是马上重新调整好作业单,变三张为一张,因为这毕竟不是诸葛亮的三个锦囊。

2.落实第2自然段示范学法时非常流畅,孩子们将文字读得有声有色,甚至连平时最羞涩的孩子也精彩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己读课文,找到重要信息,生成重要信息,这让我欣慰。但到了后面自己读课文时,学生又出现一点胆怯。这个时候我没有及时去领着他们克服胆怯,继续细读深读,导致“示范好却没有练习好”的现象。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研究一下“练标”深入环节,去修改并预设好学生的状态。

3.课后“验标”取舍。我选择了让学生看报纸作为“验标”,学生明显表现出色。师傅当时告诉我选择《称象》更合适。如果让我再上这一课,我一定不会再去安排学生读报纸,一定要勇敢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称象》,相信他们能胜任。

一课惊醒梦中人,“咕咚”让稚嫩变得从容,这就是打磨的力量。这些力量,正是师傅告诉我的道理:不盲目遵从教参教材,要把思维放在首位,促成学生真正的成长。

(责任编辑:奚春皓)